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锋
- 作品数:46 被引量:158H指数:7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间作马铃薯对玉米产量及边际效应的影响
-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2:2、4:4、6:6、2:4、4:2五种行比的玉米间作模式下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差异以及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行比对玉米边一行产量性状影响不明显,对边一行产量影响表现为2:4处理较4:2和6:...
- 周锋安曈昕吴伯志薛国锋吴开贤张时军胡明成吴禅
- 关键词:玉米马铃薯间作
- 文献传递
- 一种减少坡耕地水土及土壤氮素流失量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农业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减少坡耕地水土及土壤氮素流失量的作物种植方法,采用玉米马铃薯间作接种AMF能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及氮素流失,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接种AMF的径流量比抑菌处理的径流总量减少了53...
- 安曈昕吴伯志李元龚爱民王福来殷洁李博湛方栋杨友琼周锋
- 文献传递
- 青贮玉米氮投入对坡耕地土壤侵蚀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被引量:7
- 2021年
- 为探讨不同氮投入对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在种植青贮玉米的坡耕地上设置4个不同氮投入处理(N1:300.00 kg/hm^(2);N2:225.00 kg/hm^(2);N3:150.00 kg/hm^(2)和N4:75.00 kg/hm^(2)),用湿筛法获得>2,1~2,0.5~1,0.25~0.5,<0.25 mm粒径的团聚体组分并计算出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_(>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分形维数(PD)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氮投入处理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与降雨强度关系密切,在低强度、中强度和高强度降雨条件下,N1和N2处理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均显著小于N3和N4处理(P<0.05),N2与N1处理径流量及产沙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在极高强度降雨下,各处理径流量和产沙量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N2处理的WSA_(>0.25)、MWD和GMD比其他3个处理大,而PD却比较小,此外,WSA_(>0.25)、MWD和GMD三者之间相互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而与PD、径流量和产沙量均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3)N1和N2处理土壤容重显著低于N3和N4处理的容重(P<0.05),但其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显著高于N3和N4处理(P<0.05)。因此,在当地常规施肥水平上减少25%氮投入量不会加剧土壤侵蚀,还可通过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以维持红壤坡耕地的生产能力。
- 赵桂茹安曈昕欧阳铖人邓宗澳吕凯杨友琼周锋吴伯志
- 关键词:青贮玉米土壤侵蚀土壤团聚体
- 间套作中作物播期配置研究综述被引量:10
- 2013年
- 作物的播期配置是决定间套作产量优势形成的关键。本文从作物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产量效益、品质及其群体光能利用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间套作条件下作物播期配置的研究进展;并从作物临界播期与共生期、作物关键生育期与气候特性、播期与市场效益3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合理的播期搭配进行了探讨;同时针对目前播期对间套作体系调控效应研究的不足,提出今后应加强从群体的生态环境效应、作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养分吸收利用机理、病虫草害发生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 薛国峰安曈昕吴开贤周锋范志伟刘钟吴伯志
- 关键词:间套作共生期生物学性状
- 坡耕地玉米间作草带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研究
- 针对云南省山区坡耕地种植措施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进行了玉米间作草带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土流失发生严重的7、8月份,玉米盖膜间作草带的径流和侵蚀比玉米顺坡裸地单作分别减少31.89%和85.52%;在...
- 安曈昕周锋杨友琼贺佳吴伯志
- 关键词:玉米坡耕地草带间作水土流失
- 文献传递
- 土壤异质性施肥对玉米马铃薯间作体系养分吸收与利用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土壤养分异质性能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而异质性施肥是造成土壤养分异质性的主要方式。为研究异质性施肥对单、间作系统养分吸收和利用特征的影响。【方法】对玉米马铃薯间作群体进行不同养分分布施肥,研究不同作物对异质性施肥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规律。【结果】不论单作还是间作,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均能增加玉米和马铃薯的养分积累量;在间作群体中,土壤异质性施肥能极显著地降低玉米养分利用率(P<0.01),而对马铃薯仅磷利用率达到显著降低(P<0.05),但在单作群体中养分异质性施肥仅对马铃薯磷(P=0.027)和钾(P=0.013)的利用率有显著降低的作用;在间作群体种间行内提高施肥量能极显著地提高土地当量比(LER)(P=0.003)。【结论】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施肥(种间高肥)有利于玉米马铃薯间作群体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能提高复合产量15%。
- 李旺周锋吴开贤杨友琼吴伯志安曈昕
- 关键词:养分积累量间作玉米马铃薯
