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河勇

作品数:75 被引量:1,308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47篇天文地球
  • 2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8篇盆地
  • 30篇松辽盆地
  • 19篇油气
  • 16篇成藏
  • 13篇松辽盆地北部
  • 13篇勘探
  • 13篇北部
  • 11篇地层
  • 10篇地质
  • 10篇储层
  • 8篇海拉尔盆地
  • 7篇运移
  • 6篇油气勘探
  • 6篇成岩作用
  • 5篇断陷
  • 5篇油气成藏
  • 5篇层序
  • 5篇成藏特征
  • 4篇新生代
  • 4篇旋回

机构

  • 69篇中国石油天然...
  • 18篇中国地质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东北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吉林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中海石油(中...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武汉第二船舶...

作者

  • 75篇吴河勇
  • 12篇杨建国
  • 10篇冯子辉
  • 7篇冯志强
  • 7篇王璞珺
  • 7篇孟元林
  • 6篇任延广
  • 5篇庞雄奇
  • 5篇高有峰
  • 5篇万晓樵
  • 5篇邱华宁
  • 5篇向才富
  • 4篇姜文亚
  • 4篇修洪文
  • 4篇黄清华
  • 4篇林铁锋
  • 4篇梁晓东
  • 4篇陈均亮
  • 4篇云建兵
  • 4篇程日辉

