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艳秋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文学
  • 3篇国文
  • 3篇国文学
  • 2篇大众
  • 2篇大众读者
  • 2篇代文
  • 2篇当代文学
  • 2篇译介
  • 1篇当代文学研究
  • 1篇心理
  • 1篇英语
  • 1篇英语世界
  • 1篇语料
  • 1篇语料分析
  • 1篇语料库
  • 1篇欲望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中国现当代
  • 1篇中国现当代文...

机构

  • 5篇电子科技大学
  • 4篇吉林大学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广州工程技术...

作者

  • 7篇崔艳秋
  • 3篇白杨
  • 1篇谢李
  • 1篇许芳芳

传媒

  • 1篇中国科技翻译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东方翻译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语料库与ChatGPT的DDL翻译实践
2024年
数字工具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正在引领新文科教学模式的变革。本研究以标语翻译实践为例,引入数据驱动式学习(DDL)模式,自建语料库,运用语料分析工具和ChatGPT,分析标语的词汇、句式、修辞特征。实践结果表明,大语料输入结合统计分析工具的探索式学习,有助于掌握特定文本的语言规律,提升学习效果与效率;基于语料库习得的多种修辞手法以及平行文本仿译,有助于培养创译能力,使译文生动并符合目的语受众习惯。
崔艳秋谢李
关键词:语料分析创译
一九八○年代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塑造的当代中国文学形象被引量:1
2014年
同中国读者对美国文学的熟悉程度相比,中国文学在美国大众读者间的传播状况并不乐观,对其有所关注的往往仅限于大学里东亚语言文化系的师生。虽然在某些大型书店里可以找到中国古典名著或畅销的文革回忆录,但在普通书店里几乎看不到中国文学书籍。莫言获得诺奖曾引发了海外媒体的关注,但其作品并没有因此跻身美国畅销书之列。
崔艳秋白杨
关键词:美国文学文学形象主流媒体大众读者中国文学
英语世界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格局与批评范式被引量:2
2014年
将中国文学引入西方世界的译介活动早在晚清时期就已开始,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夏志清的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问世,海外汉学界的研究视野才开始从古典文学转向现代文学,致力于作品分析以及文学史、文学选集的编撰。一些文学选集被作为美国高校的教学参考书,成为普及中国文学的有效途径;以夏志清、王德威、李欧梵等为代表的海外汉学研究,在方法论和历史观上为中国内地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某些新的可能性。但不应忽视的是,作为一个复杂的构成体,海外汉学研究的面貌不能仅以代表性学者的论断来框定,将海外汉学研究的理论思维套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时也需要对历史语境与现实状况差异导致的认识偏误进行反思,西方学者在冷战思维影响下的文学批评范式以及英美反知性主义传统对五四以来作家创作心态的误读也需要正确认识。虽然英美主流媒体仍习惯沿用这种批评模式解读中国当代小说,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研究也呈现出一系列理论范式的转向,显示出重建文化研究格局的趋势。
白杨崔艳秋
关键词:海外汉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劫后重生与劫后余生的不同书写及其对中国文学译介的启示——从"文革回忆录"在美国的不同境遇谈起
2015年
以郑念的《上海生与死》为代表的文革回忆录在美国曾掀起阅读热潮,一度成为畅销书;而杨宪益、乐黛云等人的文革回忆录虽然也是以英文写成并在美国出版,却默默无闻。意识形态色彩显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除了出版社及主流媒体的意识形态操控,《上海生与死》的畅销还反映了深层次的宗教、文化价值观、诗学、读者心理等原因,这对于中国文学的海外译介具有启示意义。另外,将这部作品与杨绛的《干校六记》作思想性与价值观念的对比考察,可以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将中国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促进跨文化的理解与接受,进而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崔艳秋
关键词:《干校六记》文学译介
互为镜像的悲剧人生:契诃夫《不必要的胜利故事》与拉康理论之互文研究
2017年
将契诃夫《不必要的胜利故事》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作互文性分析,将会看到二者对人的精神世界在观察视角和结论上的共性,这使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略的契诃夫小说中关于人的精神深处的奥秘的描写得以凸现。契诃夫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为拉康精神分析学说艰涩理论作下妥帖注脚;对于"理想我"、欲望、嫉妒、自恋等心理的认识具有深度的启发性。
许芳芳崔艳秋
关键词:契诃夫小说欲望嫉妒
《七十年代诗选》与台湾现代诗的论争
2013年
年代诗选的编辑与出版,曾是台湾现代诗风潮中确立诗社地位以及诗歌典律的策略之一,但也常常引起争议,并给相关的文学史书写提供了些许借鉴。本文以台湾《创世纪》社编选的《七十年代诗选》为考察重点,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尝试重现20世纪60年代末期现代诗运动发生转折时期的历史面貌。
白杨崔艳秋
关键词:现代诗论争
开启大众读者的心门:对中国文学在美国走出困境的思考被引量:5
2016年
中国当代文学在美国读者市场中一直处于边缘。抛开政治、历史等原因不谈,美国读者的优越感促成其对翻译文学的冷漠,出版商为了利润只关注具有轰动效应的作品,对中国文学没有大力宣传推动;而且,中国当代文学颇多存在演绎概念的倾向,导致人物个性刻画及心理描写不足,这些都是美国主流媒体批评的关键词。此外,与欧洲读者不同,美国大众读者注重快捷的审美愉悦感,注重行动胜于沉思感伤,其美国梦情结和宗教情感等深层审美心理都影响其对中国作品的接受。为使中国当代文学叩动美国大众读者的心门,译介应打破对精英文学的固守,在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之间找到与美国大众读者的契合点;在不影响原作文化精神和思想内涵的前提下。
崔艳秋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审美心理译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