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
- 作品数:115 被引量:75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人道至文——《礼记·三年问》释义被引量:8
- 2016年
- 《礼记·三年问》是丧服学史上被不断诠释的重要文献。笔者试图从诠释这篇文献出发,阐述丧服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文与质的关系。笔者认为,《三年问》中的"称情立文"是就父母终身之丧而制定丧服节文,父母本服即三年,并非如历代学者认为的,是由期服加隆为三年。三年加隆仅仅是月数的算法,而不是尊尊和亲亲之间的关系。父母为至亲,即为至尊,而并不是期为亲亲之服,加隆为尊尊之服。由此才可以理解,三年之丧是人道至文,并不是因为它有过多的文饰,而恰恰是因为它最好地表达了近乎终身之丧的哀情。
- 吴飞
- 关键词:丧服文质
- 《斐多》中的存在与生命
- 2019年
- 本文试图从存在与生命的关系的角度重新解读柏拉图的对话《斐多》。《斐多》的主题是灵魂不朽,但这是在存在哲学和理念论的框架中来讨论的,因而苏格拉底将灵魂不朽等同于灵魂永远存在。对话中隐含了三个层次的存在:物理性存在、生命性存在、哲学性存在。苏格拉底的对话者可以从物理性存在上升到生命性存在,却无法上升到哲学性存在。而苏格拉底的次航即超越前两个层次,直接从哲学性存在的设定,俯瞰具体事物的存在,并把哲学性存在理解为真正的存在。但生命究竟是何种存在,《斐多》中仍然保留了相当大的模糊性。
- 吴飞
- 关键词:《斐多》生命灵魂
- “生生”与“创造”:人类理解生成的两种基本模式
- 2019年
- “生生”在中国哲学中的核心地位,许多前辈哲学家都有专门论述,但未能澄清“生生”的含义,特别是它与“创造”的差别。丁耘先生的《生生与造作》,是近些年来讨论生生问题的一篇重要文献,从生生与创造的差别入手,详细辨析了以重新使用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方式,构建中国哲学的可能性。然而,丁文的题目是《生生与造作》,但令人困惑的是,文中几乎没有正面谈“生”。
- 吴飞
- 关键词:四因说生生亚里士多德
- 尹珍文化浅析被引量:1
- 2010年
- 尹珍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彰显了"南域教育家"尹珍敢为人先、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惠及乡里的时代精神,也使当代人从中领略并获取着文化自信。文章从"惊世引言:北有孔子,南有尹珍"起笔,对尹珍文化的定位及其影响进行了论述,并就弘扬尹珍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 谢正勇吴飞
- 文质之辨与历史哲学——对历史主义的一个回应被引量:2
- 2023年
- 西方历史主义是普遍历史的去目的论化,而普遍历史又来自基督教救赎历史。由于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传统,历史主义只会愈演愈烈,其所带来的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很难得到纠正。中国的历史传统不像西方那样来自一神教的线性史观,而是来自始终尊重自然的巫史传统。孔子通过对巫史传统的改造,通过《春秋》确立了文质彬彬的历史写作原则,并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历史演进的讨论,确立了文质循环的历史哲学。这种历史哲学一方面承认在知识积累和文明发展上的进化,另一方面并未在这种进化上面附加目的论,而是确立了文质损益循环的模式。公羊学和司马迁的历史写作通过对文质关系更深入的辩证理解,阐发了自然性命之质与文明建构之间的历史演进模式。文明发展始终应以自然性命为目的,并从中获得其价值与意义。这或许可以纠正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西方历史主义。
- 吴飞
- 关键词:历史主义历史哲学巫史传统文质论
- 一个乡村天主教会中的礼仪问题----兼论中国天主教的社会功能
- 吴飞
- 关键词:信仰仪式伦理
- 论“过日子”被引量:133
- 2007年
- 本文是作者在自杀研究中的理论思考。作者在对自杀的田野研究中,发现中国的自杀现象与西方理论所描述的情形有极大的不同,其根源在于,西方的自杀学范式建立在基督教文明中的一套人性观和生命观之上。为了找到能解释中国自杀问题的理论框架,笔者使用了中国的日常语言"过日子"一词。按照"过日子"的概念,人的生活状态是从出生到死亡的一个过程,其中每个重要环节都发生在家庭中。因此,家庭成为人的基本生存处境,而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组织。人生的幸福取决于家庭生活,而家庭的基本构成是人、财产、礼仪。那么,人的基本生活过程,就是如何处理这三方面的关系。自杀往往是家庭生活中的权力平衡导致的不公的结果。
- 吴飞
- 关键词:自杀过日子家庭
- “中国鹰眼”技术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及提升策略被引量:10
- 2020年
- 运用归纳演绎、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中国鹰眼技术在乒乓球项目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鹰眼技术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与提升策略。研究认为:鹰眼技术能够推动裁判执裁趋于规范化、球员竞赛趋于公平化、电视转播趋于科技化、观赛体验趋于多元化、乒乓球赛事趋于现代化,推动乒乓球运动发展进入新时代。但也存在与竞赛规则融合度、裁判员执裁的默契度、与电视转播的供需贴合度以及乒乓球赛事的契合度不够,系统硬件设备的成熟度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应通过完善鹰眼技术运用于乒乓球赛事的规则,优化与裁判员配合执裁的手段,丰富电视转播画面展示的内容,全方位加强鹰眼与乒乓球赛事的契合度,多维度提升鹰眼技术硬件设备的成熟度,提升其综合实力,为中国鹰眼技术更加优质地助力于东京奥运会奠定基础。同时,在中国乒乓球队备战奥运的关键时期,可构建裁判判罚检测平台、开发技术训练辅助信息平台以及建立战术训练数据库,为国家乒乓球队科学备战提供科技支撑。
- 郭文霞熊金凤肖丹丹吴飞
- 关键词:东京奥运会乒乓球运动
- 礼乐文明的构成:“文质论”社会理论初探被引量:5
- 2023年
- 相对于古希腊的城邦文明和现代西方的社会文明,传统中国形成了一种礼乐文明,其基本构成方式是“文质论”。质即自然,文即文明,文明是通过将内在于质的纹理文饰出来,所以,文明在根本上来自自然,不能超越、改变和破坏自然。礼学中的尚文尚质,在根本上都是一种文。“文质论”何以构成礼乐文明?本文分为礼仪和礼制两个层次讨论:礼仪是仪式层面的礼,其内在原理是以礼文来节文人情;礼制是社会政治层面的各种制度,其构成原理与礼仪相同。在这个层面,亲亲即质,尊尊即文。人类的群体生活并非文明的建构,而有其自然基础,即亲亲。由亲亲生出尊尊,就是在自然生生共同体中发现内在的尊尊秩序,把它文饰出来,并建立更大范围的文明共同体。在这个意义上,国家并不是必要的恶、社会契约或暴力机构,而是对生生共同体的文明转化。由于“文质论”和西方社会理论一样,并不把国家政治当做最高的文明制度,我们视之为一种社会理论,但它也与希腊政治哲学有共同之处,即来自自然,归于自然。
- 吴飞
- 关键词:礼乐文明文质论社会理论政治哲学
- 梁漱溟的“新礼俗”——读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被引量:30
- 2005年
- 吴飞
- 关键词:国家权力团体精神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