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士涛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腹部B超情况及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腹部B超情况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50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观察组)和350例正常受检者(对照组)均行腹部B超检查,对2组的异常率、腹部不同脏器异常情况及腹部B超异常结果与各因素的相关分析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异常率为45.83%;对照组为32.29%,二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肾结石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胆囊结石、脂肪肝及脾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腹部B超异常结果与年龄、体重、住院时间及服药时间呈正相关,而与性别、职业、病程和所属精神病分型无关。结论腹部B超能够及时检查出老年精神病患者各实质脏器的异常变化,值得进一步推广。
- 彭洋陈碧涛李军华夏士涛邱其武韩琴丽
-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腹部B超胆囊结石脂肪肝肾结石
- 大肠黏膜病变腺管开口类型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染色放大内镜下大肠黏膜腺管开口类型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大肠癌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普通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的176例结肠黏膜外观异常的患者及15例结肠黏膜外观正常的病例,应用染色放大内镜,结合化学染色,对大肠黏膜腺管开口行Kudos分型,病变黏膜随后行黏膜活检或黏膜切除、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测量其MVD;分析黏膜腺管开口类型与MVD的关系。结果 176例大肠黏膜病变中,染色放大内镜发现腺管开口形态为Ⅰ型27例、Ⅱ型35例、ⅢL型54例、Ⅳ型49例和Ⅴ型11例;病理诊断黏膜炎性病变28例,增生性息肉36例,管状腺瘤53例,绒毛状腺瘤48例及大肠癌11例;15例正常黏膜腺管开口均为Ⅰ型,炎性病变腺管开口以Ⅰ型为主,增生性息肉腺管开口以Ⅱ型为主,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的腺管开口分别以ⅢL型和Ⅳ型为主,11例大肠癌则均表现为Ⅴ型腺管开口,黏膜腺管开口类型与大肠癌变之间具有相关性(rp=0.964,P<0.001),且大肠黏膜病变腺管分级与MVD值也呈正相关,分级越高,MVD值也越高(rp=0.943,P<0.001)。Ⅴ型腺管开口MVD值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开口(P<0.05);当MVD值≥30时,有助于大肠癌的诊断。结论大肠黏膜腺管开口类型与组织病理学改变及MVD均有明显相关性,MVD越高癌变可能性越大,腺管开口形态联合MVD,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
- 夏士涛谭诗云刘长青罗丹李明
- 关键词:肠黏膜染色放大内镜腺管开口微血管密度
- 丹皮酚对大肠癌细胞端瞄聚合酶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大肠癌细胞端瞄聚合酶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分别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Tankyrase1 mRNA的表达率。结果 RT-PCR扩增的Tankyrase1 cDNA产物(目的基因与内参拷贝数的比值)在大肠癌细胞中的表达(0.875±0.037)较正常对照组升高(0.1532±0.108)(P<0.05),而在给予丹皮酚干预后的Tankyrase1(0.356±0.018)表达下降(P<0.05),但在正常大肠细胞组(0.1532±0.108)与正常细胞加丹皮酚组中(0.2379±0.01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皮酚在15.63~250 mg/L浓度范围内影响HT-29细胞中Tankyrase1 mRNA的表达。
- 夏士涛谭诗云朱卫芳刘长青
- 关键词:丹皮酚大肠癌
- Barrett食管的治疗研究及治疗前后bcl-2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治疗Barrett食管(BE)患者的疗效,并通过检测治疗前后bcl-2的表达改变,探索各种治疗方法产生效果的可能机制。方法经放大胃镜及活检确诊的BE患者240例,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无任何治疗;B组:药物治疗组:口服奥美拉唑和铝碳酸镁;C组:氩气凝固术(APC)组;D组:氩气凝固术+药物治疗组。各组治疗3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下表现,活检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从mRNA及蛋白水平对治疗前后bcl-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各治疗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内镜和病理检查发现,A、B组BE黏膜无明显改变,而C、D组BE黏膜减少或消失。各治疗组bcl-2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D组降低显著。结论APC和药物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够消除BE黏膜,降低bcl-2的表达,是治疗BE的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bcl-2的表达可作为判定治疗效果的可能指标。
- 夏士涛王龙刘坤李岩
- 关键词:BARRETT食管奥美拉唑铝碳酸镁BCL-2
- 阿司匹林对大肠癌LoVo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人结肠癌细胞系Lo Vo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处理体外培养的Lo Vo细胞24、48和72 h,MTT法测定其对结肠癌Lo Vo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阿司匹林(浓度分别为1、4和8 mmol/L)分别处理Lo Vo细胞48 h,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计检测Casepase-3相对活性;RT-PCR、Western blot检测人类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阿司匹林(浓度1~8 mmol/L)能显著抑制Lo Vo细胞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阿司匹林处理Lo Vo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4%、32.4%和35.4%,对照组凋亡率为3.3%;阿司匹林处理细胞48 h后,Casepase-3相对活性显著增加;阿司匹林能上调RUNX3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阿司匹林均能抑制Lo Vo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Casepase-3活性及上调RUNX3基因的表达有关。
- 夏士涛李军华邱其武陈碧涛谭诗云
- 关键词:阿司匹林LOVO细胞CASPASE-3RUN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