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脸识别技术刑法规制的限度、维度与强度被引量:1
- 2023年
- 人脸识别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系统登录、移动支付、识别验证等场景,由于人脸识别信息与信息主体的人格权益存在极强的关联性,一旦人脸识别技术被破解或被滥用极易产生侵害信息与财产安全的风险。现有的民法保护和行政法管理手段不足以遏制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对涉人脸识别犯罪的要件分析发现存在罪名认定、罪数确定、量刑标准判定等方面的困境。有必要明确刑法规制的限度,扩展刑法规制的维度,平衡刑法规制的强度,在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前提下保障人脸识别技术的有序发展。
- 姜野杨颖
- 关键词:人脸识别技术刑法规制
- 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的法理学研究
- 大数据蕴含着巨大的价值,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变革,但是与此同时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产生了挑战。由于信息存储技术的日臻成熟,几乎所有网络中产生的数据都会被长时间甚至永久地保存下来,而数据挖掘和二次利用更是使我们无处遁形...
- 姜野
- 关键词:大数据法律属性
- 文献传递
- 论市场经济中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 中国农业进入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是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农地产权制度是影响农业结构形成和变动的最基本因素之一.该文首先对有关产权和农地产权制度的有...
- 姜野
- 关键词:农地产权制度农业结构
- 京津冀生态环境共享共治与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
- 2016年
-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及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来,在我国法学者中出现了以京津冀生态环境共享共治与生态补偿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浪潮。我们对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共享共治与生态补偿机制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研究,以求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和治理标准,加强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合作与协同,完善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促进京津冀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的好转,切实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为治理生态环境污染提供参考借鉴。
- 杨扬侯寓晗韩立培姜野
- 关键词:京津冀生态补偿法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