康玉斌
- 作品数:16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护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室温下8种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测定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中药注射液在配伍后放置在室温(22~25℃)下不同的时间段,溶液的外观及微粒数量的变化。方法在常温环境下配置的8种中药注射液与溶媒重溶后,放置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应用微粒分析仪测定溶液中微粒数。结果 8种中药注射液在室温下配伍后,溶液外观基本无改变;除血栓通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重溶后溶液中〉10μm和〉25μm的微粒数符合药典规定,其余7种中药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中〉10μm和〉25μm微粒数均不符合药典的规定,且小于10μm的微粒占到90%以上。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时应慎重,配制后应视药品的不同特性,在合适的时间里使用,输液时建议应用精密终端过滤装置,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 唐惠娟施若霖曹艳君康玉斌涂文婷
-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微粒室温
- 低温下8种中药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观察与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中药注射液在低温下(4-10℃)配伍后,放置在不同的时间段,溶液的外观、Ph值及微粒数量的变化。方法:在低温环境下配置的8种中药注射液与溶媒重溶后,放置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应用微粒分析仪测定溶液中微粒数。结果:8种中药注射液在低温下配伍后,溶液外观基本无改变;除血栓通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重溶后溶液中>10μm和>25μm的微粒数符合药典规定,其余7种中药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中>10μm和>25μm微粒数均不符合药典的规定,且小于10μm的微粒占到90%以上。结论:在寒冷季节无温控条件下使用中药注射液,配置时应将药液适当加温,充分振荡混匀,输液时建议应用精密输液器,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 唐惠娟施若霖曹艳君康玉斌杨丽丽涂文婷
-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溶媒微粒
- 温州市初中生急救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了解温州市在校初中生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随机选取的温州市3个区6所学校2258名初中生进行有关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的调查。结果初中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偏低,许多题目的知晓率在50%以下,电视为最主要的知识来源。学习态度大多较好,近70%的初中生表示不愿意或者犹豫对陌生人实施心肺复苏术的救助。结论温州市初中生的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有待改善。
- 石潇洋余清杨丽丽金嵘康玉斌邓文海贺彩芳
- 关键词:急救知识-态度-行为初中生
- 温州市部分地区初中生意外伤害发生情况调查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目前温州市部分地区初中生意外伤害现状,以期为教育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选取温州市3个区6所学校1 425名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自制问卷对其进行意外伤害情况调查。结果初中生意外伤害总体发生率为51.9%,男生、女生分别为54.2%和48.9%。意外伤害发生率按大小依次为刀或锐器伤(31.4%)、跌伤(29.4%)、烧烫伤(8.6%)、碰撞伤(7.8%)、异物卡喉(7.8%)、电击伤(3.9%)、眼外伤(3.5%)和食物中毒(2.7%)。男、女生在跌伤及眼外伤发生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初中生在碰撞伤、烧烫伤、电击伤、食物中毒等伤害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所属城区的初中生在碰撞伤、烧烫伤、电击伤、食物中毒等伤害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类型学校的初中生在刀或锐器伤、碰撞伤、跌伤、异物卡喉、烧烫伤等伤害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温州市部分地区初中生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急救知识的教育,从而达到减少意外伤害发生的目的 。
- 石潇洋杨丽丽金嵘康玉斌
- 关键词:初中生急救知识
- 中药输液微粒的来源、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0年
- 介绍了中药输液微粒的来源、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强调控制中药输液微粒应从药物的加工、配制、输注过程等方面严格把关,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改善环境,减少中药输液微粒带给人体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 康玉斌邱俏檬杨丽丽贺彩芳
