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甍甍
- 作品数:19 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急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 北京地区奥运会期间PM2.5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5年
- 为了探讨2008年奥运会前后减排和限行措施对北京居民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调查了2006~2010年7~9月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北京急救中心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数,采用时间序列方法中的非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后,分析了北京PM2.5浓度与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并按性别、年份建立了模型.结果表明,PM2.5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全人群、男性和女性滞后均为0~2d,在2006~2010年7~9月中,2008年3个人群的RR均最小,2009年RR最大.PM2.5日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2008年男性、女性及全人群日入院人数风险分别增加0.18%、0.07%和0.00%,2009年男性、女性及全人群日入院人数风险分别增加3.43%、2.10%和2.97%.2008年7~9月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对降低了北京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 孙兆彬陶燕崔甍甍马小会张小玲安兴琴张德山
- 关键词:奥运会心脑血管疾病空气污染
- 北京市276612例院外急救病例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院外急救病例特点,提高应财与处置能力。方法对北京市2008年8月~2009年7月276612例院外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北京“120”急救网络全年出诊276612次中,男女比例2.05:1;20~49岁、60~89岁为两个高发年龄段;院外急救病种和急症前6位的依次为:创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昏迷、消化及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北京市院外急救病例仍以创伤和心脑血管疾病最为常见,高发年龄段为青壮年及老年人。
- 崔甍甍蒋小燕张进军万立东
- 关键词:病例分析
- 北京市院前急救老年患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院前急救老年患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急救中心2019-01-01至2020-12-31院前急救老年患者死亡病例,从性别、年龄、死亡原因、呼叫时间、呼叫地点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院前急救老年患者死亡80~89岁占比最高,男女比例1.06:1。死亡原因排除猝死及原因不明(38.79%),位居前3位分别是循环系统(36.12%)、肿瘤(10.32%)、消化系统(6.8%),男女死亡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24,P<0.001)。死亡例数冬春季较夏秋季多,高发月死亡例数为低发月2.97倍;白天多于夜晚,高发时段死亡例数为低发时段2.27倍。死亡病例绝大多数发生在家中(92.85%)。结论北京市院前老年患者医疗急救具有较明显的人口学、疾病谱、发病时间、发生地点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老年患者医疗急救防控措施、提升老年常见病和急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水平有一定借鉴参考作用。
- 崔甍甍杨桦
- 关键词:院前急救老年患者流行病学
- 霾与急性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北京市冬季霾天气与急性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例数的相关性,为评价霾天气对人体健康效应影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2013年冬季北京120急救出诊的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数据,以及北京市专业气象台提供的同期霾天气资料,运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研究霾日数与疾病发病例数的关系。结果三类疾病发病例数和霾日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三类疾病平均日发病例数在霾日均高于非霾日。霾日数与疾病发病例数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对疾病发病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结论霾天气对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有一定影响,霾日数增多可导致疾病急性发病例数增加。
- 崔甍甍范达张德山李宗浩尹炤寅廉惠欣李津张进军
- 关键词:院外急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呼吸系统疾病
- 霾与急性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 崔甍甍
-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呼吸系统疾病
- 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核生化医学救援保障的认识与思考被引量:1
- 2022年
- 本文从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核生化医学救援保障任务特点、任务内容和实施等方面,对北京冬奥会核生化安保与应急处置医学救援任务进行阐述和分析。提出了科学指挥决断,开展现场救援,院前急救转运,全程闭环管理等多方面救援处置流程和方法。讨论了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背景下,核生化医学救援保障“四多”特点、“五种”能力、分类施治、预案制定、培训演练、全流程闭环救援、科学有效个人防护等方面的认识与思考,为重大体育赛事核生化突发事件实施紧急医学救援提供参考。
- 崔甍甍韩鹏达万立东
- 关键词:冬奥会医学救援
- 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的教训与启示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 分析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的救援过程,探讨提高应对危化品爆炸的紧急救援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爆炸事件紧急救援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结果 天津港“8· 12”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在现场评估、安全分区、院前急救、院内处置、个人防护和公众知识普及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训,为今后类似事故救援提供借鉴与参考.结论 应进一步提高我国应急救援队伍应对重大危化品爆炸事故能力,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 崔甍甍范达张进军
-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紧急救援
- 北京地区颗粒物健康效应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下颗粒物(PM_(2.5)、PM_(10))对心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影响被引量:38
- 2016年
- 为了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及霾污染类型下,颗粒物(PM10、PM2.5)与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次的联系,本文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GAM),在剔除了混杂因素:如季节趋势、日历效应、气象要素等作用下,将颗粒物浓度进行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地区2006~2010年PM10和PM2.5在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下与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次相对危险度(RR)的关系,进而对比研究了沙尘污染与霾污染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沙尘天气PM10、PM2.5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增加,且存在0~2d滞后效应,PM2.5与PM10的RR值较为接近;非沙尘天气下,PM2.5、PM10与心脑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RR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对于PM2.5,随着浓度的上升RR值逐渐增大,对于PM10,随着浓度的上升RR先增大而后逐渐降低;在相同的PM10暴露浓度下,沙尘天气的RR低于非沙尘天气,在相同的PM2.5暴露浓度下,沙尘天气与非沙尘天气的RR基本接近.而相对于沙尘天气污染,霾天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具有滞后效应,随着霾天气加重,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也越大.
- 孙兆彬安兴琴崔甍甍陶燕马小会叶晨
- 关键词:沙尘天气PM10和PM2.5心脑血管疾病
- 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探讨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口岸防控措施效果,为构建科学有效境外输入疫情防控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市2020年2月29日—2021年10月29日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从诊断类别、临床分型、人群分布、时间分布、来源国分布、诊疗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436例,其中确诊病例297例,无症状感染者139例。确诊病例中轻型126例,普通型171例,无重型、危重型病例,无死亡病例。境外输入病例男女比例1.32∶1,年龄中位数28(22,38)岁,以20~<40岁261例,占59.86%。病例来源国分布在48个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国台湾、香港),前三位分别为英国(91例,占20.87%)、西班牙(48例,占11.01%)、菲律宾(41例,占9.40%)。境外输入病例入境到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4(1,28)d,确诊病例入境到诊断时间间隔短于无症状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3,P=0.032)。境外输入病例诊断至治愈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7(12,28)d,确诊病例诊断至治愈时间长于无症状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68,P<0.000 1)。结论 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肺炎病例具有较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外防输入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口岸是重中之重。
- 崔甍甍向珍君郝喜梅万立东
-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
- 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气象因素与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6-2010年北京120急救出诊的心血管疾病数据,以及北京市专业气象台提供的同期气象资料,运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分析不同季节气象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结果 四季日均心血管疾病发病例数分别为5.61、4.55、5.05、6.03例.气温在春、秋季与疾病发病呈非线性变化;气压在冬季与疾病发病呈负相关;相对湿度在春、夏、秋季与疾病发病呈正相关;风速在春、夏季与疾病发病呈正相关,秋、冬季呈负相关.结论 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冬春季高于夏秋季,不同季节心血管疾病发病例数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相关性存在差异,气象因素对疾病发病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
- 崔甍甍于鲁明张进军张德山王晓燕
- 关键词:气象因素院前急救急性心血管疾病病例交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