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志群

作品数:16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生儿
  • 3篇儿童
  • 3篇成像
  • 3篇出血
  • 2篇新生儿出血
  • 2篇新生儿出血症
  • 2篇预后
  • 2篇早产
  • 2篇弥散
  • 2篇弥散系数
  • 2篇脑损伤
  • 2篇患儿
  • 2篇表观
  • 2篇表观弥散系数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代谢
  • 1篇单纯性
  • 1篇单纯性肥胖
  • 1篇单纯性肥胖儿

机构

  • 10篇潍坊市人民医...
  • 5篇潍坊医学院
  • 3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4篇孙志群
  • 6篇张立明
  • 4篇张爱梅
  • 3篇林新宇
  • 2篇尹延娥
  • 2篇刘长云
  • 2篇李良辉
  • 2篇邱晓梅
  • 2篇赵园园
  • 2篇李田华
  • 2篇赵伟
  • 1篇崔若棣
  • 1篇李林
  • 1篇赵建设
  • 1篇岳圣增
  • 1篇王莲
  • 1篇魏清洁
  • 1篇曹顺利
  • 1篇李晓娜
  • 1篇刘欣

传媒

  • 2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 1篇癫痫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肿瘤影像学
  • 1篇亚洲儿科病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体会
2010年
目的总结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8例儿童重症MP肺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儿童重症MP肺炎主要表现为稽留高热、顽固性咳嗽、肺部体征不明显,胸片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大叶肺实变,可并发胸腔积液及肺外多脏器损害,红霉素、激素以及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好。结论重症MP肺炎病情重,病程迁延,经合理治疗大多可治愈。
张立明田琳孙志群董春晓
关键词:儿童肺炎肺炎支原体并发症
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儿童哮喘发病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评估主要危险因素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估算子代的发病风险,为优生网络的构建提供咨询数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就67项可疑危险因素及有关情况填写问卷调查表,首先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方法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可疑危险因素,再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危险因素,并逐步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得出各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和优势比,根据专业知识,对模型予以解释。结果:通过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7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其中,呈显著正相关作用的变量有5个,分别是:婴幼儿期未补充鱼肝油、呼吸道感染史、个人过敏史、家族哮喘史、家庭成员吸烟;呈显著负相关作用的变量有2个:母亲学历和母乳喂养。结论:儿童哮喘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婴幼儿期未补充鱼肝油、呼吸道感染史、个人过敏史、家族哮喘史、家庭成员吸烟。可能的保护因素有母乳喂养和母亲学历。从遗传学角度分析,男女双方均有哮喘病史或其他特应性疾病史者,应尽量避婚配。
岳圣增孙志群
关键词:儿童哮喘条件LOGISTIC回归
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血浆内皮素检测结合脑电图检查判断热性惊厥患儿脑损伤的程度及预后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其两者结合脑电图(EEG)检查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2005-08—2006-12在潍坊医学院儿科就诊的52例FC患儿作为FC组,健康儿童2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CK-BB和血浆ET的测定及EEG检查,CK-BB采用比色法测定,ET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FC患儿血液中CK-BB和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单纯热惊厥(SFC)组CK-BB和ET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杂热惊厥(CFC)组与正常对照组和SF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CFC组血清CK-BB与血浆ET呈正相关(r=0.652,P<0.01)。FC患儿惊厥发作后第1天EEG异常率为80.77%,其中SFC组78.12%,CFC组85.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14天为32.69%,SFC组仅18.75%,CFC组则55.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CK-BB和ET水平与脑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CK-BB和ET含量越高脑损伤程度越严重。热性惊厥后及时检测CK-BB和ET,并结合脑电图检查对判断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赵园园刘长云李良辉王莲孙志群丁艳曹顺利李田华
关键词:热性惊厥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内皮素脑电图脑损伤
新生儿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做出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期改善本病的远期预后。方法总结10例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围产期因素和其它可能病因分析,并对部分存活患儿进行随访。结果10例新生儿脑梗死中6例(60%)出现各种形式惊厥,8例(80%)在早期均无定位体征,仅2例(20%)患儿表现为一侧活动减少。颅脑CT平扫或MRI均有阳性发现。随访3例患儿,2例均有明显落后,1例至6个月未发现异常。结论新生儿脑梗死并不少见,与窒息密切相关,常见临床表现为惊厥,影像检查是本病主要确诊方法,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张爱梅魏清洁孙志群
关键词:脑梗死诊断显像预后
冷沉淀治疗以颅内出血为首发表现的甲型血友病一例
张立明张爱梅孙志群赵伟
新生儿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1例报告被引量:2
2015年
患儿男,7日龄,因'发热3 d,脐部出血不止1d'于2011年8月16日入潍坊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患儿系足月剖宫产,生后反应及吃奶好。第4天突然发热,体温达38.2℃,未干预;第6天脐部出血不止,再次结扎脐带,创面仍出血不止,考虑新生儿出血症,予维生素K1治疗无效。凝血常规检查结果示凝血酶原时间(PT)41.8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g)正常,血常规:
