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星利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大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学成
  • 5篇化学成分
  • 5篇化学成分研究
  • 3篇香茶菜
  • 2篇腺花香茶菜
  • 2篇类化
  • 2篇类化合物
  • 2篇化合物
  • 1篇地下根
  • 1篇地下根茎
  • 1篇酮类
  • 1篇酮类化合物
  • 1篇萜类
  • 1篇萜类化合物
  • 1篇甾醇
  • 1篇香茶菜属
  • 1篇黄酮
  • 1篇黄酮类
  • 1篇黄酮类化合物
  • 1篇根茎

机构

  • 5篇大理学院

作者

  • 5篇姜北
  • 5篇周星利
  • 3篇杨明珠
  • 3篇王玎玮
  • 2篇肖朝江
  • 1篇程霞
  • 1篇黄波
  • 1篇韩冰洋
  • 1篇孙俊哲
  • 1篇李雯
  • 1篇田新雁
  • 1篇黄振元
  • 1篇徐伟

传媒

  • 3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云南省植物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香茶菜属植物地下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香茶菜属(Isodon或Rabdosia)植物系唇形科(Labiatae或Lamiaceae),多年生草本,灌木或半灌木,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等地,全世界约有150余种,我国有90种,21个变种,除青海、内蒙古外几乎遍布...
姜北肖朝江周星利黄波李雯黄振元程霞徐伟
龙胜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龙胜香茶菜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龙胜香茶菜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出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龙胜香茶菜素E(1)、鲁山冬凌草丙素(2)、β-谷甾醇(3)和十六烷酸(4)。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石油醚部位中活性成分β-谷甾醇含量近5%。
王玎玮杨明珠周星利姜北
关键词:二萜Β-谷甾醇
分心木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研究核桃分心木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与纯化,并通过现代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催吐萝芙木醇(1)、2-乙氧基胡桃醌(2)、二氢槲皮素(3)、柚皮素(4)、儿茶素(5)、β-谷甾醇(6)。结论:分心木中富含酚性成分,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分心木中分离得到。
杨明珠周星利王玎玮姜北
关键词: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腺花香茶菜地下块茎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腺花香茶菜地下块茎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腺花香茶菜地下块茎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17),13-ent-labdadien-15→16-lactone-19-oic acid(1)、乌索酸(2)、β-谷甾醇(3)、阿魏酸(4)、松柏醛(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下块茎中获得,化合物1、4、5则为首次由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周星利王玎玮杨明珠姜北
关键词:腺花香茶菜萜类化合物酚性成分
腺花香茶菜地下根茎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硅胶、RP-18等柱色谱,从腺花香茶菜地下根茎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维西香茶菜甲素(1)、2α-羟基齐墩果酸(2)、2α,23-二羟基齐墩果酸(3)、2β,3β-二-O-异丙叉基-齐墩果-12-烯-28-酸(4)、乙酰熊果酸(5)、1-棕榈酸单甘油酯(6)、1-油酸单甘油酯(7)、1-亚油酸单甘油酯(8)、1,2-亚油酸甘油二酯(9)、α-亚麻酸甲酯(10)、棕榈酸(11)、硬脂酸(12)、油酸(13)、7α-羟基豆甾醇(14)、7β-羟基谷甾醇(15)、β-谷甾醇(16)。化合物4、6~10和13~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5、11和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肖朝江周星利韩冰洋田新雁孙俊哲姜北
关键词:腺花香茶菜根茎化学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