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新海

作品数:29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术后
  • 5篇细胞
  • 4篇手术
  • 4篇麻醉
  • 4篇老年
  • 3篇凋亡
  • 3篇镇痛
  • 3篇全麻
  • 3篇中性粒细胞
  • 3篇粒细胞
  • 3篇老年患者
  • 3篇海马
  • 3篇芬太尼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缺血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机构

  • 28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9篇吴新海
  • 13篇郑利民
  • 10篇邓若熹
  • 5篇赵中保
  • 4篇张燕
  • 3篇黄飞
  • 3篇徐向辉
  • 2篇汪忠玉
  • 2篇万帆
  • 2篇王东信
  • 2篇万红
  • 2篇张锦枝
  • 2篇肖军
  • 2篇张晓晖
  • 2篇崔凡
  • 1篇王焱林
  • 1篇孙孟彪
  • 1篇朱赛楠
  • 1篇王立昌
  • 1篇屠伟峰

传媒

  • 9篇国际麻醉学与...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既往脑卒中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对随机对照研究数据的二次分析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观察预防性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输注对既往脑卒中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61例既往合并脑卒中病史、术后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老年(≥65岁)患者,从入ICU起到术后次日晨随机接受小剂量右美托眯定[0.1μg/(kg·h),右美托咪定组,n=82]或安慰剂(生理盐水)(对照组,n=79)持续输注。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每日2次评估术后7 d内谵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内谵妄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12例,14.6%)明显低于对照组(23例,29.1%,P=0.02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输注仍然是术后谵妄风险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36,95%C1 0.15~0.89,P=0.027)。试验药物输注期间低血压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35例,42.7%)明显高于对照组(19例,24.1%,P=0.012),但低血压干预的患者比例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既往合并脑卒中、术后进入ICU的老年患者,术后预防性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但需监测低血压的发生情况。
许珍真苏仙孟昭婷吴新海崔凡朱赛楠王东信
关键词:老年人术后谵妄
右美托咪定在全麻手术中对炎症及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探讨被引量:31
2013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七氟烷吸入麻醉中对肺癌手术单肺通气(OLV)患者炎症状态及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将44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术中采用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单肺机械通气,联合组联用右美托咪定;观察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1β、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术中肺脏组织标本匀浆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黄嘌呤氧化酶(XOD)水平。结果 OLV后所有患者血清IL-1β、IL-10以及TNF-α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在60min及90min,联合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90min联合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肺组织匀浆中MDA、MPO以及XO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OLV治疗时具有肺脏保护作用,可使肺组织炎症及氧化应激程度显著降低。
邓若熹张晟张锦枝吴新海
关键词:单肺通气肺损伤
外科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评估外科重症监护室(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SICU)非机械通气老年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和睡眠结构。 方法 采用澳大利亚生产的Compumedics Siesta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 PSG)监测系统,分析50例SICU术后当晚的非机械通气老年患者(病例组)和40例非手术的老年体检者(对照组)的PSG。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的术后睡眠总时间减少[289.5 min(147.5~398.8 min)比218.4 min(125.3~345.7 min) ](P〈0.05),睡眠效率低[48.2%(24.6%~66.5%)比36.3%(20.8%~57.6%)](P〈0.05);病例组术后睡眠以1期睡眠为主[67.3%(21.6%~78.3%)],对照组睡眠以2期睡眠为主[59.6%(18.2%~73.2%)];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术后深睡眠显著减少[18.3%(4.1%~20.9%)比7.9%(0~11.4%)](P〈0.05),所有患者缺乏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REM),72%(36例)患者缺乏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 SWS),对照组只有6例缺乏REM,5例缺乏SWS。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的术后睡眠更破碎,夜间睡眠觉醒更频繁[9.1次/h(4.8~24.3次/h)比20.5次/h(8.8~32.2次/h)](P〈0.01)。 结论 术后老年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和睡眠剥夺,表现为睡眠总时间不足、深睡眠缺乏、睡眠破碎、频繁觉醒。
