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区敏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手术
  • 4篇器械
  • 3篇手术器械
  • 2篇消毒
  • 2篇小儿
  • 2篇护理
  • 1篇胆源性
  • 1篇胆源性胰腺炎
  • 1篇一体化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硬质
  • 1篇优质护理
  • 1篇源性
  • 1篇入院
  • 1篇实习护生
  • 1篇使用信息
  • 1篇手术患儿
  • 1篇手术器械包
  • 1篇能力管理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区敏
  • 4篇罗桂元
  • 2篇陈洁春
  • 2篇龚凤球
  • 2篇陈小俊
  • 1篇周巧
  • 1篇赵纳
  • 1篇费迎春
  • 1篇林洁
  • 1篇范清秀
  • 1篇徐哲
  • 1篇黄利娥
  • 1篇姚晓琴

传媒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现代医院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心电图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小儿胆源性胰腺炎22例的护理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特点和护理经验。方法对22例小儿ABP患儿进行严格的饮食、输液管理,加强病情观察,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结果 22例患儿中1例急诊行ERCP,胆道口括约肌切开,其余均平稳度过急性期。本组无一例死亡。结论对小儿ABP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合儿童心理护理特点,提高患儿护理质量。
费迎春区敏周巧徐哲
关键词:胰腺炎儿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采用传统常规管理方法期间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18例,回收、清洗手术室器械62846件;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18例,回收、清洗手术室器械62885件;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工作人员各项管理质量评分与消毒灭菌情况。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工作人员各项管理质量评分均较改进前有所提高(P<0.05);持续质量改进后等离子灭菌与高压灭菌耗时均较改进前缩短(P<0.05);器械准备合格率较改进前提高(P<0.05)。结论:给予消毒供应室持续质量改进能够及时发现科室工作过程中的管理漏洞与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区敏陈玉莹
关键词:及时性
改良腔镜手术器械包全流程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改良腔镜手术器械包全流程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应片区2020年10-12月管理的腔镜器械6 388份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4-6月管理的腔镜手术器械5 999份作为观察组。两组器械均属于日常手术所用的腔镜手术器械。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改良腔镜手术器械包全流程管理模式。分析腔镜器械包灭菌质量合格率、品管圈活动评分。结果:观察组灭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手法运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腔镜手术器械包全流程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显著提高灭菌合格率,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该管理模式对于强化“患者安全”服务理念,深化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张永洋罗桂元区敏
关键词:全流程管理腔镜手术器械灭菌质量
三位一体专业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实习护生教学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专业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实习护生教学课程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7月广州南方学院、广州新华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嘉应学院、中山大学5所学校临床实习的护生共50名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8—12月相同学校临床实习的护生临床实习的护生50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室教学实习模式,观察组采用三位一体专业融合的教学模式。培训前,分析观察组护生的三位一体教学课程建设需求度为≥98%;培训后对比2组教学方法在实习结束后对手术室、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以及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的课程掌握程度和满意度。结果培训后,除手术室课程中环境、设施、布局、职责分工1项外,观察组护生对手术室、PACU和CSSD课程的掌握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满意度(98%)高于对照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专业融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3个专业独自为政的局限性,在本科护生教学课程建设中促进3个学科的发展,利于沟通,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升护理学生在临床思维、与患者沟通、应对紧急情况、操作技能、团队合作方面等临床实践中的综合能力,对于培养其综合素质及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陈洁春潘秋红陈玉莹区敏罗桂元龚凤球姚晓琴陈小俊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程建设
使用信息追溯系统管理手术硬质内镜被引量:2
2019年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于2009年颁布,并要求无菌器械"可追溯",为提高器械无菌化管理质量提供依据,可追溯管理将"标识"视为管理基础,通过开展记录追查工作,找到器械无菌化管理负责人及相关原因,精准明晰管理问题,继而有效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基于内镜器械材质较为特殊、结构复杂、精密度高,其消毒灭菌有一定难度,容易诱发病患感染事故,影响医院诊疗效率。据报道,美国每年因内镜器械消毒不当,致使病患在诊疗过程中感染的事件超1,500万例,内镜器械消毒重要性可见一斑。为提高内镜器械消毒质量,降低医院诊疗感染事件发生几率,许多医院建立内镜器械消毒信息可追溯系统,用以完善内镜器械管理体系,保障病患诊疗的安全。
区敏陈玉莹
关键词:消毒管理
全程优质护理在小儿外科周末24h出入院手术患儿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对小儿外科周末24h出入院手术患儿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提高床位周转率,以解决医院小儿外科长期存在患儿多、床位数少、病人看病难的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方法:对中小手术398例患儿实施周末24h出入院集中管理及专人负责的全程优质护理。结果:398例患儿中,99.5%均能顺利出院;病区的病床使用率、周转率、出院总人数、业务收入、家属满意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应用出入院集中管理及专人负责的全程优质护理是小儿外科顺利开展周末24h出入院手术的有力保证。
黄利娥林洁范清秀区敏赵纳
关键词:小儿外科优质护理
基于学生需求构建手供一体化器械管理培训的模式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学生需求构建手供一体化新的培训模式后对提高手术室护生手术器械管理能力影响。方法对在手术室实习的护生进行岗前器械供应等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围绕学习需求构建手供一体化培训模式,增加与手术器械管理相关的培训课程、实施以专科器械为重点的多样化临床培训、利用手供一体化的平台教学资源共享、角色转换等;采取自我评价的方式,护生在培训前后对器械管理相关知识岗前需求程度、熟悉程度来评价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和效果。结果实习前、后两组人员都认为需要岗前培训,培训后的人数更高于培训前,培训后对器械熟悉程度提高了65.96%,对灭菌方法掌握提高了48.51%,学生、手术医生、教师满意度分别提高了100%、44.68%和48.94%。结论基于学生需求构建的手供一体化器械培训模式,结合了手术室专科特点,量身打造护生的教学目标,深度与广度相结合,针对性更强,通过专业课程资源共享机制,解决手术室临床带教实际问题,提高了手术室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专业性、综合性、实用型护理人才,实现了教学双赢。
罗桂元陈小俊陈洁春区敏陈玉莹龚凤球
关键词:围术期手术器械能力管理
品管圈在降低复用性手术器械装配不规范率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究品管圈降低复用性手术器械装配不规范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复用性手术器械装配不规范率"为主题、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分别统计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复用性手术器械装配不规范的状况、等待手术器械补充无效时间及圈成员评分情况。结果活动实施后复用性手术器械装配相关的指标不规范率低于实施前,等待手术器械补充的无效时间显著降低,圈成员无形效果评分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手术器械的装配管理工作,可降低复用性手术器械装配不规范率,提升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强化"患者安全"服务理念,加强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的成效。
区敏罗桂元陈玉莹
关键词:品管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