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玉明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双质量飞轮
  • 5篇转矩
  • 5篇转矩特性
  • 5篇飞轮
  • 3篇汽车
  • 2篇振动
  • 2篇扭振
  • 2篇扭振减振器
  • 2篇机械振动
  • 2篇机械振动学
  • 2篇减振
  • 2篇减振器
  • 2篇仿真
  • 2篇ADAMS
  • 1篇动力传动
  • 1篇动力传动系
  • 1篇动力传动系统
  • 1篇受力
  • 1篇受力分析
  • 1篇汽车动力

机构

  • 5篇重庆大学
  • 3篇重庆电子工程...

作者

  • 5篇尹玉明
  • 4篇宋立权
  • 3篇周建东
  • 2篇曾礼平
  • 1篇吴荣华
  • 1篇李亮

传媒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新型工业化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汽车双质量飞轮转矩特性建模与仿真被引量:3
2013年
建立了双质量飞轮转矩特性数学力学模型,运用ADAMS软件对双质量飞轮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获得了与试验相吻合的转矩特性曲线,得出了考虑摩擦的仿真分析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双质量飞轮的转矩特性,并且可以增大转矩的结论;利用弹簧座头部的相互楔入摩擦作用,获得了大扭转角时转矩的非线性增加,实现了在低转矩小扭转角所具有的柔性、大扭转角时的高反抗转矩特性,使动力传动系统的一、二阶共振转速被完全有效地隔离在发动机的正常转速范围之外,达到了隔振设计的目标。
宋立权尹玉明周建东曾礼平
关键词:双质量飞轮ADAMS仿真
摩擦式双级分段变刚度汽车双质量飞轮设计理论研究及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提出基于摩擦的双级分段变刚度汽车双质量飞轮的设计理论,实现了兼顾低转速、低转矩小扭转角下具有小刚度的柔性和大扭转角时具有高反抗转矩和大刚度的设计要求。分析所提出的摩擦式双级分段变刚度双质量飞轮结构及工作原理;对所能实现的二级过载保护的结构实现进行剖析;导出摩擦式双级分段变刚度双质量飞轮转矩特性的数学力学模型;试验表明,转矩特性的测试结果与所构建模型的仿真分析基本一致;研究扭转刚度对传动系一、二阶共振转速的影响;将利用摩擦实现增大转矩和过载保护的理念引入双质量飞轮的设计,为高性能双质量飞轮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设计思路,揭示出引入摩擦的双级分段变刚度双质量飞轮减振器优良减震的内在本质。
宋立权周建东吴荣华尹玉明罗书明田宏艳樊照钟
关键词: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机械振动学转矩特性
汽车双质量飞轮转矩特性建模与仿真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主要是由于频繁的变速、制动和发动机的不规则性、周期性的输入激励引起。作为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汽车双质量飞轮在消除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降低变速器的齿轮噪声等方面都发挥了非...
尹玉明
关键词: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双质量飞轮转矩特性受力分析
文献传递
基于形状约束的双质量飞轮设计理论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针对汽车双质量飞轮在低转矩小扭转角应具有柔性和高扭矩大扭转角应具有高反抗转矩的要求,结合产品研发的工程设计,对周向短弹簧双质量飞轮实现连续变刚度的设计目标进行研究与实践,创造性地提出通过改变初级飞轮内侧接触型线以构成形状约束,对构成形状约束曲线进行分析、比较,提出曲线的选择原则。构建基于形状约束的双质量飞轮转矩特性的分析模型,用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进行对比。分析扭转刚度k1及k2对传动系一、二阶共振转速的影响,获得了k2对一阶共振转速影响不敏感、对二阶共振转速的影响明显的结论。在小扭转角条件下减小k1可使一阶共振转速远离怠速转速,对共振完全被隔离是有利的。对基于形状约束双质量飞轮所具有的扭转刚度及共振转速的力学特性进行实例分析,表明连续变刚度非线性扭矩特性具有优势,并能以简单的结构形式,实现兼顾转矩、刚度及隔振的设计期望。
宋立权李亮尹玉明罗书明田宏艳樊照钟
关键词: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机械振动学转矩特性
汽车双质量飞轮转矩特性建模与仿真被引量:2
2013年
建立了双质量飞轮转矩特性数学力学模型,运用ADAMS软件对双质量飞轮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获得了与试验相吻合的转矩特性曲线,得出了考虑摩擦的仿真分析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双质量飞轮的转矩特性,并且可以增大转矩的结论;利用弹簧座头部的相互楔入摩擦作用,获得了大扭转角时转矩的非线性增加,实现了在低转矩小扭转角所具有的柔性、大扭转角时的高反抗转矩特性,使动力传动系统的一、二阶共振转速被完全有效地隔离在发动机的正常转速范围之外,达到了隔振设计的目标。
宋立权尹玉明周建东曾礼平罗书明田宏艳
关键词:双质量飞轮ADAMS仿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