吴新海邓若熹崔凡王东信
关键词:术后老年患者睡眠多导睡眠图
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用于小儿骨折术后镇痛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并比较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用于小儿骨折术后镇痛疗效。方法选择四肢骨折小儿患者28例,根据术后镇痛所选药物不同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lu组)与芬太尼组(Fen组),Flu组患儿术后采用氟比洛芬酯镇痛,Fen组患儿术后采用芬太尼镇痛。采用CRISE疼痛评分对其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与Fen组相比,Flu组患儿CRISE评分显著降低,由(6.79±0.84)分显著下降至(3.26±0.66)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en组相比,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显著缩短,由(7.98±1.03)min缩短至且(6.43±1.26)min,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骨折术后镇痛疗效肯定,对呼吸功能影响轻微。
邓若熹吴新海王立昌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镇痛芬太尼
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5年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舒芬太尼低剂量组(SL组)、舒芬太尼高剂量组(SH组)和舒芬太尼+渥曼青霉素组(WM组)。于再灌注前,各组分别注入以下药物:SL组予生理盐水及舒芬太尼1μg/kg,SH组予生理盐水及舒芬太尼3μg/kg,WM组予渥曼青霉素15μg/kg及舒芬太尼1μg/kg,S组及I/R组予生理盐水。于再灌注末,采集动脉血检测血浆c Tn I浓度;取心脏测定缺血危险区(AAR)和梗死区(IS)体积。结果:与S组相比,其余四组c Tn I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SL组、SH组c Tn I浓度及IS/AAR均明显降低(P<0.01),WM组c Tn I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SL组比较,SH组c Tn I浓度及IS/AAR均明显降低(P<0.01),WM组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舒芬太尼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保护作用与PI3K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张燕吴新海黄飞徐向辉张晓晖
关键词:舒芬太尼药物后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
七氟烷三种吸入诱导方式对麻醉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七氟烷三种吸入诱导方式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60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上腹部择期手术的患者根据七氟烷吸入不同分为A组(肺活量呼吸)、B组(潮气量呼吸)和C组(逐渐增加七氟烷浓度),每组20例。A组和B组的七氟烷吸入浓度为9%,C组的七氟烷吸入浓度为4%,均以氧流量3 L/min预充氧气管道。观察并记录在T1(基础指标)、T2(睫毛反射消失)、T3(插管前)、T4(插管2 min时刻)、T5(插管4 min时刻)、T6(插管6 min时刻)各时点患者的心率(HR)、平均血压(MAP)、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肌松效果数值。结果 A组、B组和C组在不同时间点的SBP、DBP和MAP均得到了抑制(均P〈0.05),并且在时间点T3抑制效果显著(均P〈0.01)。A组、B组和C组在不同时间点HR变化和肌松效果无密切关联(均P〉0.05)。结论 三种七氟烷吸入诱导方式均可使患者的血压降低,并且七氟烷在进行全麻诱导时安全、可靠。
邓若熹吴新海万红
关键词:七氟烷收缩压
肌松拮抗对麻醉恢复室患者残余阻滞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肌松拮抗药对麻醉恢复室患者残余阻滞作用的影响.方法 从入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中选出相似的患者进行配对,分为实验组(J组)和对照组(F组),每组26例,术后PACU内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TOF为4时J组给予新斯的明40 μg/kg、阿托品20 μg/kg;F组给予5ml生理盐水.按临床指征拔管,记录拔管时的TOF值、PaO2、PaCO2、离开PACU时SpO2、PACU停留时间以及是否出现呼吸抑制和副作用.结果 J组拔管时的TOF值(0.96 ±0.04)明显较F组(0.92±0.06)高(P<0.05),PACU停留时间[(26 ±5)min]也短于F组[(33±7)min](P <0.01).F组有2例出现呼吸抑制.拔管时的PaO2及PaCO2、拔管时间、离开PACU的SpO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恶心呕吐(PONV)等副作用.结论 常规肌松拮抗使术后残余肌松作用风险降低,缩短PACU停留时间,且无PONV等副作用.