张爱梅张立明林新宇孙志群邱晓梅
关键词:新生儿出血症血常规检查出血不止凝血活酶凝血常规后反应
急性骨髓炎的早期MRI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MRI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7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于发病后3~14天均行MRI检查,其中12例行X线摄影检查,5例行CT检查。结果12例X线摄影结果显示发病10天内均无异常发现,14天2例可见干骺端骨质模糊、稀疏;5例CT结果显示,1例发病7天内无异常发现,4例发病10天后可见干骺端骨密度降低,骨小梁模糊,周围肌间脂肪间隙模糊或消失;MRI结果显示发病3~4天后骨髓内可见异常信号,表现为片状T_(1)WI稍低信号、FS-T_(2)WI均匀高信号,5~7天可见不均匀斑点状和蜿蜒迂曲的条状混杂信号以及骨膜水肿,8~14天可见粗大的迂曲管条状等低T_(1)WI和等高T_(2)WI信号,骨膜下脓肿形成。结论急性骨髓炎早期3~4天时MRI即有异常表现,表现为骨髓水肿,约1周后出现斑点状和迂曲管条状混杂信号颇具特征,能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李方元孙志群孙博秋鹏王富娟田军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磁共振成像X线摄影
新生儿阑尾炎误诊6例被引量:2
2016年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但小于1岁者较罕见,新生儿更罕见,占小儿阑尾炎的0.04%[1],同时新生儿急性阑尾炎表现不典型,加之无语言能力,不能表达,故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所以死亡率较高。我院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6例新生儿急性阑尾炎误诊。报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新生儿阑尾炎患者共6例.
高荣荣张国强张立明林新宇孙志群
关键词:新生儿误诊分析
MRI表观弥散系数评估早产儿脑白质发育价值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在早产儿脑白质发育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新生儿及重症监护室、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428例,分为28~29周组71例、30~31周组76例、32~33周组88例、34~35周组94例和36~37周组99例共5个胎龄组;根据脑损伤程度,各胎龄组又分为无脑损伤及轻度、中度、重度脑损伤亚组。所有入组病例均分别于出生后3天内及纠正胎龄为40周时行头颅MRI检查。另选择同期健康足月(胎龄≥37周)新生儿51例为对照组,于纠正胎龄为40周时行头颅MRI检查。比较不同脑损伤程度各胎龄组早产儿脑白质ADC值,以及不同脑损伤程度各组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时脑白质ADC值,并比较所有入组早产儿与对照组纠正胎龄为40周时脑白质ADC值。结果:(1)不同脑损伤程度各胎龄组早产儿脑白质ADC值,随着胎龄数的增加非常显著减低(P<0.01),随着脑损伤程度的加重非常显著升高(P<0.01);组间两两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2)轻至重度脑损伤各组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时脑白质ADC值,随着胎龄数的增加非常显著减低(P<0.01);组间两两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无脑损伤各组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时的脑白质ADC值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脑损伤程度各组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时脑白质的ADC值,随着脑损伤程度的加重非常显著升高(P<0.01);组间两两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各组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时的脑白质ADC值为(1.607±0.018)10^(-3) mm^(2)/s,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纠正胎龄为40周时的(1.378±0.031)10^(-3) mm^(2)/s(P<0.01)。结论:ADC值在评估早产儿脑白质发育方面具有较高价值,是定量分析早产儿脑损伤后脑发育状况的一种重要的无创检查手段。
李林孙志群李方元赵建设易明岗
关键词:MRI检查表观弥散系数脑损伤早产儿脑白质
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病灶活动性评估中的价值
2023年
目的:分析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fast spin-echo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TSE-DWI)在评估单眼发病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病灶活动性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8年7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诊治的180例单眼发病眼内期RB患儿及53例社区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MRI常规序列、TSE-DWI及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检查,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后及稳定期各检查1次,对照组只进行1次扫描。对比患儿眼球内病灶活动期、稳定期及对照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信号强度增强率(signal strength enhancement ratio,△SI)的变化及两者在评估病灶是否具有活动性中的效能。结果:治疗前病灶TSE-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强化;治疗后病灶体积缩小,DWI信号减低,ADC图信号增高,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病灶活动期、稳定期及对照组ADC与△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I=1.14%时,鉴别病灶是否具有活动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5.91%、82.31%及87.56%,ADC=1.17×10^(-3)/mm^(2)时,鉴别病灶是否具有活动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72%、87.23%及93.76%。两者鉴别病灶是否具有活动性的能效相似。结论:在评估病灶是否具有活动性方面,TSE-DWI与DCE-MRI价值相似,但TSE-DWI更具优势。
李林李方元赵建设崔若棣孙志群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表观弥散系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