传媒

  • 8篇大庆石油地质...
  • 5篇地学前缘
  • 4篇石油学报
  • 4篇地质科学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层学杂志
  • 3篇沉积学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海洋地质动态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地质通报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活力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现代地质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1
  • 6篇2010
  • 16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 13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技术进步对大庆油气勘探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被引量:10
2009年
在回顾大庆油田勘探历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技术发展及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将大庆石油勘探划分为构造油藏勘探、岩性油藏勘探准备、岩性油藏勘探和岩性油气藏勘探全面发展4个阶段。通过总结各阶段面临的地质问题、勘探装备的配备与发展、对地质理论与方法的认识、核心勘探技术水平及勘探成果,阐述了勘探理论与技术进步对油气勘探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大庆外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8.03×108t、新增天然气储量2718.1×108m3的实践证明,技术进步是推进油气勘探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黄薇陈树民吴河勇冯子辉刘振宽门广田
关键词:勘探技术可持续发展大庆油田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晚期热历史及其构造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AFT)证据被引量:35
2007年
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表明松辽盆地晚期构造活动在空间上具有分区性,在时间上具有幕式性.空间上的分区性表现在晚期构造活动始于盆地东部,并逐渐向西部迁移.盆地东部裂变径迹年龄大,表明进入抬升剥蚀作用的时间早,而西部裂变径迹年龄小,表明进入抬升剥蚀作用的时间晚.盆地的抬升剥蚀量与主要构造单元关系密切,但是东部的抬升剥蚀量明显大于中央隆起带和西部斜坡带.时间的幕式性表现在盆地的热演化历史经历了两幕快速冷却和紧随快速冷却之后的缓慢冷却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蒙特卡罗随机模拟进一步限定不同热演化的转折时间为65,43.5,28和15Ma.结合盆地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认为松辽盆地晚期热事件是对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响应.其中第一幕快速冷却与紧随其后的缓慢冷却过程是对燕山运动主幕构造运动的响应,抬升剥蚀的时间可能始于嫩江组末期,并持续到始新世末期.盆地的抬升剥蚀速率与板块汇聚速率密切相关,板块汇聚速率高,抬升剥蚀速率高,反之抬升剥蚀速率低.第二幕快速冷却和紧随其后的缓慢冷却是对日本海的拉张与闭合的响应.日本海的拉张导致地幔热流向日本海汇聚,使盆地快速冷却,相反,日本海的闭合使盆地进入进一步的缓慢沉降阶段,盆地的冷却速率下降.
向才富冯志强庞雄奇吴河勇李军虹
关键词:裂变径迹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白垩系松科1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王成善冯志强王璞珺冯子辉杨甘生吴河勇万晓樵任延广黄永建迟元林厉玉乐朱永宜汪忠兴邓成龙何明跃
实施全球首例陆相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获取高分辨率连续沉积记录;开展全面系统的厘米级取样和实验分析(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建立10大基础地质数据剖面(连续的数据剖面);采用和发展多种古气候的替代性指标进行温室气候变...
关键词:
关键词:科学钻探工程油田勘探开发石油地质理论
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勘探前景被引量:173
2007年
海拉尔盆地为海西褶皱基底上发育的晚中生代—古近纪断-坳陷盆地,控盆的边界断裂主要为北东向和北北东向,形成于早白垩世,之后经受了多期反转。海拉尔盆地的沉积可划分为3大构造层:兴安岭群上段、铜钵庙组和南屯组为断陷构造层,大磨拐河组和伊敏组为断-坳转换构造层,上白垩统青元岗组和古近系为坳陷构造层。该盆地在古近纪发生萎缩并闭合,在近东西向的挤压力作用下形成北东向的反转构造带,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新近纪开始新一阶段的拉张和沉陷。该地的新构造运动相当活跃,本文论述了其主要表现为断陷湖盆的形成、地表径流的分布和断阶构造的发育,指出其特征为继承性和加强性,使盆地发育阶段的坳(凹)陷在新近纪内进一步沉陷。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海拉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
陈均亮吴河勇朱德丰林春华于德顺
关键词:盆地演化新构造运动油气远景中-新生代海拉尔盆地
海拉尔盆地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及其意义
<正>海拉尔盆地新构造运动相当活跃,表现为旋回性、继承性和加强性。以张性断块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海拉尔盆地群,晚第四纪以来,由于新构造活动的继承性发育,地下断陷结构具有良好的地貌表征,为断陷盆地的构造格局和地貌之间建立起...
陈均亮吴河勇朱德峰林春华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新构造运动第三纪第四纪
文献传递
松辽盆地北部地热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松辽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相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沉积盆地是一个低温热反应器,其内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均受温度的影响与控制.因此,有关松辽盆地的地热场研究一直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然而,目前人们对松辽盆地...
田伟志孟元林李斌吴河勇王成张安达高煜婷李亚光
砂泥岩互层储层的砂体模型描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泥岩互层储层的砂体模型描述方法,包括:在散点图中绘制识别标准线以识别柱状砂体可能发育区;在所述柱状砂体可能发育区建立井‑层坐标系;在相互叠合的所述井‑层坐标系与油藏剖面图上以包络方式刻画继承型河道核及生...
孙天一吴河勇朱焱宋宝权王瑞
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高台子油层三砂组沉积微相研究被引量:39
2006年
大量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西部高台子油层三砂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湖泊相和三角洲相。湖泊相中发育滨浅湖亚相,滨浅湖亚相又可区分为砂质滩坝、混合滩和泥滩3种沉积微相。三角洲相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和远砂坝微相。高台子油层三砂组时期,受齐齐哈尔物源、北部物源、西部物源和西南物源供应的影响,形成了5个三角洲朵体。其中齐齐哈尔物源、北部物源和西南物源形成的三角洲规模较大,而西部物源形成的三角洲规模较小。三角洲以前缘亚相为主,主要发育河口坝和远砂坝沉积微相。在富62井—富13井一带、杜408—杜45井一带和杜431—塔4井一带,发育滨浅湖砂质滩坝沉积微相。其中沿最大湖岸线带状分布的富62井—富13井一带的滨浅湖砂质滩坝规模较大。其余地带,以富泥的滨浅湖混合滩微相为主。在江36井和来54井附近分别发育了滨浅湖泥滩微相。砂地比对沉积微相具有较为敏感的反映。在河口坝和砂质滩坝沉积微相发育区,砂地比普遍在0.4以上,在远砂坝发育区,砂地比在0.3左右,在滨浅湖混合滩发育区,砂地比在0.2左右,在滨浅湖泥滩发育区,砂地比普遍小于0.1。
王树恒吴河勇辛仁臣祝彦贺
关键词:沉积微相松辽盆地北部
储层精细预测技术:问题与对策
针对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地质模型假设等客观因素和储层预测中对了波假设、低频模型选取、反演方法选择、反演结果的综合解释等主观因素对储层预测效果的影响,提出“三阶段九步骤”地震-测井联合储层精细预测技术,在资料预处理、储层(...
吴河勇吴海波杨瑞召康德权
文献传递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区域成岩规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7
2010年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的区域成岩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将该区划分为9个成岩区,分别研究了各成岩区的成岩特征。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色谱—质谱分析、热解分析、有机酸测定、X衍射、普通薄片镜下鉴定、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铸体薄片鉴定等资料分别划分了它们的成岩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的成岩作用具有"东强西弱,古强新弱"的成岩规律;盆地东部的抬升剥蚀幅度大,地温梯度高,成岩作用强;盆地西部的抬升剥蚀幅度小,地温梯度低,成岩作用弱;白垩系泉头组三、四段的地层时代相对较老,在埋深相同的情况下,成岩时间较长,成岩作用相对较强。
孟元林高煜婷吴河勇王成修洪文张安达李亚光姜文亚
关键词:松辽盆地北部储集层成岩作用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