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加勇
- 作品数:20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教育厅B类科技/社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的临床经验总结
- 肺炎属中医学“风温”“肺热病”、“肺炎喘咳”等病证范畴。常因察赋不足或寒温失调,起居不慎导致肺卫不固,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而发病。本病病位在肺,传变规律及辨证治疗多循温病的卫气营血理论。本文指出肺炎根据感染病原菌和临床症状...
- 黄河清吴加勇
- 关键词:肺炎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肺热病
- 文献传递
- 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75例脑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林昱黄河清吴加勇
- 关键词:长春西汀注射液脑梗死急性期低分子右旋糖酐临床常用药物丹参粉针
- 116例脑梗塞后遗症期中医证候的临床调查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阐明脑梗塞后遗症期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的临床调查。结果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虚证以阴虚、气虚、肾虚、肝虚最多;实证以痰证、瘀证多见,属本虚标实证。结论肝肾阴虚、痰瘀互阻证、气虚血瘀证、肾气亏虚证是脑梗塞后遗症期中医基本证候。
- 卢峰王世聪吴加勇吴松鹰
- 关键词:脑梗塞后遗症期证候分析
- 邢秀吉名老中医辨治湿热阴虚证的经验被引量:3
- 2015年
- 邢秀吉老师是福建省著名的名老中医专家,对湿热阴虚证的辨治具有独到的经验。认为湿热阴虚证是一个特定的证候,并非湿热证与阴虚证的简单相加,湿热阴虚证的主要病理基础是脾虚及肾阴不足,提出如何在已经诊断的湿热证中判断湿热阴虚证,湿热阴虚证大量存在于临床,治则当以壮水养阴为主,利湿清热为辅,治疗中以甘露饮为辨治湿热阴虚的代表方,临床疗效显著。
- 吴加勇张丽瑛邢秀吉
- 关键词:湿热阴虚名医经验
- 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脑外伤后抑郁30例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治疗脑外伤后抑郁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百忧解治疗。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P<0.05,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两组治疗后临床整体疗效比较(P>0.05),针灸组与西药组临床整体疗效相当,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脑外伤后抑郁有良好疗效,与药物治疗疗效相仿。
- 黄桂榕吴加勇许文威林琴
- 关键词:脑外伤抑郁八脉交会穴针刺百忧解
- 腕踝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卒中后肩痛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持续运动疗法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上肢多关节康复训练治疗仪进行持续运动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腕踝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肢SEP N9、N13潜伏期数值及肩痛程度(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侧SEP N9-N13波间期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侧SEP N9-N13波间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腕踝针配合持续运动疗法是一种治疗卒中后肩痛的有效方法。
- 吴加勇叶宝叶薛偕华黄赛娥林志诚洪江从
- 关键词:腕踝针运动疗法肩痛体感诱发电位中风后遗症
- 缺血中风患者生活质量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的多元回归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脑卒中属中医学'中风'范畴。随着脑卒中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死亡率逐渐下降,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缺血中风患者生活质量和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影响缺血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中医因素,为中医药参与缺血中风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
- 吴加勇陈岚榕卢峰吴松鹰
- 关键词:中风生活质量中医证候
- 井穴放血配合刮痧 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镇痛观察被引量:8
- 2010年
-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由于颈椎生理弯曲度改变、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椎体轻度滑脱等原因导致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水肿,进而压迫神经根,或突出的椎间盘或骨刺直接刺激压迫神经根而引起[1]。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约占颈椎病发病的50%~60%[2]。
- 吴加勇陈鸿钦陈开珍王舰
- 关键词:颈椎病神经根型刮痧井穴放血
- 药灸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初步临床观察
-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2%~6%,农村发病率为9.6%,城市退体人群为49.0%[1],其引起的疼痛与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保守治疗多采用非类固醇类消炎止痛药物(NSAID)对症处理,关...
- 王舰吴明霞陈岚榕吴加勇
- 文献传递
- ABCA1基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ABCA1基因R219K多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以病例对照方式研究18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229例正常对照者,对ABCA1基因R219K多态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ABCA1基因R219K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年龄、性别、血脂、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病例组中KK基因型者患病的风险显著降低,为RR基因型的0.34(OR:0.34,95%CI:0.18~0.64)。与RR基因型比较,KK基因型者的血浆三酰甘油(TG)水平较低(P<0.05)。结论 219KK在中国汉族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人群中具有的一定的保护作用。
- 薛偕华黄赛娥洪江从吴加勇林志诚林高城
- 关键词:ABCA1基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