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海霞

作品数:38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动脉
  • 10篇超声
  • 9篇心肌
  • 7篇血压
  • 7篇高血压
  • 6篇心功能
  • 6篇心脏
  • 6篇海拔
  • 5篇颈动脉
  • 4篇血管
  • 4篇高海拔地区
  • 3篇心动图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左心
  • 3篇左心功能
  • 3篇细胞
  • 3篇老年
  • 3篇梗死
  • 3篇肺动脉
  • 3篇肺动脉高压

机构

  • 35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铁岭市中心医...

作者

  • 35篇孙海霞
  • 16篇张亚萍
  • 5篇杨历新
  • 5篇曹宁
  • 4篇王永兰
  • 4篇连新龙
  • 3篇魏晓娟
  • 3篇翟海英
  • 3篇李佳
  • 2篇白玉婷
  • 2篇李卫
  • 2篇苏晓灵
  • 2篇刘彦民
  • 2篇朱凌虹
  • 2篇马玉萍
  • 2篇郗爱旗
  • 2篇李子安
  • 2篇焦成桂
  • 2篇张静妮
  • 2篇吴金春

传媒

  • 5篇高原医学杂志
  • 5篇青海医药杂志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第三届全国医...
  • 1篇第九届全国超...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7
  • 1篇2003
  • 2篇1998
  • 1篇1995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糖代谢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利用颈动脉超声评价不同糖代谢人群中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将西宁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选择正常糖耐量者160例作为对照组,体检人群中筛选出糖调节受损者175例为观察组,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52例,糖耐量受损(IGT)91例,IFG+IGT者14例,2型糖尿病18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4例。测量血压、身高及体重,血清总胆固醇、空腹胰岛素、空腹与负荷后血糖。应用美国惠普5500超声诊断仪,观察各组动脉内膜及中层状况,以所测最大IMT及斑块发生率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双侧颈动脉、股动脉、斑块形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血管损害随糖代谢的恶化而加重,合并高血压者最重。结论年龄、餐后高血糖、血压与老年人大血管损害密切相关。
杨历新张亚萍孙海霞翟海英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葡萄糖代谢障碍高血压
不同代谢状态下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研究
杨历新张亚萍米娜王叶朱沁芳韩维良李金娟孙海霞杨青香包艳秋李国彤姜志藠姚芳
该项目主要对各种代谢状态下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进行评估研究,以利于早期防治和干预糖尿病及并发症。研究结果显示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血压病程、最大体重下降值均与β细胞功能受损的严重性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IFG...
关键词:
关键词: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
超声在评价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形态及功能中的作用被引量:12
2014年
目前心力衰竭是老年人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1,2〕。临床上,根据心肌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障碍将心力衰竭分为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3〕。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是临床诊断和评估患者心脏情况的重要手段,可对心脏的形态学以及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做出判断〔4〕。本研究探讨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在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形态和功能评估的作用,为临床的诊疗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
孙海霞李佳
关键词:超声舒张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
BMSCs视网膜下移植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视网膜下移植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32只6周龄的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组(未进行任何处理)、B组(于视网膜下注入无菌生理盐水)、C组(以BMSCs为溶质,于视网膜下注入磷酸盐溶液)、D组(于视网膜下移植BMSCs2×10~5/g个),每组各8只。其中,C、D组采用光照射1 d,于7 d后进行手术,术后2周摘除眼球。大鼠BMSCs原代和传代培养,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BMSCs细胞形态学情况,并对视网膜外核层的层数进行计算。根据免疫荧光法,对大鼠眼内BMSCs中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I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根据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对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BMSCs细胞刚接种时呈圆形,大小均匀,胞体透亮,胞膜清晰;混有红细胞且呈扁平状、大小不均。BMSCs细胞接种1 d后,贴壁细胞出现,且呈多角形、椭圆形或梭形,而在定期换液中未贴壁的细胞逐渐被清除。BMSCs细胞接种1周后迅速增长,2周后80%以上的贴壁细胞融合,并呈现漩涡状。D组视网膜外核层的层数明显少于A组,而明显多于B、C组(P <0. 01)。D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A组,而明显低于B、C组(P <0. 01)。DAPI阳性的BMSCs于视网膜下腔并不表达CNIF与BDNF,但其表达b FGF。结论于视网膜下移植BMSCs具有抑制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于视网膜下腔分泌b FGF有关。
王宁孙海霞
关键词:视网膜下移植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细胞凋亡
西宁地区外周动脉硬化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2007年
目的:利用高频血管超声技术评价心脑血管患者外周动脉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①对1266例受检者应用血管超声观察双侧颈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斑块形成情况;②对其中53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胰岛素及空腹与餐后血糖、血清胆红素等。正常体检247例为对照组。结果:①大血管病变中以颈动脉内膜异常最常见,占所检血管的88.4%;②观察组双侧颈动脉、股动脉、腹主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斑块形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餐后高血糖、甘油三脂是高海拔地区大血管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为大血管损害保护因素。结论:应用高频超声技术可动态评价外周动脉管壁结构的变化,年龄、餐后高血糖、收缩压、甘油三脂、血清胆红素与老年人大血管损害密切相关。
张亚萍杨历新孙海霞王永兰翟海英
关键词:血管超声外周动脉疾病
复方丹参胶囊TLC鉴别
1995年
本文用TLC法,以化学对照品和原料药材为对照,对复方丹参胶囊进行了鉴别。结果:斑点分离清楚圆整,显色明鲜,专一性强,重显性好,反映的复方丹参胶囊内在质量面较广,对防止假冒,保证质量有实用意义。
吉元德孙海霞
关键词:复方丹参胶囊TLC鉴别化学对照品TLC法假冒
喹诺酮类药物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的体会
1998年
喹诺酮类抗菌药亦称吡啶酮酸类抗菌药,此类抗菌药的出现始于1961年,首先用于临床的是萘啶酸,但近年来本类药物的开发和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尤其是1978年诺氟沙星(氟哌酸)问世以来。
李晓铭孙海霞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用药
高海拔地区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及其它血脂成分测定分析
2003年
目的 :探讨脂蛋白 (a) [LP(a) ]及其它血脂成分在高海拔地区冠心病 (CHD)患者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方法 :对 65例临床诊断的CHD患者和 40例对照者进行LP(a)测定和血脂检测分析 ;结果 :本组CHD患者中L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而TCH、HDL、LDL、TG测值基本正常 ,说明CHD患者中LP(a)的改变与其它血脂成分无相关性 ,敏感性及特异性高 ,进一步支持LP(a)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LP(a)可作为诊断及预测高海拔地区CHD的一项重要指标。
张亚萍孙海霞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冠心病血脂成分血脂异常合并症
老年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5年
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是血红蛋白中糖基化的部分,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推荐指标之一,生理条件下的非酶促的糖基化过程是否可能导致动脉血管内皮的损害而造成早期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并导致以后的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本研究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Hb A1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7~2009年内分泌科、
张亚萍杨历新连新龙孙海霞王永兰
关键词:高血压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率为83.7%(36/43)。按照Debakey分型本组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Ⅰ型14例,Ⅱ型17例,Ⅲ型5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剥离的内膜、剥离的范围及血流改变,并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分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骆玉露孙海霞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主动脉夹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