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瞳昕

作品数:16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玉米
  • 9篇间作
  • 6篇污染
  • 5篇农田
  • 5篇马铃薯
  • 4篇蔬菜
  • 4篇农田面源
  • 4篇农田面源污染
  • 4篇面源
  • 4篇面源污染
  • 3篇土壤
  • 2篇水土
  • 2篇水土流失
  • 2篇套作
  • 2篇青花菜
  • 2篇种间
  • 2篇豌豆
  • 2篇径流污染
  • 2篇花菜
  • 2篇白菜

机构

  • 16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6篇安瞳昕
  • 13篇吴伯志
  • 6篇湛方栋
  • 6篇祖艳群
  • 6篇李元
  • 5篇陈建军
  • 4篇吴开贤
  • 2篇薛国峰
  • 2篇范志伟
  • 2篇陈斌
  • 2篇何永美
  • 2篇周锋
  • 2篇贺佳
  • 2篇傅志兴
  • 2篇杨静
  • 1篇戴志明
  • 1篇沙本才
  • 1篇郭华春
  • 1篇李建宾
  • 1篇郑爱萍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
  • 1篇农村新技术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农业教育研究...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玉米与白菜、豌豆间作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是利用玉米与白菜、豌豆间作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种植方法,包括1行玉米间作2行白菜,白菜收获后间作1行豌豆,玉米行距150cm,株距20cm;白菜窄行距60cm、宽行距90cm,株距30cm;豌豆行距150cm,株距1...
李元吴伯志祖艳群安瞳昕湛方栋陈建军陈斌王吉秀
利用玉米与白菜、豌豆间作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是利用玉米与白菜、豌豆间作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种植方法,包括1行玉米间作2行白菜,白菜收获后间作1行豌豆,玉米行距150cm,株距20cm;白菜窄行距60cm、宽行距90cm,株距30cm;豌豆行距150cm,株距1...
李元吴伯志祖艳群安瞳昕湛方栋陈建军陈斌王吉秀
文献传递
甜玉米蔬菜间套复种模式产值效益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进一步提高蔬菜作物间套复种的经济效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甜玉米与蔬菜间套复种的8种种植模式的产值效益。结果表明:甜玉米与不同蔬菜间套作的总产量和总产值均高于蔬菜单作;其中,2004年2∶4带型处理年总产值最高,平均比单作增加49.1%;2005年夏播模式2行甜玉米‖4行甘蓝/4行莴笋(2∶4带型)的经济效益均高于其它处理,其作物总产值达到67377元·hm-2,比当季蔬菜单作增加96%;2005年甜玉米间作蔬菜(2∶4带型)的秋播模式2行萝卜‖11行大蒜/2行莴笋模式总产值达64667元·hm-2,比蔬菜单作增加161%,其年总产值比蔬菜单作平均增加299.5%。说明甜玉米与不同蔬菜间套作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而2∶4带型的种植模式可在蔬菜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安瞳昕吴伯志代平牛华林
关键词:甜玉米蔬菜间套作
滇池流域套作玉米对蔬菜农田地表径流污染流失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滇池流域蔬菜(豌豆、西葫芦、马铃薯)单作与玉米套作蔬菜两种种植模式下农田地表径流的产生量与径流污染(TN、TP、COD、SS)的浓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蔬菜单作和玉米套作蔬菜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量分别为94.7~128.9m·3hm-2和52.6~76.4m·3hm-2.蔬菜单作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中TN、TP、COD和SS浓度分别为10.6~35.8、0.79~3.23、54.6~224.1和35.0~478.3mg·L-1,流失量分别为1.74~2.39、0.18~0.26、7.71~10.59和10.4~21.7kg·hm-2;地表径流TP流失量以马铃薯单作模式最大,其余径流污染流失量以豌豆单作种植模式最大.玉米与蔬菜套作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中TN、TP、COD和SS浓度分别为11.7~23.8、0.23~3.54、26.5~222.1和49.7~541.3mg·L-1,流失量分别为0.82~1.22、0.10~0.16、4.17~6.03和8.71~12.6kg·hm-2;地表径流污染流失量均以玉米套作西葫芦种植模式最小.玉米套作蔬菜种植模式显著减少蔬菜农田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污染流失,对地表径流量、地表径流TN、TP、COD和SS流失量的最大削减率分别为44.5%、53.1%、46.4%、52.1%和42.2%.
湛方栋傅志兴杨静陈建军安瞳昕祖艳群李元
关键词:滇池流域蔬菜玉米套作地表径流污染
玉米与蔬菜间作削减农田径流污染的分析被引量:19
2011年
为探明种植模式对农田径流污染的影响,寻求控制农田径流污染的有效种植模式,对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小区径流量和径流污染(TN,TP,CODCr和SS)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蔬菜单作模式的农田径流量和径流污染明显大于玉米与蔬菜间作模式;玉米与蔬菜间作模式可削减农田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污染,其中玉米‖青花-马铃薯间作模式削减污染效果最好,与其对应的蔬菜单作模式——青花-马铃薯单作模式相比,该间作模式可削减79.59%的径流量,86.87%TN,84.23%TP,91.41%CODCr和82.46%SS的流失量.
傅志兴杨静湛方栋安瞳昕吴伯志祖艳群李元
关键词:间作径流量径流污染
