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振钰

作品数:22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电子电信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主题

  • 6篇离子束
  • 5篇淀积
  • 5篇溅射
  • 5篇ZNO薄膜
  • 4篇衬底
  • 3篇低能离子
  • 3篇低能离子束
  • 3篇离子束辅助
  • 3篇脉冲激光
  • 3篇脉冲激光淀积
  • 3篇激光淀积
  • 3篇PLD法
  • 3篇
  • 2篇氮化
  • 2篇氮化物
  • 2篇低能
  • 2篇氧化锌
  • 2篇外延膜
  • 2篇结构和光学特...
  • 2篇蓝光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2篇姚振钰
  • 14篇秦复光
  • 12篇刘志凯
  • 7篇柴春林
  • 7篇廖梅勇
  • 7篇杨少延
  • 6篇林兰英
  • 6篇王占国
  • 5篇贺洪波
  • 4篇王向明
  • 4篇张建辉
  • 3篇范正修
  • 3篇黄大定
  • 2篇吴正龙
  • 1篇汤兆胜
  • 1篇高维滨
  • 1篇张国炳

传媒

  • 5篇Journa...
  • 2篇功能材料与器...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微细加工技术
  • 1篇全国化合物半...
  • 1篇第二届中国功...
  • 1篇第六届全国电...
  • 1篇第六届全国固...

年份

  • 3篇2001
  • 6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5
  • 3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Si(111)上外延生长硅化钴薄膜的SEM和XPS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利用质量分离低能离子束外延法,在Si(111)上生长出了硅化钻薄膜.表面微结构及表面组分、化学价态的分析测试表明,此生长工艺已获得了无针孔的高品质单晶硅化钴薄膜.通过反应外延后做后退火和不做后退火样品的对比测试的结果,对这一薄膜生长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
吴正龙姚振钰张建辉刘志凯秦复光
关键词:XPSRDESEM
P-Si(111)上溅射生长ZnO薄膜的结构特性
姚振钰贺洪波
关键词:溅射ZNO薄膜结构特性
图形衬底上硅区双离子束选择淀积Co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本文报道了利用质量分离低能双离子束淀积法在硅氧化硅图形衬底上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淀积钴(Co)离子,并生长硅化钴薄膜.扫描俄歇微探针(SAM)和X光电子能谱(XPS)测量结果表明,只在纯硅区探测到了硅化钴;而氧化硅区始终未见有钴的迹象.很好地实现了在图形衬底上钴离子的选择淀积和硅化钴薄膜的选择生长.
吴正龙姚振钰刘志凯张建辉秦复光林兰英
关键词:金属硅化物
质量分离低能离子束制备极光滑类金刚石薄膜
本文利用质量分离的低能离子束技术沉积得到了表面极为平整的类金刚石薄膜。样品用Raman谱和原子力显微镜进行了分析。并且研究了沉积能量对表面形貌和成分的影响。
刘志凯廖梅勇姚振钰柴春林杨少延王占国
关键词:类金刚石薄膜表面形貌
文献传递
离子能量和沉积温度对离子束沉积碳膜表面形貌的影响被引量:2
2001年
利用质量分离的低能离子束沉积技术 ,得到了非晶碳膜 .所用离子能量为 5 0— 2 0 0eV ,衬底温度从室温到80 0℃ .在沉积的能量范围内 ,衬底为室温时薄膜为类金刚石 ,表面非常光滑 ;而 6 0 0℃下薄膜主要是石墨成分 ,表面粗糙 .沉积能量大于 140eV ,80 0℃时薄膜表面分立着高度取向的、垂直衬底表面、相互平行的开口碳管 .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看到了石墨平面的垂直择优取向 ,离子的浅注入和应力是这种优先取向的主要机理 .
廖梅勇秦复光柴春林刘志凯杨少延姚振钰王占国
关键词:非晶碳膜表面形貌离子能量沉积温度
低能O+离子束辅助PLD法外延生长ZnO薄膜
采用低能O
杨少延柴春林刘志凯廖梅勇姚振钰秦复光王占国
关键词:低能FWHM
文献传递
用低能离子束淀积技术在硅(111)衬底上生长氧化铈外延薄膜被引量:5
1995年
采用质量分离的低能双离子束淀积(IBD)技术,在硅(111)衬底上共淀积,生长了氧化铈外延薄膜.椭圆偏振仪测得,膜厚2000A.俄歇能谱仪测得,外延层内铈、氧分布均匀,具有很好的正化学比.X射线双晶衍射得到明显的氧化铈(111),(222)峰,半高宽≤23″。
黄大定秦复光姚振钰刘志凯任治璋林兰英高维滨任庆余
关键词:IBD
用质量分离的低能离子束外延法生长β-FeSi_2半导体外延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1992年
采用质量分析的低能离子束外延法生长了半导体性质的β-FeSi_2外延薄膜.就我们所知,在用同类方法的研究中,国际上尚属首次.AES测量及RHEED观察肯定了外延的β-FeSi_2的存在;垂直入射的光透射谱又证实了外延膜是具有直接禁带的、禁带宽度为~0.84 eV的半导体性质的薄膜.室温下的霍耳迁移率μH达600 cm^2V^(-1)s^(-1),比文献报道高两个量级.
姚振钰任治璋王向明刘志凯黄大定秦复光林兰英
关键词:半导体
CoSi_2超薄外延膜的生长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用质量分离的离子束外延(MALE-IBE或简作IBE)法在n-Si(111)上生长了CoSi2超薄外延膜.厚度为10~20nm的CoSi2薄膜的结构特性已由AES、RHEED及RBS作了研究.
姚振钰张国炳秦复光刘志凯刘志凯林兰英
关键词:离子束外延
质量分离低能离子束外延超薄硅单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采用质量分离的低能离子束外延(MALE-IBE)技术进行超薄硅外延生长,在600C下获得单晶硅外延层,厚度2000A,过渡区宽度小于500A。有较好的电学性质。
黄大定姚振钰壬治璋王向明刘志凯秦复光
关键词:硅单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