汪忠玉吴新海郑利民
关键词:肌松弛药物作用药物拮抗作用药理学药理学
丙泊酚对大鼠海马cAMP效应元件结合蛋白磷酸化和cAMP效应元件结合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大鼠海马cAMP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磷酸化和CREB mRNA 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体重250g-280g,采用RandAl.0随机分组软件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每组32只),丙泊酚组(P组)于训练前15min腹腔注射丙泊酚9mg/kg,容量2ml/kg;生理盐水组(S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采用避暗箱实验测试大鼠认知功能。首先对大鼠进行训练,记录100S内大鼠不再钻入暗室所需的训练次数。于训练结束后1、3、24h(T1-3)时点记录大鼠在明室停留的时问即记忆潜伏期。各组于给药后15min(To)和T1-3记忆能力测试结束后,各断头处死8只大鼠,分离海马,测定CREB、磷酸化CREB(p-CREB)、CRE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P组大鼠不再钻入暗室所需的训练次数3(1.25)较S组1(0.25)明显增加(P〈0.01)。S组大鼠T1-3时记忆潜伏期均长于300S,P组大鼠T1时潜伏期319(144)s,T2时潜伏期131(114)s,T3时潜伏期56(30)s,提示腹腔注射丙泊酚9mg/kg明显降低大鼠学习获得能力,缩短恐惧记忆的存储时间而发生顺行性遗忘;与S组比较,T0-3时CREB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T3时海马CREB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各时点海马CREB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提示丙泊酚遗忘作用与抑制大鼠海马CREB磷酸化水平、下调CREB mRNA的表达有关。结论 丙泊酚可抑制大鼠海马CREB的磷酸化水平,并下调CREB mRNA的表达水平。
张英吴新海郑利民
关键词:丙泊酚DNA结合蛋白海马
末梢灌注指数评估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观察末梢灌注指数(tip perfusion index,TPI)的变化能否客观评估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患者70例,ASAl-II级,予以连续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双上肢脉氧饱和度和TPI,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4℃-26℃,阻滞前10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mg/kg镇静,记录臂丛神经阻滞阻滞侧上肢神经分布区域的痛觉消失时间,阻滞侧和非阻滞侧手指的TPI。结果 成功的腋路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非阻滞侧上肢的TPI数值在30min的变化都不明显;与非阻滞侧比较,成功的腋路和肌问沟臂丛阻滞侧的TPI数值分别在8min和6min开始显著增加(P〈0.01)(2.88±0.79vs1.8±0.42,2.70±0.59VS2.02±0.38);而失败的臂丛阻滞阻滞侧和非阻滞侧的各个时间点的TPI数值变化均不明显。结论 监测TPI的动态变化能客观准确的评价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与传统的针刺法相比,不仅能更早的监测臂丛神经阻滞的起效,而且简单无创。
吴新海邓若熹郑利民
关键词:末梢灌注指数臂丛神经阻滞
残余肌松与全麻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全麻手术后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内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并评估其与残余肌松的关系。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成年患者623例,术后PACU内用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按临床指征拔管,根据拔管后即刻测量TOF值将患者分成3组,TOF〉0.9为A组;TOF0.7—0.9为B组;TOF〈0.7为C组,记录每组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例数。结果全麻手术后在PACU内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4.5%,A组患者472例,其中有7例(1.5%)出现呼吸功能不全,B组患者112例,9例(8.0%)出现,C组患者39例,有12例(30.8%)出现,最常见的是低氧血症和上呼吸道梗阻。c组与A组和B组比较及B组与A组比较,出现呼吸功能不全比例明显增高(P〈0.01)。结论存在残余肌松(TOF〈0.9)的患者更易出现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应加强围手术期肌松监测,掌握恰当的拔管时机。
汪忠玉吴新海郑利民肖军
关键词:残余肌松呼吸功能不全非去极化肌松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