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越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篇生态
  • 2篇女性
  • 2篇科尔曼
  • 1篇语言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学
  • 1篇儒家
  • 1篇儒家生态思想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生活
  • 1篇神秘性
  • 1篇生态文明
  • 1篇生态政治
  • 1篇生态政治学
  • 1篇省察
  • 1篇特质
  • 1篇女性特质
  • 1篇女性主义
  • 1篇女性主义视角
  • 1篇情境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
  • 1篇贵阳学院
  • 1篇江南大学
  • 1篇云南省社会科...

作者

  • 8篇孙越
  • 1篇董德
  • 1篇任健

传媒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改革与开放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技术现代性批判及其思考--基于技术女性主义视角的研究
2014年
技术女性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一个流派,它从技术的视角批判了现代技术中的二元逻辑、道德缺位和理性至上原则,认为这些原则体现了现代技术的现代性。技术女性主义关于技术现代性的批判对女性主义理论和技术理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环境正义和社会正义的同时关注有机地将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联系在了一起。但是,技术女性主义对社会经济关注度的缺乏使得其技术解放思想仍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
孙越蔡榆芳
“护生”价值观与“生态文明”的构建--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解读被引量:2
2012年
科尔曼认为: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决不是"浅绿色"环境观所谓的"人口膨胀说"、"技术失控说"和"消费者行为说",而是资本主义"不增长就死亡"的狭隘价值观;只有以"护生价值观"取而代之,"生态文明"的构建才能获得坚实的理论支撑。为我们认识环境问题背后的经济社会及政治原因,提供了新的视角。
董德孙越
关键词:生态文明
共享母体——有毒世界中的女性特质
2011年
乳汁和胎盘是女性之为女性的两个重要特质,同时它们也构成了对哲学中"主体"这一概念的挑战。哲学中的"主体"是独立自主、至高无上的,并不依赖于他人和外在客观世界而存在。梅洛.庞蒂和依希德蕊的女权主义现象学的分析却为我们指明了胎盘和乳汁是相互依赖、"共享式器官"形式的存在。在我看来,这种分析类似于对"共享式存在"这一命题做哲学上和心理学上的双重分析,例如一个人与自己母亲通过乳汁和胎盘两种形式的相互依赖。除此之外,这种双重分析也要求有一个更大的、能维持母体与子孙生存的环境。因为塑料和杀虫剂中类似雌性激素的物质造成的环境恶化会影响母体内发育的胎儿,这是从人类自身内部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新兴的不可见的金属—化学技术对于21世纪的人类造成了新的危险和伦理上的挑战。"胎盘伦理"就是关于人类关涉动态自然界时的伦理规范;它要求我们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如果我们再不改变对待21世纪新技术的态度,那么在女性身体中将会有越来越多我们的后代逐渐地消失。
伊娃-玛丽娅.西姆斯孙越
原始荒野的双重神秘性:非情境性语言对荒野法案的误读被引量:4
2010年
近年来,"荒野"这个词在传统意义上的定义逐渐开始被许多著名的环境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所批判。他们强烈批判已有的"荒野观",指出这种观念在实际上是有二元论倾向,是带有种族中心主义,是处于静止不变状态的错误观念。而面对这样的指责,传统的荒野观却从1964年的荒野法案中找到了能够为自己明确解释和辩护的证据。但是,尽管如此,被荒野法案强力支撑的荒野观仍在这些批判者们精明地解构之下,与荒野法案中对荒野的理解大相径庭了。这些批判家们认为,与荒野法案中动态历史性的、用情境性语言进行的相对性解释的荒野观相对比,已有荒野观对荒野的定义是静态不变,以纯粹逻辑和语言进行的绝对性解释,尽管他们也承认,荒野法案中对荒野的定义和理解对于随后荒野的立法、管理和巡查和提供了经验资料和理论指导。实际上,在荒野法案中,荒野这个词更多意义上是指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的一种契约关系,而并非原始自然所保留下来的"残余物"。从这个角度看,荒野实际上是人类一个潜在的休憩地,或者,我们也可以从与我们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相互作用这个关系上去理解荒野的终极意义。其实,并不需要改变我们在地球上较为创造性、持续性的生活方式来还原一个原始的荒野,因为荒野本身就属于人类与自然这个生生相息、关系复杂多样的综合体,它是这个体系中重要而不可忽视的角色。
斯科特.福瑞斯克斯孙越
关键词:荒野二元论种族中心主义
从绿色的观念到观念的绿色——浅析绿色技术的理论构成与实践转向被引量:6
2012年
绿色技术是在对现代技术进行批判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它是绿色观念实践的产物。在理论上,绿色技术的理论支撑主要由系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盖娅假说三个部分组成;在实践中,绿色技术主要实现了从"生产合理性"到"生态合理性",从"增长无极限"到"发展有极限",从"价格导向"到"价值导向"三个方面的实践转向。在每一个转向中,都体现了绿色技术努力践行"人—环境"的双重利益诉求。
孙越
科尔曼“绿色社会”的生态政治学维度被引量:2
2012年
全球环境一直走不出"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怪圈,其"深层"原因在于资本及其权力的过分集中。基于此,科尔曼指出,以"参与型民主"取代"对立型民主",彰显"积极公民"的概念,乃是构建绿色社会的政治"基石"。科尔曼的生态政治学主张,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解释原则"有相似之处,促进了环境政治学研究范式从"浅绿"向"深绿"的转换。然而,只想通过"绿色"的改良而非"红色"的变革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多少也让科尔曼的理论带有点儿"抽象的乌托邦主义"成分。
孙越
关键词:环境问题生态政治学
社会生活中的压力与焦虑
2014年
本文主要探讨压力与焦虑的联系,说明了压力的恒常性,并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压力和焦虑。最后站在日常生活的角度,提出若干缓解焦虑的建议。
孙越
关键词:焦虑自我暗示
儒家生态思想内涵及其省察被引量:4
2011年
儒家生态思想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参赞化育之生生之核、仁民爱物之生生之德、取物循时之生生之则、和谐一体之生生之乐。一方面此四者在保护古代自然生态环境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理论上为化解工具理性、科技理性和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作用;另一方面,儒家生态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某些缺失,在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对其缺失做了客观分析与省察,并提出了其现代转化的途径。
任健孙越
关键词:儒家省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