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 作品数:6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腋窝淋巴结性质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研究超声成像技术对腋窝淋巴结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选择我院50例乳腺癌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出74个腋窝淋巴结。对所有腋窝淋巴结使用四分法进行评分,将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74个腋窝淋巴结中,反应性淋巴结有42个,纵径为(0.9-2.4)cm,平均纵径为(1.31±0.33)cm;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为25个,纵径为(1.2±3.8)cm,平均纵径为(2.04±0.72)cm。良性淋巴结弹性评分大多为1分(54.55%)以及2分(27.27%),恶性淋巴结评分多为3分(63.33%)以及4分(20.00%)。恶性淋巴结评分为(3.12±0.61)分,良性淋巴结评分为(1.68±0.74)分,结果显示,两组淋巴结弹性评分具有较大差异(即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综上所述,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操作较为简便,效果较为直观,评分法能够提供组织的硬度信息,在临床工作中,与常规超声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评价腋窝淋巴结良恶性性质的准确度。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 郭晓波刘颖包玉瑜胡耀红池淑宏
-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腋窝淋巴结
- 超声弹性成像、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及常规超声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0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钼靶X线)及常规超声(US)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100例,均接受UE、钼靶X线、US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方法单一及联合检查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良恶性判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病理结果中良性病变36例,恶性病变64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UE+钼靶X线+US诊断乳腺非肿块型良恶性病变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3.75%、94.00%,显著高于超声弹力成像的67.19%、76.00%,钼靶X线的78.12%、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E+US诊断敏感度、准确度明显高于单一UE检查,诊断特异度、准确度明显高于单一US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钼靶X线、常规超声在乳腺非肿块型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各有优缺点,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
- 郭晓波刘颖包玉瑜池淑宏林丽金
-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乳腺钼靶常规超声
- 彩超引导无水酒精介入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无水酒精介入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在彩超引导下进行无水酒精介入治疗,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彩超,随访治疗结果。结果:35例蒂扭转患者,33例经无水酒精介入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疗效,另外2例采用手术治疗,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24例囊肿消失,9例囊肿大小≤术前1/3,总有效率为94.29%(33/35)。结论:彩超引导无水酒精介入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疗效确切且创伤小,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有效方法。
- 郭晓波薛建设刘颖叶晓铿胡耀红
- 关键词:彩超卵巢囊肿蒂扭转
- 超声影像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PSCCT)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住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PSCCT患者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一般资料及超声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PSCCT患者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64岁,临床上均表现为甲状腺肿大,4例伴呼吸困难,3例伴吞咽困难,3例伴声音嘶哑。6例患者均死亡,术后生存4-13个月,平均术后生存期8.5个月。超声影像学特点:16例PSCCT病灶大小较大(最大直径3.0-5.1 cm),结节为形态不规则,且边界不清晰的实性混合性回声肿块,内部可见片状极低回声区。2例患者的肿块内部存在少许微量钙化,另外4例则无明显钙化表现;2结节突破甲状腺被膜3例,且与甲状腺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晰;34例结节内部血流信号表现为少量,呈点线状分布,2例结节内部血流信号表现为中量;45例肿块可测得高阻力频谱(RI0.72-0.88);5 3例患者伴有颈部异常淋巴结。结论:PSCCT具有一定超声影像特点,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有助于该病的鉴别诊断。
- 刘颖郭晓波胡耀红叶晓铿池淑宏
- 关键词:甲状腺超声检查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动脉和肝动脉血流动力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甲状腺动脉和肝动脉的血流动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期间行甲状腺和肝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甲亢组治疗前甲状腺上动脉收缩峰流速(Vmax)、舒张末流速(Vmin)和平均峰流速(Vm)分别为(59.73±18.16)cm/s、(26.59±12.47)cm/s和(40.47±10.31)cm/s,肝动脉Vmax、Vmin和Vm分别为(65.21±15.50)cm/s、(25.63±8.97)cm/s和(42.37±9.82)cm/s,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甲亢组治疗前甲状腺上动脉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分别为0.55±0.06、0.81±0.18,肝动脉RI和PI分别为0.61±0.07、0.93±0.26,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肝动脉血流参数先行恢复正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上动脉Vmax、Vmin和Vm分别为(47.52±13.16)cm/s、(21.39±10.17)cm/s和(32.35±6.37)cm/s,虽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P<0.05),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甲亢患者恢复期肝动脉血流速度的下降早于甲状腺上动脉,动态检测甲亢患者肝动脉血流动力参数对预测甲亢治疗的有效性有一定价值。
- 薛建设郭晓波刘颖包玉瑜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动脉甲状腺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