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丽萍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心率
  • 4篇心率变异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肌梗死后
  • 3篇死后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心肌梗塞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塞
  • 1篇心率变异性
  • 1篇混沌
  • 1篇急性
  • 1篇非线性
  • 1篇AMI

机构

  • 4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庄亚纯
  • 4篇刘忠豫
  • 4篇唐丽萍
  • 3篇顾凡及
  • 3篇阮炯
  • 3篇许世雄
  • 2篇蔡志杰
  • 1篇沈仲元
  • 1篇许群
  • 1篇田静
  • 1篇郑明芳
  • 1篇庄文燕
  • 1篇曹洋
  • 1篇顾菊康
  • 1篇邢大军

传媒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后半年内心率变异的动态演变被引量:16
1999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半年内心率变异(HRV)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其远期预测意义。方法16例AMI患者,于急性期连续记录72小时动态心电图(DCG)。追踪梗死(MI)后14天、30天、(63±5)天、(104±6)天、(143±8)天、(178±9)天的DCG。健康对照组16例,年龄、性别与AMI患者相匹配。HRV时域分析指标为: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结果MI急性期rMSSD持续下降时间最长,下降幅度最大(下降达5598%,P<005)。SDNN、SDANN二指标恢复最早,约MI后65天恢复至对照组水平[(12544±37.08)ms;(114.56±37.59)ms,P>005]。约135天达前半年峰值水平[(134.43±41.70)ms;(122.57±40.06)ms]。rMSSD至MI后约135天达前半年峰值水平[(27.50±9.70)ms],但仍低于对照值(P<005)。至MI后半年,三项指标昼夜节律均未恢复。2例再梗死患者,猝死发生于MI后约65天、100天。结论AM?
唐丽萍庄亚纯刘忠豫刘忠豫许世雄阮炯曹洋许世雄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率变异性
非线性检测心率变异初探被引量:2
1996年
对1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24例健康成人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HRV)的时域、频域和非线性检测。非线性检测包括构成散点图、计算散点图量化指标(PLO)以及复杂度(COM)、预测度(PRE)、李雅普诺夫指数(LI)、相关维(CD)等参数。正常组PLO:SDS(横座标)>650且LL(纵座标)<8000;COM为160~320;PRE提示正常组r值开始较高,但随预测步数的增加而递减;LI为1.12~2.08;CD为1.47~1.56。结果还显示非线性参数与时域、频域参数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非线性参数能较好地反映AMI时HRV改变的特征及程度,且用于评价AMI的预后优于线性参数,这主要缘于非线性参数更符合心动周期复杂的动力学特性。非线性HRV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研究中作深入探讨。
唐丽萍庄亚纯金继红刘忠豫阮炯许世雄顾凡及顾凡及谢志勇蔡志杰
关键词:心率变异心肌梗塞
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的非线性动态演变被引量:2
2001年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 ,半年内心率变异 (HRV)的非线性动态演变规律及非线性预测的机制与临床价值。非线性指标定量分析 16例AMI患者急性期及前半年的HRV ,并与 16例健康者相对照。非线性指标为复杂度(COM)和预测度 (PRE、神经网络法计算 ) ,并与线性指标 2 4h内连续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 (SDNN)、2 4h内连续 5min窦性RR间期均数的标准差 (SDANN)、2 4h内连续窦性RR间期的均方差的平方根 (rMSSD)相对照。结果 :对照组COM为 10 9.93± 38.42 ,16步平均预测度为 0 .33± 0 .0 9,具有单步可预测 ,多步不可预测的混沌特性。非线性与线性指标间无相关性。COM与PRE间呈负相关 (r=- 0 .6 2 ,P <0 .0 5 )。COM、PRE、SDNN、SDANN有相同的白昼大于夜间的昼夜节律。AMI后COM第一天即明显增大 (139.5 5± 5 3.71,P <0 .0 5 ) ,演变恢复期略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RE第一天即显著变小 (0 .0 32± 0 .0 1,P <0 .0 5 ) ,转变为不可预测 ,并维持半年。线性指标于AMI后 2~ 3天才降为最低值 ,SDNN、SDANN2~ 3月后恢复正常 ,rMSSD半年未见回升。各指标昼夜节律均未恢复。结论 :非线性指标反映了HRV线性成分以外的生物学特性。AMI后HRV非线性演变与线性演变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 。
唐丽萍阮炯庄亚纯顾凡及刘忠豫许世雄蔡志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混沌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演变和恢复及其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1999年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率变异(HRV)的演变情况以及其与心脏组织结构改变之间的关系。采用闭胸式微珠法建立14条犬AMI模型。追踪存活7条犬心肌梗死(MI)后1周、2周HRV动态变化,并与AMI前14条健康犬相对照。处死犬后列检阻塞血管部位并称重坏死心肌。结果:MI后1周HRV时域、频域所有指标较健康犬MI前明显减低(P均<0.05),MI后2周部分指标(SDNNin,rMSSD,PNN50,ULF,VLF)较1周前有所恢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MI1周时HRV各指标与MI部位无关,而与MI范围相关,尤以SDANN,ULF显著(r分别为0.87,0.90,P均<0.05)。至2周时,HRV则转变为与MI范围无关,而与MI部位有关,以PNNS50有统计学意义(r为0.88,P<0.05)。结论:MI急性期HRV变化与MI范围的关系提示急性缺血及缺血程度可能与MI后HRV的下降有关。而HRV的远期恢复则与再灌注改善以及MI周围组织水肿、缺氧、代谢的改善有关。
唐丽萍庄亚纯刘忠豫田静庄文燕顾菊康郑明芳许群沈仲元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率变异AM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