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筠筠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艺术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艺术
  • 4篇教育
  • 3篇艺术设计
  • 3篇艺术设计专业
  • 3篇通识
  • 3篇通识教育
  • 3篇课程
  • 2篇艺术教育
  • 2篇书籍
  • 2篇核心课程
  • 1篇形制
  • 1篇旋风装
  • 1篇学位
  • 1篇游戏
  • 1篇中国古代书籍
  • 1篇设计艺术
  • 1篇设计艺术学
  • 1篇书籍艺术
  • 1篇书籍装帧
  • 1篇硕士

机构

  • 10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作者

  • 11篇叶筠筠
  • 1篇王道静

传媒

  • 4篇艺术与设计(...
  • 2篇艺术百家
  • 1篇美术观察
  • 1篇装饰
  • 1篇美术教育研究
  • 1篇设计艺术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叶筠筠【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2013年
叶筠筠(1972-),女,汉,浙江温州人,南京艺术学院文学(设计艺术学)硕士,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叶筠筠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学温州人
艺术设计专业创业教育的思考被引量:3
2011年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文化。文章认为,当前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创业教育发展的三个重心,一是从设计教育改革入手,用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来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二是针对专业特点,开设合理有效的创业课程。三是探索教育管理模式,加强师资建设,引导创业实践。
叶筠筠王道静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业教育
从物到形——点、线、面、色彩和肌理的游戏
2012年
在传统构成课的基础上,探索和实践更具有趣味性、操作性和时代性的设计基础教学。通过一系列整合的课题设计,让同学们在自我探索与创造的空间里,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尝试用点、线、面、色彩和肌理,将一个真实物体从常态衍变到非常态的视觉形象。
叶筠筠
关键词:教学设计
传统汉字装饰意匠的继承与创新——字体设计课程系列课题实践被引量:1
2012年
在现代汉字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智慧,唤起民族的记忆与情感,是当代设计的意义所在,也是设计教学的目的之一。通过字体设计课程系列课题的实践,使学生了解传统汉字图形装饰艺术丰富的形式及内涵,掌握一定的造型方法,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叶筠筠
关键词:字体设计
梵夹装对中国册叶装书籍形制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梵夹装是古印度的佛教经典所采用的一种装帧形制。是中国古代纸本书籍唯一借鉴的外国书籍装帧形制。梵夹装的传入,改变了中国人承袭千年的展开式的阅读方式,逐渐影响了早期中国纸本书籍的纸张组合方式和装订方法,促进了中国纸本书籍装帧形制由卷轴制向册叶制的演变。本文通过对梵夹装和中国书籍装帧形制重大历史性变革时期(唐至五代时期)的旋风装、经折装、粘叶装、缝缋装的介绍,以说明梵夹装对中国汉地书籍装帧形制发展的影响。
叶筠筠
关键词:贝叶经旋风装经折装
创意产业发展下大学通识艺术教育的思考被引量:3
2012年
大众化的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繁荣的社会基础。普通高校的通识艺术教育尚缺乏较明确的理念,忽视艺术实践和体验。艺术教育应列入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首先在形而上的层面将艺术和人文教育交互形成系统课程,强调艺术的文化理念,培养文化自信;其次当构建多层次的艺术实践课堂,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叶筠筠
关键词:创意产业通识教育艺术教育
叶筠筠作品
2014年
叶筠筠1972年生于江苏南京。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叶筠筠
关键词:硕士学位
吉祥图形与标志设计被引量:1
2012年
吉祥图形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所特有的视觉"符号",它们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是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其形式和寓意通过现代标志的重新演绎而得到新的活力。文章重点以太极图、盘长纹和祥云纹为例,探讨如何在标志设计中赋予吉祥图形新意。
叶筠筠
中国汉地佛教载籍艺术
本论文从构成书籍的要素——书籍载体与工艺等角度,围绕书籍的保存与传播两个基本功能,着重对中国古代汉地佛教书籍的形成和艺术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文认为,中国古代汉地佛教载籍是中国书籍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益地吸...
叶筠筠
关键词:佛教文化中国古代书籍书籍艺术
文献传递
浅谈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通识教育被引量:1
2012年
结合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生源的实际素质状况,调整现有教学框架,实施系统化的通识教育,将偏重于精神和心灵层面的人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与专业基础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弥补艺术生创造力和人文素质低下的状况,是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改革和重构的需要。
叶筠筠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