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文天
- 作品数:58 被引量:168H指数:8
- 供职机构:内蒙古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海相磷块岩沉积事件研究——以新元古代末—寒武纪成磷事件为例被引量:8
- 2010年
- 磷块岩大规模沉积是古海洋磷循环作用的结果。为解释海相磷块岩成因,提出了各种理论。大规模成磷事件的发生与古海洋条件和古生态环境有关,从C—N—P—O等元素循环来探讨成磷现象成为目前的趋势。磷也是重要的生命元素,磷酸盐的富集与生物演化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新元古代末—寒武纪磷块岩沉积是第1次全球性大规模成磷事件,它与Rodinia超大陆解体、新元古代晚期冰川事件的结束、古海洋水体地球化学条件的变化及新旧生态系统更迭等因素有关,而成磷事件又对这一时期的生物演化与生命创新事件起到了促进作用。对磷块岩的成因理论、古海洋磷循环等进行了分析,并从新元古代末—寒武纪磷块岩沉积的时空分布和成磷事件对生物演化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探讨。
- 密文天林丽
- 关键词:磷循环生物演化
- 湖北宜昌白果园陡山沱组层序地层及磷块岩成因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新元古代陡山沱期是扬子地台重要的成磷期,鄂西白果园磷块岩就形成于当时海侵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白果园陡山沱组位于黄陵背斜西北部,磷矿赋存于陡山沱组下部。对白果园剖面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南沱冰期后沉积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划为一个二级层序。含有磷块岩的陡山沱组,代表了南沱冰期后强烈的海侵活动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六个三级层序,磷块岩形成于第一个三级层序内。在层序1的海侵体系域上部与高位体系域下部所反映的潮下带,砂屑磷块岩品位很高。冰期时的物理风化和陡山沱期化学风化作用将地表含磷物输入海洋,海侵引发的上升洋流携带富磷海水涌入浅水区,为磷块岩在层序1内的形成提供了物源与动力条件。初次海侵对磷矿形成十分有利,高品位的含磷层对应于最大海侵阶段。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对含磷岩系进一步研究后表明,生物有机质对白果园磷块岩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大冰期过后陡山沱期新的古海洋生态系统开始构建,使生物生产率迅速恢复,为生物有机质的成矿作用提供了机遇。其有机碳含量介于盆地型磷块岩与台地型磷块岩之间,显示了泥页岩—碳酸盐岩型含磷岩系Corg含量的"过渡性"特点。由于其含磷岩系形成的环境为半局限性滞留洼地,白果园磷块岩是弱还原—弱氧化环境的沉积产物。与邻区贵州瓮安的台地型磷块岩进行对比,台地型磷块岩由于更为氧化的环境而具有低Corg和高P2O5特点。通过与早寒武世云南昆阳磷矿的对比,发现能量较高并具有丰富藻类的潮下带为磷块岩形成的优势区带,但白果园不具备昆阳磷矿的藻滩成磷环境。所以,白果园磷块岩的形成是海侵作用和生物有机质的参与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密文天林丽庞艳春李德亮马莉燕
- 关键词:震旦系陡山沱组层序地层沉积环境
- 内蒙古赵井沟新元古代花岗岩成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Pb-Hf同位素约束被引量:6
- 2020年
- 为研究内蒙古中部新元古代的地质作用过程与岩浆演化,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华北板块北缘大青山赵井沟地区发现的新元古代花岗岩开展了全岩主微量元素、锆石年代学及Sr-Nd-Pb-Hf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新元古代花岗岩具有高硅(72.54%~75.67%)、富碱(8.70%~10.15%),贫Ca及低Fe、Mg的特点,Ga/Al(2.90~3.44)较高,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其稀土配分曲线呈“海鸥型”展布,Rb、Th、U、Ta等元素较为富集,Ba、Sr、P和Ti等元素强烈亏损,显示出造山后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震荡环带结构的岩浆成因锆石的LA-ICP-MS谐和年龄为(765±5.0)Ma,表明该花岗岩为新元古代岩浆结晶演化的产物;样品εNd(t)变化于-7.3^-2.7,εHf(t)为-15.9^-6.3,与负的εHf(t)对应的TDM2(地壳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2045~2662 Ma,暗示该花岗岩的初始物质源于较为古老的地壳物质,但存在幔源混入,这可能是伸展构造背景下地幔岩浆上涌所致。综合区域研究成果及地球化学特征,内蒙古赵井沟新元古代A型花岗岩的形成主要与华北板块北缘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是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岩浆响应。
- 密文天密文天
- 关键词:A型花岗岩新元古代地球化学
- 一种孔隙度和真空自发渗吸联合测试装置及方法
- 本申请涉及材料测试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孔隙度和真空自发渗吸联合装置及方法。该测试装置中,供气单元与测试单元通过供气管道连接,抽真空单元与测试单元通过抽真空管道连接,且供气单元与抽真空单元并联;测试单元的标样室和样品室并联...
