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申 作品数:16 被引量:133 H指数:6 供职机构: 河北省地震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数字地震台断记报警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2008年 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为确保数字地震记录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研制了数字地震台断记报警软件,实现对实时记录系统的监视。当记录系统由于某种原因停止记录数据或记录恒值数据时,弹出报警窗口和播放报警音乐,提醒值班人员处理系统故障。几年来,该软件在红山地震台运行稳定,发挥了较大作用。 王利兵 闫俊岗 于春颂 高登平 刘立申 张东亚关键词:地震 基于粗糙集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泥石流危险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10 2019年 为准确预测泥石流危险度,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rough set,RS)的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D)优化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首先离散化泥石流样本数据形成初始决策表,利用粗糙集理论对10个泥石流危险度影响指标进行属性约简,将约简后的泥石流指标数据归一化处理作为支持向量机的学习样本,通过粒子群算法寻优获得最佳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最终建立基于粗糙集的泥石流危险度预测的优化支持向量机模型。并将构建的RS-PSO-SVM模型用于对测试样本的预测。结果表明:在相同训练样本的条件下,RS-PSO-SVM模型、PSO-SVM模型及RS-PSO-BP模型三者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7.5%、87.5%、75%,说明RS-PSO-SVM模型和PSO-SVM模型具有比RS-PSO-BP模型更高的精度。此外,尽管RS-PSO-SVM模型和PSO-SVM模型具有相同的预测精度,但是由于进行了属性约简,RS-PSO-SVM模型可以有效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模型复杂度。 王晨晖 袁颖 周爱红 刘立申 王利兵 陈凯南关键词:粗糙集 粒子群算法 支持向量机 泥石流危险度 基于CM4模型的中国大陆地区地磁场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利用第四代地磁场综合模型(Comprehensive Model 4,CM4),计算了1982—2001年中国大陆地区同一经度链和同一纬度链上地磁台站的磁层源磁场及其感应场、电离层源磁场及其感应场的地磁北向分量X、东向分量Y、垂直分量Z的模型值,分析了各场源磁场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上,经度链和纬度链台站的磁层源磁场及其感应场均呈现出11年和27天周期性变化。电离层源磁场及其感应场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年份相同季节变化形态一致但幅度不同。在空间分布上,经度链和纬度链台站磁层源磁场及其感应场的年变化幅度呈现出不同变化特征,电离层源磁场及其感应场在经度链上变化特征不同,而纬度链台站的数值基本一致。日变化分析显示,磁静日和磁扰日期间,模型数据与台站实测数据变化一致性较好,相关性较高。 李细顺 高登平 刘立申 赵志远 王利兵关键词:实测数据 2017年9月4日河北临城M_L4.4地震震源深度测定 被引量:3 2019年 震源深度是地震定位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一个地震,sPn与Pn震相到时差是一个常量,与震中距无关,只与震源深度和地壳模型有关。基于该理论,以河北数字台网数据为基础,识别sPn震相和Pn震相,计算2017年9月4日河北临城ML4.4地震震源深度,结果为6.86km。双差定位法是目前确定震源深度比较精确的方法,双差定位得到的震源深度为7.01km。双差定位法所用数据量比较大,计算过程繁杂。利用sPn与Pn到时差计算震源深度的结果与双差定位法结果接近,计算快速、简单,所需数据量小。因此,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近震震源深度。 章阳 刘立申 王利兵 罗娜关键词:震源深度 到时差 SPN震相 双差定位 河北邢台地震区外的小震丛集活动 2005年 1966年3月8日和22日河北省南部邢台地区发生了M6.8和M7.2大地震,之后,与其相邻的一些地区及由邢台地震引起的各烈度异常区也相继发生了小震活动。追述了邢台地震区附近的一些小震丛集活动序列,并对其活动特征进行了总结。 赵明淳 马凤霞 王西龙 刘立申 王泽皋关键词:台地 大地震 烈度 地震区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地震震级预测 被引量:12 2022年 为科学有效预测地震震级,提出了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GRNN)的地震震级预测模型。