溅蚀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0年
溅蚀是水蚀的初始阶段,是雨滴对地表击打直接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动能减少,地表土壤颗粒发生位移的过程。溅蚀主要发生在坡面产生径流之前和刚产生径流时,是水蚀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溅蚀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雨特征、土壤特性以及地形因素等方面,其中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坡度、降雨特征、植被覆盖和土层结构。溅蚀量随坡度的增大逐渐增多,但是坡度超过临界坡度时,随坡度增大而减小;随降雨强度和雨滴大小增大而增大;地表植被对降雨有直接的再分配的过程,主要表现为截流、透流和干流3方面,当地表覆盖物超过1cm时,溅蚀可以完全消失;不同级配的土壤颗粒抗溅蚀能力不同,粒径在0.15mm附近的颗粒最容易被溅蚀,溅蚀同时随着土壤结皮厚度增大,土壤抗溅蚀能力增强。然而目前国内外对溅蚀的研究主要是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完成的,较少有野外实地的研究,更缺乏在实际农业生产条件下的研究。所以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有些地方坡耕地较多的情况,在不同作物、作物生产方式和土地耕作方式等条件下,探讨坡耕地溅蚀规律。
韩学坤吴伯志安瞳昕贺佳
关键词:水土流失溅蚀坡度降雨
改革教学内容 培养农学创业型人才被引量:1
2004年
目前,我国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然而,从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就业出现虚假的饱和状态,一些热门行业人满为患,而一些"不景气"的行业,边远地区又难以引进和留住有用之才。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等美誉,是我国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为了更快更好的把云南的自然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重要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
郭华春沙本才安瞳昕刘鸿高戴志明
关键词: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农村
玉米不同间作方式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被引量:45
2007年
针对云南山地种植措施不合理、水土资源流失严重的现状,进行了玉米间作蔬菜和草带等不同种植方式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8月份玉米间作马铃薯的径流量比玉米裸地单作减少37.4%;7月、8月份玉米间作白菜的土壤侵蚀量比玉米裸地单作分别减少46.7%和58.2%;7,8,9,10月份玉米间作混播草带(处理G)侵蚀量分别比玉米裸地单作显著减少68.9%,74.6%,84.5%和82.1%(P<0.01);玉米间作白菜、间作马铃薯、间作辣椒总侵蚀量分别比玉米裸地单作显著减少47.0%,43.8%和10.2%(P<0.01);玉米间作草带(处理D,G)总侵蚀量分别比玉米裸地单作显著减少60.8%和70.0%(P<0.01),玉米间作马铃薯的总径流量比玉米盖膜单作减少21.0%;在低雨强、中雨强和高雨强下,玉米间作处理的平均侵蚀量分别比玉米裸地单作减少35.7%,61.4%和70.2%。说明玉米间作蔬菜和牧草能有效减轻坡耕地水土流失,在高强度降雨中,其水土保持效果更明显。
安瞳昕李彩虹吴伯志胡昌应郑爱萍
关键词:玉米间作草带水土保持
土壤氮异质性与种间地上竞争对玉米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由于不均匀施肥、有机质分解和群体结构复杂化等因素,氮在间作农田土壤中的分布具有异质性。因此,间作作物的生长同时受到种间竞争和异质性氮的影响。然而,人们对作物种间关系(特别是地上竞争)与异质性氮在影响作物生长中有何关系还知之较少。本研究以玉米与马铃薯间作模式为试验对象,在盆栽条件下采用控释性氮肥构建异质性,利用根管分隔去除地下竞争后,通过目标植物法设计地上竞争处理,探讨作物的觅养精确度、生物量生产、功能性状、竞争能力和总相对生产力对氮分布和地上竞争的响应。结果表明:异质氮处理的总相对生产力高于均质氮处理,这可能是因为与无竞争相比,地上竞争提高两作物的觅养精确度。但在地上竞争下异质氮抑制马铃薯的生长,玉米生长得以提高,而在无竞争下异质氮处理提高两作物的生长;这些生长变化在功能性状上得到进一步体现,包括根冠比、根叶比、叶重比和根重比;从竞争能力来看,相对于均质氮处理,异质氮处理促进玉米但降低马铃薯的竞争能力,故马铃薯在均质氮条件下有竞争优势,而玉米则在异质性氮条件下具有竞争优势。总之,地上竞争改变作物对异质性氮的觅养行为,而异质性氮提高作物生长,改变玉米和马铃薯的相对竞争能力,因此地上竞争和氮异质性在调控作物生长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这一发现可增加对间作体系中氮利用特征的认识,也有助于理解农田间作系统中作物生长变化的复杂性。
吴开贤安瞳昕范志伟周锋薛国峰吴伯志
关键词:间作功能性状玉米马铃薯
云南省玉米间作蔬菜和牧草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2005—2006年在云南农业大学试验农场10°坡地上研究了玉米间作蔬菜和牧草对径流、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的水土保持效果优于玉米单作。2005年径流和土壤侵蚀,间作比玉米单作分别减少24.4%~34.1%和13.0%~50.9%;2006年间作比玉米单作分别减少8.5%~55.3%和32.5%~85.3%。其中玉米间作牧草水土保持效果最好,其次是玉米间作马铃薯及间作甘蓝。2005年径流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侵蚀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侵蚀量与降雨强度和降雨侵蚀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杨友琼吴伯志安瞳昕
关键词:玉米蔬菜牧草间作土壤侵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