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远水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痉挛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痉挛
  • 3篇痉挛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脑
  • 1篇心脑血管
  • 1篇心脑血管疾病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压
  • 1篇蛛网膜
  • 1篇蛛网膜下

机构

  • 3篇南昌大学
  • 2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3篇吴远水
  • 2篇洪涛
  • 1篇叶新运

传媒

  • 2篇江西医学院学...

年份

  • 3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脑血管痉挛缝隙连接重构的实验研究
目的: 前期研究表明,缝隙连接(GJ)参与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脑血管痉挛(CVS)。本课题拟进一步从组成GJ的连接蛋白(Cx)上探讨SAH后Cx在表达数量、类型及其分布等参与CVS的变化与作用。...
吴远水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缝隙连接蛋白发病机理
文献传递
一种简易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有效、易重复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的模型。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SAH组:经枕大池穿刺注射自体股动脉血200μL制作SAH模型,24 h后重复;非SAH组:以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行枕大池注射,24 h后重复;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观察2次枕大池穿刺后5 d的临床表现,基底动脉的直径、横切面积变化及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H组大鼠精神萎靡、嗜睡、活动减少,蛛网膜下腔均可见弥漫性分布的血液或血凝块,基底动脉直径、横切面积明显变小(P<0.001),形态学观察改变明显;非SAH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本模型操作稳定可靠、简单、易重复,适合进行SAH后迟发性CVS的相关研究。
吴远水洪涛叶新运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缝隙连接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09年
吴远水洪涛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痉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