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学旺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糯质淀粉分级提取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将糯质淀粉在3 000 r/min的条件下离心10 min,采用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分离得到的不同粒径的淀粉颗粒的粒径特点及其内在结构.研究表明,在本试验选定的分离条件下,糯质小麦淀粉的分离效果最好,其次是糯玉米淀粉,糯米淀粉基本未达到分离目的.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糯质小麦淀粉大、中、小颗粒平均粒径分别为20.1μm、6.5μm和4.2μm,糯玉米淀粉大、小颗粒平均粒径分别为15.0μm和4.0μm,糯米淀粉的平均粒径为6.0μm.综合分析显微图和激光粒度图后,发现X衍射图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粒径的分离效果,并且在测定条件严格一致的情况下,大粒径淀粉表现出比小粒径淀粉更高的衍射强度.
- 郭培培占学旺刘钟栋
- 关键词:形貌结构粒径分布X射线衍射
- 蔗糖酯胶束结构的小角散射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利用X射线小角散射研究蔗糖酯溶液胶束结构随浓度的变化,在极稀蔗糖酯水溶液中,蔗糖酯在界面富集吸附形成单分子层,当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时,蔗糖酯分子不能在表面继续富集,而憎水基的疏水作用仍竭力促使蔗糖酯分子逃离水环境,当蔗糖酯溶液浓度达到0.1%(g/mL)时,蔗糖酯分子则在溶液内部开始自聚,即疏水基在一起形成内核,亲水基朝外与水接触,形成最简单的胶团,即预胶束。当蔗糖酯浓度达到0.5%(g/mL)达到临界胶束浓度(CMC),蔗糖酯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当蔗糖酯浓度进一步增加,蔗糖酯胶束在溶液中形成不规则层状结构,其不规则层状周期厚度L1=52.4nm,当蔗糖酯溶液浓度增加至5%(g/mL)时,蔗糖酯胶束排列成完整有序的层状,形成溶致液晶结构,其周期层状结构厚度L2=39.3nm,同时溶液体系中溶剂和溶质分子间存在微密度电子起伏。
- 占学旺袁长贵陈永富刘钟栋陈会珍王丽侠
- 关键词:溶致液晶
- 淀粉共生蛋白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 2010年
- 以小麦面粉为原料,研究了淀粉共生蛋白对淀粉酶解性质的影响。对洗淀粉过程中影响蛋白含量的条件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用SDS溶液和蛋白酶进一步除去淀粉中的蛋白质成分,然后对制得的含氮量不同的淀粉样品进行酶解。试验结果表明,蛋白酶能有效地去除淀粉共生蛋白,而淀粉共生蛋白有助于淀粉的水解。
- 杨士杰刘钟栋占学旺
- 关键词:蛋白酶
- 小麦淀粉回生中凝聚结构变化的SAXS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小角散射研究了小麦淀粉回生过程凝聚结构的变化。淀粉凝聚体成多散系特征,在淀粉回生过程中乳化剂的加入有效的抑制了淀粉链的移动,形成了淀粉-乳化剂络合物或超分子结构,在回生后期,乳化剂抑制了淀粉凝胶体之间聚集絮凝和回转半径Rg的增大。乳化剂的加入增大了小麦淀粉凝胶体界面层厚度,从10nm 12nm增加到11nm 14nm。小麦淀粉中直链淀粉的首先絮凝改变散射体系中两相的分布。淀粉凝聚结构均成质量分形(Dm)特征,在淀粉回生前期,小麦淀粉Dm为2.0,而添加蔗糖酯的小麦淀粉Dm为2.31;糯玉米淀粉Dm为1.67,添加蔗糖酯后,糯玉米回生淀粉液Dm为2.60,表明乳化剂能有效的和淀粉凝聚结构络合,形成稳定的网络结构,增大了小麦淀粉凝聚结构的Dm。
- 郭培培刘钟栋占学旺
- 关键词:小麦淀粉凝胶体回生
- 淀粉回生过程凝聚结构的小角散射解析
- 2011年
- 通过上海光源小角X射线散射线站BL16B1研究了淀粉回生过程中凝聚结构的变化,随着回生时间的延长,淀粉颗粒产生聚集,颗粒表面粗糙度增加,晶相和非晶相之间电子密度差增大,同时β-环糊精的加入也增大了淀粉体系两相之间的电子密度差。根据Guinier定理求得回转半径Rg,随着回生时间的推移,回转半径呈弱增加,回转半径的变化与回生时间及β-环糊精的加入不存在显著关系。根据Porod定理得出,回生的淀粉并不是完整的两相结构,不具备明锐的两相界面,在非晶相和晶相之间存在着弥散的过渡层T,过渡层厚度T在5.6nm-5.9nm之间。淀粉回生过程中其散射不变量Q先减小后增大,表明淀粉体系中两相电子密度差的变化先减小后增大,在无定形相转换成晶体相的过程中有一个过渡的阶段,即存在混合相的过渡层。
- 占学旺刘钟栋郭培培
- 关键词:淀粉回生
- 淀粉回生过程中间体(多糖)凝聚结构变化的研究
- 淀粉糊化后是一种亲水胶体,在形成凝胶时,其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这两种中间体分子之间的相容性与凝胶的质构有密切的关系。淀粉凝胶化最主要的方法是使淀粉在充足水分中加热糊化。糊化完全的淀粉在降温冷却和储藏过程中,由于中间体自组织...
- 占学旺
- 关键词:淀粉中间体回生
- 糯小麦交联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以糯小麦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固定淀粉乳质量分数为40%,探讨反应时间、pH值、反应温度、交联剂用量对交联度(即沉降体积)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宜制备工艺为:反应时间4 h、pH 9.75、温度45℃、交联剂用量9%.同时考察了交联程度高低对其淀粉糊性质的影响,经交联后,与糯小麦原淀粉相比交联淀粉有良好的冻融稳定性、耐酸性能、耐剪切性能和一定的透明度、溶解度和膨润力,并且随交联程度的提高,交联淀粉的耐酸、耐剪切能力显著增强.
- 郭艳艳刘钟栋杨士杰占学旺
- 关键词: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