- 尚福华李耿李映洁密文天任杰
- 内蒙古额济纳旗辉森乌拉西金矿成矿特征及成矿模式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辉森乌拉西金矿位于阿拉善地块北缘,是一处具有大型规模远景的金矿床,探讨该金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成矿模式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合微量元素分析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对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研究区为一高背景的金地球化学块体,二叠系哈尔苏海组为矿源层。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矿形成于中温(240~260℃)环境,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低密度流体。区内褶曲、揉皱、片理化带和构造蚀变带为金矿床的导矿及容矿构造。金矿成因类型为受中温岩浆热液影响的蚀变岩型金矿床,成矿模式为古蒙古洋壳向阿拉善地块俯冲时引发Au元素活化富集并形成矿源层,晚二叠世岩浆侵入时金活化、迁移最终富集成矿,后期受构造变形和风化剥蚀作用影响发生次生富集。
- 辛杰密文天密文天席忠张雪松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二叠纪金矿成矿特征成矿模式
- 一种地质勘探用电动旋转式取样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质勘探用电动旋转式取样器,包括:固定座、钻孔机构、取样机构以及报警器;其中固定座上设置有通孔,其上端面依次设置有电机安装筒和手握柄;钻孔机构包括空心的钻杆,钻杆设置在固定座上的通孔内且钻杆与所述固定座之...
- 密文天李雪华罗宇航叶翔飞王晟宁齐学元
- 文献传递
- 老挝沙耶武里巴莱孔沙湾金矿床研究
- 2016年
- 孔沙湾金矿床位于老挝中辽地区的西部巴莱县,矿床金平均品位达3.65×10-6。在下二叠统的剪切构造带中发现厚度大于300 m的透镜状、细脉状金矿(化)体,判断该地层为矿区主要含矿层位。金矿体的产出受NNE向为主的宽缓复式褶皱、断裂和纵向、NNW向的断裂、次级褶皱以及横向次级断裂控制,同时矿区大量节理裂隙、面理构造以及众多小型次级断裂构造发育。矿区单元素异常总体呈NE向,与矿区大断裂构造方向一致;硅质岩及角岩中的Au元素异常平均值较高,达0.021×10^(-6)及0.022×10^(-6);二叠系玄武岩和硅质岩中Au元素异常值最高,达0.69×10^(-6),具备良好的成矿远景。推断孔沙湾金矿床类型属于为受构造和次级构造破碎带控制的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 密文天张雪松辛杰穆军青
- 关键词:成矿远景金矿床类型
- 上扬子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成磷事件研究——以贵州瓮安、湖北宜昌磷矿床为例
- 新元古代末-寒武纪的地史转折期是第一个全球性海相磷块岩大规模沉积的时期。在中国扬子地台上,震旦纪陡山沱期也出现了大规模成磷现象。陡山沱期广泛海侵形成的碳酸盐岩-磷块岩-黑色页岩的沉积组合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台。地史时期海相磷...
- 密文天
- 关键词:震旦纪陡山沱期
- 文献传递
- 大数据时代我国地学教育的新态势被引量:3
- 2018年
-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地学教育悄然进入新态势。首先,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地学教育形式及其服务领域正走向多样化与网络化;其次,大数据背景下的我国地学教育将是大众通识教育与个性专业化教育并行;再次,大数据背景下的高等地学教育将是针对复杂性问题的多学科综合性交叉性教育。成功应对这一新态势将有助于解决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遇到的重大地球科学难题。
- 陈安清密文天王安迪徐胜林钟怡江马莹莹
- 关键词:地学教育大数据时代通识教育
- 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 2024年
- 为了探究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变形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本次研究采集12件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样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液氮吸附和二氧化碳吸附等方法系统表征其孔隙结构特征,并与四川盆地不同构造带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主要包括有机质孔、无机孔和微裂缝,与四川盆地川南地区成熟度相近的海相页岩相比,样品有机孔发育程度偏低,孔隙规模偏小。此外,无机孔、微裂缝在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中都较为发育。根据孔裂隙发育特征,可将无机孔划分为粒间孔、黏土矿物层间孔、粒内孔三类,将微裂缝划分为有机质相关微裂缝和无机矿物相关微裂缝。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TOC含量对微孔的影响作用呈阶段式变化,在TOC<5.93%时,TOC含量与微孔体积、比表面积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在TOC>5.93%时,则呈现负相关关系,TOC含量与介孔参数并无相关性,而黏土矿物、脆性矿物含量与页岩孔隙发育均没有显著相关性。扫描电镜图像显示,构造挤压强度增加导致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中孔隙数量减少,且孔隙连通性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这使得页岩储层中游离态页岩气向吸附态页岩气转化,从而使气体发生强烈的吸附作用,并且主要以吸附态的形式封存起来,提高了页岩储气能力。该研究成果为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 付文鼎尚福华麻书玮朱悦雯戴涛杰朱炎铭苗科闫静高海涛密文天
- 关键词:龙马溪组孔隙结构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