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文圣
- 作品数:4 被引量:8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海南岛热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
- 全球生态系统正在遭遇剧烈的变化,从而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率。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丧失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是当前生态学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大量关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BEF)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具...
- 卜文圣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天然林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方程模型
- 不同采伐干扰方式对热带山地雨林谱系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4年
- 以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老龄林及经过择伐和皆伐后自然恢复约40年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学调查和样地环境因子测定,分析不同干扰方式对群落组成及谱系结构的影响,探讨不同干扰方式下环境因素对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历经40年的恢复,2种方式干扰后自然恢复次生林不同径级(1≤DBH<5 cm为幼树、5≤DBH<10 cm为小树、DBH≥10 cm为成年树)树种的丰富度已接近老龄林水平,其幼树、小树的多度显著高于老龄林,但其胸高断面积依旧显著低于老龄林;从老龄林、择伐后恢复的次生林到皆伐后恢复的次生林,群落幼树和总体的谱系结构由聚集转向发散,而成年树的谱系结构则恰好相反,小树的谱系结构基本上是随机的;在老龄林中,群落各个径级的谱系结构均随着海拔的升高由发散转向聚集;在择伐后恢复的次生林中,除成年树外,群落的谱系结构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由聚集转向发散;在皆伐后恢复的次生林中,幼树的谱系结构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由发散转向聚集,而小树和成年树的谱系结构则由聚集转向发散。
- 卜文圣许涵臧润国丁易张俊艳林明献
- 关键词:采伐方式径级结构
- 滇牡丹自然种群数量动态被引量:17
- 2012年
- 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殖力表和Leslie矩阵模型研究了中国西南特有濒危植物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种群数量动态过程。静态生命表和种群存活曲线表明:滇牡丹在株龄3-6a之间经历了较强的环境筛,其单株生理寿命为15a左右,平均周期为8a,种群的净增殖率(R0=0.9857)、内禀增长率(rm=-0.0017)和周限增长率(λ=0.9983)表明其为衰退型种群;滇牡丹种群存活表现为台阶型曲线(B1型),分别在6a和12a阶段种群消亡率(Kx)较高。Leslie矩阵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未来30a内种群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大约下降了50%,其种群数量靠自身根系的萌蘖和种子繁殖共同维持。野生滇牡丹种群数量下降与其自身繁殖特性有关,但主要原因是人为采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 李奎郑宝强王雁卜文圣
- 关键词:濒危植物种群数量动态滇牡丹
- 海南岛热带低地雨林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随演替阶段的变化被引量:47
- 2013年
- 以功能性状为基础的方法可以用来探讨植物群落中功能性状如何响应环境并揭示植物生态策略的潜在驱动力,但有关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随植物群落演替变化的研究仍然匮乏。作者以海南岛热带低地雨林刀耕火种弃耕后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林(包括弃耕后恢复15年、30年及60年的次生林)和老龄林为对象,通过群落学调查和对木本植物的功能性状及样地环境因子的测定,分析了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关系随演替阶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林冠开阔度、土壤养分、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和叶片总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叶片干物质含量、木材密度、潜在最大高度逐渐升高,而土壤水分和叶片钾含量变化不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随演替阶段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在15年、30年和60年的次生林及老龄林中,对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土壤有机质和pH值、林冠开阔度和土壤总磷含量、土壤总钾和有效磷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磷含量。同一功能性状在不同演替阶段受到不同环境因子的控制,同时各功能性状又能够对不同演替阶段所处的特殊环境产生一定的适应性。
- 卜文圣臧润国丁易张俊艳阮云泽
- 关键词:次生演替刀耕火种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