- 常温下5种中药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微粒的时量变化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中药注射液在常温下(20℃-23℃)配伍后,放置在不同的时间段,溶液的外观、pH值及微粒数量的变化。方法:在常温条件下,按说明书要求,将5种中药注射液分别加入溶媒,配置后放置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在不同的时间段里,观察溶液的外观,应用微粒分析仪,pH计测定溶液中微粒数、pH值的变化结果:5种中药注射液在常温下配伍后,各时间段溶液的pH波动在正常范围,溶液外观基本无改变;≥25μm的微粒数基本符合药典规定;≥2 um的小粒径微粒数非常可观,其中艾迪、刺五加、银杏达莫3种中药注射液配伍后放置0min测定的≥2μm微粒数与放置120min、180min所测得的微粒数相比,前两者中小粒径微粒数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多,康艾、苦碟子放置0min所检测的≥2μm微粒数与放置120min、180min相比,数量明显下降(P〈0.05);≥10μm的微粒数目,除苦碟子注射液外,其余4种中药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都大大超过药典标准。结论:临床在使用中药注射液时应慎重,配制后应视药品的不同特性,在合适的时间里使用,有条件的应使用精密输液过滤装置,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 唐惠娟王志强杨丽丽康玉斌涂文婷张旭林碎钗
- 关键词:室温微粒PH
- 川芎嗪对小鼠Lewis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嗪对小鼠Lewis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法检测川芎嗪对Lewi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观察Lewis细胞凋亡指标的变化。结果川芎嗪能够抑制Lewis细胞的体外增殖,12.5、25.0、50.0 mg·L-1组的抑制率分别为29.8%、50.5%、61.3%,其48 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3.504 mg·L-1。实验组Lewis细胞经12.5、25.0和50.0 mg·L-1的川芎嗪处理48 h后,其凋亡率分别为(19.23±0.17)%、(30.81±0.46)%、(55.26±0.19)%;对照组为(0.64±0.37)%,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能够抑制Lewis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Lewis细胞凋亡和分化实现的。
- 郭久宏彭胜国康玉斌
- 关键词:川芎嗪增殖凋亡
- 3种中药注射剂在不同温度时间下的微粒变化
- 2014年
- 目的观察温度,时间对3种常用中药输液微粒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微粒分析仪测定3种中药注射液在不同温度,时间下微粒数的变化。结果刺五加,艾迪与生理盐水配伍后≥10um的微粒超出药典标准,10um以下的微粒数目在30~35℃、T=120min时较少。血塞通与葡萄糖注射液混合液10um以下的微粒数目在2~8℃,T=30min、60min时较少。结论中药与溶液配伍稳定性受很多因素影响,建议对不同药物采用不同温度时间环境进行配置,或者使用更好的终端过滤器,保证合理安全用药。
- 康玉斌
- 关键词:微粒温度
- 临床护士对中药输液微粒控制认知的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通过调查护理人员对于中药输液微粒控制的认知进行分析,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3所医院相关科室共150例临床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1.3%的护士肉眼见过输液微粒,50%的护士认为有必要使用精密输液器,90%的护士认为输液微粒可造成人体的严重损害,8%的护士认为输液微粒不可避免,无需特别处理,92%的人采取摇匀/等待溶解/更换另配等。结论完善临床护士控制中药输液微粒的相关认知,可有效减少由输液微粒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 康玉斌
- 关键词:输液微粒
- 3种中药注射剂与溶媒配伍后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温度与放置时间对艾迪、刺五加、血塞通3种常用中药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为护理人员临床药物合理配制以及安全给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微粒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pH计测定3种中药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微粒数、外观、pH、紫外吸光度值并观察其变化。结果通过对实验所记录数据的重复测量分析统计显示:刺五加注射液、艾迪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溶液中≥10μm的微粒超出药典标准;≥2μm的微粒数目相当可观,在32-35℃下,其中刺五加在T=Omin,艾迪在T=180min时微粒数目较少且差异明显,其pH都在标准范围内。血塞通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混合液≥10μm的微粒在温度较高时超出药典标准;≥2μm的微粒数目在20.23℃和4~8℃下,T=30min和60min时较少且差异明显,其pH低于药典范围。3种中药注射液在最大紫外吸收峰处吸光度值及外观几乎没有变化。结论建议不同药物在各自相对较佳的温度、放置时间下进行配制与静脉给药,或者使用更好的终端过滤器,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康玉斌杨丽丽涂文婷张秀华王志强张旭唐慧娟曹艳君
- 关键词:微粒稳定性酸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