选取地震累计频度、累计释放能量、b值、异常地震群数、地震条带个数、活动周期、相关区震级等7个指标作为地震震级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7个影响因子进行降维处理,以新生成的4个主成分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地震震级为输出变量,运用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寻优得到GRNN模型最优光滑因子,最终建立基于PCA-PSO-GRNN的地震震级预测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对训练样本进行回判检验,并对测试样本进行预测,并同传统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模型和单一GRNN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CA-PSO-GRNN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为5.17%,均方根误差为0.100 0,决定系数为0.986 8,均方相对误差为0.007 3,平均绝对误差为0.100 0,运行时间为5.2 s,预测精度和运行效率均优于BP模型和单一GRNN模型。 王晨晖 袁颖 刘立申 刘立申 吴鹤帅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 粒子群算法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地震震级 川西龙门山及邻区地壳上地幔远震P波层析成像 被引量:78 2009年 本文利用川西地震台阵记录到的远震P波走时数据和非线性层析成像算法,获得龙门山地区400 km深度范围内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为了适应川西地区复杂的地质结构,本文的层析成像方法采用了快速行进三维走时计算算法和Tarantola非线性反演算法.我们的结果揭示了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三个不同地块构造差异及该区深部动力学特征.本文的研究表明:1)研究区地壳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区特征,松潘—甘孜地块和川滇地块岩石圈速度较低,四川盆地岩石圈速度较高,四川盆地的岩石圈厚度从南250 km向北逐渐减薄至100 km.松潘—甘孜地块上地幔存在地幔上涌的特征.2)川滇地块和四川盆地仅是垂直接触关系,而在龙门山地区四川盆地前缘存在减薄的现象,并伴随松潘—甘孜地块上地幔低速物质有侵入四川盆地岩石圈下方的特征,这显示了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地块和川滇地块的动力学关系的差异.3)以映秀为界,龙门山断裂带被从松潘—甘孜侵人的低速异常分为南北两段:龙门山南段和龙门山北段,汶川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均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北段.在青藏高原向东挤压和地幔上涌的双重作用下造成松潘—甘孜地块隆升,由于汶川处于龙门山北段的最南端,应力容易在此集中.这些因素可能是汶川Ms8.0地震的基本动力学背景.本文的结果不支持四川盆地的俯冲及层间流动的动力学模型. 郭飚 刘启元 陈九辉 刘立申 李顺成 李昱 王峻 齐少华关键词:龙门山 汶川地震 地震层析成像 钻井对红山基准地震台测震数据的干扰特征及去噪浅析 被引量:1 2018年 文章选取2017年7-9月红山基准地震台钻井作业期间测震波形数据,截取环境噪声相对平静及干扰时段的地震波形记录,采用噪声频谱密度分析方法,对钻井干扰噪声频谱特征加以分析,掌握干扰频段,去除钻井作业对测震数据所产生的噪声干扰。该结果可为提高地震波形质量、地震事件的分析提供参考。 陈凯男 王利兵 田勤 刘立申 罗娜 贾华关键词:频谱分析 信号去噪 HNS.BAS软件在地震观测报告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2001年 HNS.BAS是一个地震数据处理软件 ,用于把地震数据处理成中国地震局要求的地震观测报告。此软件在输入地震数据时 ,操作便捷 ,并具有多种数据处理功能 。 夏乱保 王利兵 刘立申关键词:地震数据处理 地震观测报告 地震后续震相自动生成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2009年 为了提高地震观测资料的价值和利用率,台站应标注出记录清楚的地震震相。但识别地震震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能够给工作人员在人机交互标注地震震相时提供参考和提示,研制出地震后续震相自动生成软件。此软件只要指定震相走时表文件目录和需处理的震相文件,即可实现后续震相的自动添加。软件目前在红山地震台运行正常,日常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利兵 闫俊岗 刘立申 高登平 白永福 张伟关键词:自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