- 间混作豆科牧草对青贮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多样性种植是种植结构调整和土地提质增效的一种重要栽培措施,为研究多样性种植条件下青贮玉米生长发育和对氮素的响应,以期在“粮改饲”背景下氮肥高效利用、实现化肥零增长战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9—2020年在云南农业大学现代农业教育科研基地进行,设置3种种植方式(青贮玉米单作、青贮玉米间作苜蓿、青贮玉米混作白三叶草)和3种施肥水平(常规施氮N3=345 kg/hm^(2);减氮20%N2=276 kg/hm^(2);减氮40%N1=207 kg/hm^(2)),分析不同处理对青贮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1)青贮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随施氮量的减少而下降,而混作白三叶草能减缓减氮对青贮玉米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变差的影响,减氮40%条件下,能提高青贮玉米叶面积指数17.87%。(2)单作减氮40%条件下青贮玉米鲜草质量和干草质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10.9%和21.3%;减氮40%和20%条件下,间作苜蓿和混作白三叶草处理较常规施氮单作处理干草质量分别仅降低14.2%、9.3%和9.6%、7.4%。(3)青贮玉米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降低而提高,间作苜蓿和混作白三叶草能进一步提高低氮投入条件下青贮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但在常规施氮条件下,间混作与单作处理间青贮玉米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总之,青贮玉米间作苜蓿和混作白三叶草能提高减氮条件下氮素的利用效率,保证在减氮20%条件下青贮玉米生物产量不会显著降低。
- 彭滟茹周锋何晓波安曈昕沙泽东吴伯志
- 关键词:青贮玉米豆科牧草间混作氮肥利用
- 行距对间作玉米/马铃薯产量优势和种间关系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行距布局决定作物生长和产量,但在玉米马铃薯间作中缺乏研究。【方法】针对云南应用较广2∶2模式,增减种间(ZJ)和种内(ZN)行距形成ZJ70 cm+ZN 25 cm、ZJ60 cm+ZN35 cm、ZJ50 cm+ZN45 cm、ZJ40 cm+ZN55 cm和ZJ30 cm+ZN65 cm间作及单作玉米(Ms)和马铃薯(Ps)7个处理,经2年大田试验,研究行距对其间作优势和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1)5种间作模式LER为1.21~1.42,当ZJ从70 cm减至30 cm时,两作物产量逐渐增加而后有所下降,最大为ZJ40 cm+ZN55 cm的马铃薯平均为13 833 kg/hm2、玉米为7 808 kg/hm2,LER为1.42;总体为种间窄行模式(ZJ>50 cm)比种间宽行模式(ZJ<50 cm)高,间作优势突出,系统生产力高,分界点为ZJ 40 cm。(2)马铃薯初花期和玉米拔节期是两作物竞争的胶着期,随ZJ从70~30 cm,马铃薯竞争能力逐渐增强(RII为-0.06~0.01)、玉米逐渐减弱(RII为-0.04~-0.23),随生育期推进,ZJ40 cm+ZN55 cm的RII相对较大。(3)马铃薯干物质转移率和贡献率随ZJ缩小而增大,最大为ZJ40 cm+ZN55 cm的32.6%和25.5%,比最小ZJ70 cm+ZN25 cm分别提高39.5%和47.7%,分界点为ZJ40 cm。(4)拔节期—吐丝期和吐丝期—乳熟期玉米恢复性生长能力(RGR),ZJ<50 cm比ZJ>50 cm强,最强ZJ40 cm+ZN55 cm比最弱ZJ70 cm+ZN25 cm在两个时期分别提高37%和30%,分界点为ZJ40 cm。【结论】间作玉米/马铃薯2∶2行比、190 cm带宽模式下,种间窄行的间作优势显著高于种间宽行模式,最高为间距40 cm+行距55 cm。这一发现不仅对实际生产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间作作物高效种植提供了行距设计的借鉴。
- 字淑慧吴开贤安曈昕欧阳铖人杨友琼周锋吴伯志
- 关键词:行距配置间作优势种间关系玉米马铃薯
- 一种农业作物种子营养土栽培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种子培养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农业作物种子营养土栽培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表面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底面等距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架的内表面固定有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放置有底部花盆,所述底部花...
- 周锋饶东云安曈昕蒋春和彭滟茹
- 夏秋两熟复种对不同甜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在热区鲜食玉米的种植研究中,针对不同复种季节筛选适应性品种的研究还较少,为满足鲜食玉米多样化的生产需求,在云南热区德宏州芒市进行甜玉米夏秋两熟复种试验,选用当地主栽甜玉米品种‘库普拉’(T_(1))、‘金中玉’(T_(2))、‘高原王子’(T_(3))、‘瑞佳甜1号’(T_(4)),分析比较各品种两季种植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两季各品种农艺性状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T_2、T_4株高、茎粗均高于T_(1)、T_(3),秋播平均茎粗、叶面积指数较夏播分别增长8.78%、16.67%,夏播T_(2)叶面积指数较T_(1)增长94.73%,秋播T_(4)较T_(1)株高增长71.76%;两季各品种饲用品质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T_(2)、T_(4)的综合饲用品质较好,T_(2)夏播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分别增长5.52%、8.93%,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效降低5.21%,秋播T_4较T_1粗灰分含量降低40.83%;两季各品种产量产值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T_(1)、T_(3)产量产值两季均低于T_(2)、T_(4),秋播平均产量较夏播增长24.68%,平均总收益增加57.83%(约3.32万元/hm^(2)),其中T_(2)夏播T_(4)秋播可实现全年果穗总产47.2 t/hm^(2),茎叶总产42.4 t/hm^(2),总产值11.35万元。综合季节性及品种表现的差异性,T_(2)更适合夏播,T_(1)、T_(3)、T_(4)更适合秋播,其中秋播的3个品种综合表现好,依次为T_(4)>T_(3)>T_(1),T_(2)夏播、T_(4)秋播搭配种植可实现效益最大化。
- 方思杨张晓梅安曈昕周锋周锋杨友琼
- 关键词:鲜食玉米多熟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