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军涛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小麦
  • 1篇地膜
  • 1篇地膜覆盖
  • 1篇地膜覆盖技术
  • 1篇地栽
  • 1篇调节剂
  • 1篇蚜虫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乙烯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生长调节剂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方法
  • 1篇施肥技术
  • 1篇施肥时期
  • 1篇配方施肥
  • 1篇配方施肥技术
  • 1篇葡萄

机构

  • 4篇户县农业技术...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4篇崔军涛
  • 2篇刘养利
  • 2篇崔亚胜
  • 2篇张颖
  • 2篇雒景吾
  • 1篇李宏海
  • 1篇王芳梅
  • 1篇张卫涛
  • 1篇山建利
  • 1篇边应萍
  • 1篇张保军
  • 1篇傅瀛
  • 1篇李明贤

传媒

  • 1篇西北园艺(果...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园艺(蔬...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吡虫啉缓释剂防治麦蚜效果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在大田条件下,设3个处理(A.用2%的缓释型吡虫啉颗粒30 kg·hm-2和种子掺匀后播种;B.对照1,用600 g·L-1的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 g·kg-1对种子包衣后播种;C.对照2,不处理的种子直接播种),采取随机排列,研究缓释型吡虫啉颗粒在小麦生长后期对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处理的防蚜效果明显,在4月20日至5月30日的5次调查中,均未见到蚜虫,而B处理虽有蚜虫发生,但和A没有明显差异,C处理和A、B两处理有及显著差异,蚜虫发生量大。在对产量的效应中,A处理通过增加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千粒重,进而增加产量,而B、C两处理没有这种效应。在品质检验中,选取处理A和C进行品质分析,结果处理A、C均未检出吡虫啉残留,在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上,处理A对品质没有明显影响。
雒景吾崔军涛李明贤张保军
关键词:吡虫啉蚜虫小麦叶绿素
地膜覆盖技术在瓜类作物上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地膜覆盖是作物播种(栽植)后,用聚乙烯薄膜覆盖地面的一种保护地栽培技术,常用的地膜无色透明,厚度为0.006-0.008mm,投资少,操作简便,增产效果显著。现结合陕西户县近年来的生产实践,将地膜覆盖在瓜类作物上的应用经验作一总结,供广大菜农参考。
王芳梅崔亚胜崔军涛张颖傅瀛
关键词:地膜覆盖技术瓜类作物保护地栽培技术聚乙烯播种菜农
葡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被引量:4
2010年
户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葡萄优生区,截至目前葡萄种植面积达到730余hm2。为了提升综合生产能力,2009年秋季针对葡萄生产中存在的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不合理不科学等问题,进行了葡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总结。
崔亚胜张颖边应萍崔军涛刘养利张卫涛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葡萄生产大陆性季风气候关中平原施肥时期施肥方法
几种调节剂对小麦茎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选用多效唑、麦巨金、矮壮素3种生长调节剂,进行单剂型一次喷施,研究其对小麦茎秆倒伏性能、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调节剂显著降低株高,其效应依次为矮壮素>麦巨金>多效唑>对照;基部三节间长度显著缩短,变化规律与株高相同;基三节干重(充实度)与对照差异显著,其顺序为麦巨金>多效唑>矮壮素>对照.3种调节剂喷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以麦巨金最为明显,比对照增产4.3%,多效唑和矮壮素分别比对照增产3.7%和3.0%.对产量结构的效应主要表现在千粒重显著增加,其次序为麦巨金>多效唑>矮壮素>对照.3种调节剂对面粉的拉伸面积、延伸性和最大拉升阻力有显著影响,对蛋白质、沉淀值、稳定时间、硬度、湿面筋和吸水率影响不明显.
雒景吾李宏海崔军涛山建利刘养利
关键词:小麦生长调节剂茎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