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汉
- 作品数:6 被引量:5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豫北天然文岩渠流域土壤潜在盐渍化分析及其次生盐渍化的防治
- 1989年
- 豫北平原天然文岩渠流域是历史上的老盐碱区和易盐碱区。目前在非盐渍化土壤及已改良好的盐渍土中仍然存在着潜在盐渍化的威胁。为防治潜在盐渍化土壤转化为次生盐渍化土壤,应发展井灌井排、井渠结合,加强田间排水工程设施的建设,在易大面积发生盐渍化的黄河浸润区(背河洼地)发展放淤改土、种稻,建立土壤潜在盐渍化的预测预报及水盐动态监测系统。
- 刘福汉
-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
- 农用灌溉水质的评价被引量:2
- 1989年
- 一、前言 根据D.W.Thorne,H.B.Peterson统计,全世界约有55%的土地分布在干旱及半干旱气候带,这些地区雨量稀少,干旱气候带的年降雨量一般不足250毫米,半干旱气候带的年降雨量亦仅250~500毫米。因此,发展灌溉是促进这些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水质多劣于湿润地区,质量较高的水缺乏,淡水资源不足与农业生产发展的供需矛盾越来越严重,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如印度、美国、苏联、澳大利亚、以色列、以及我国河北、宁夏、内蒙等地,由于水资源不足,利用含盐量较高的回归水、地下水、海水和碱性水进行灌溉。咸碱水灌溉不同于淡水灌溉,它不但要满足作物对水分的要求,而且要控制盐碱的危害。
- 刘福汉
- 关键词:农田灌溉水质
- 天然文岩渠流域浅层地下水状况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
- 1990年
- 讨论了天然文岩渠流域的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源、埋深、矿化度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本流域浅层地下水有两个补给源:大气降水和黄河侧渗水,由于年降水量分配不均,在雨季,大气降水有利于土壤脱盐,而无雨的旱季则土壤积盐过程加速。黄河侧渗水使背河洼地的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1—1.6m,从而使70—80%的土壤发生盐渍化。浅层地下水的埋深、矿化度与土壤积盐过程关系密切。浅层地下水的盐分积累与土壤的盐分积累之间既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又有某些差异性。在碱性的低矿化度水的作用下,本流域还有一定面积的苏打盐土和碱化土壤存在。
- 刘福汉黎立群陈章英王遵亲
-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地下水
- 潜水蒸发条件下不同质地剖面的土壤水盐运动被引量:55
- 1993年
- 以全剖面轻壤土、夹粘轻壤土和表层粘土的土柱进行了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在不同潜水位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盐运动。潜水蒸发试验分干燥土的湿润和湿土状态的蒸发两个阶段,在相同潜水位情况下,土壤湿润锋到达其表面的速度顺序及日蒸发量大小为全剖面轻壤土>表层粘土>夹粘轻壤土;在1——2m潜水位变幅情况下,夹粘层对土壤水盐运动的影响会超过潜水埋深的影响,并且土壤剖面盐分分布呈现出二个峰值;在蒸发条件下,全剖面轻壤土水分含量从上到下逐渐增加,而夹粘层只影响在其上面的轻壤土水分含量,而不影响其下面土层的水分变化;用3g/L的氯化钠的水溶液模拟作为供蒸发的地下水源情况下,土壤底层有可能产生苏打而发生次生碱化现象。
- 刘福汉王遵亲
- 关键词:土壤水盐运动潜水蒸发
- 灌溉对心底土积盐层的溶解作用被引量:1
- 1991年
- 1.心底土积盐层是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不可忽略的原因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正常生长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综合目前的研究资料,人们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和防治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心底土积盐层与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得较少,忽略了这个问题。正如罗赞诺夫指出:“人们往往忽略了土壤以及底土的原始含盐量在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中的作用,因此,我们愿意再一次强调指出。
- 刘福汉王遵亲
- 关键词:灌溉
- 咸水的田间灌溉实践及措施被引量:1
- 1990年
-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咸水灌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主要为灌溉水质的研究、灌溉后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及防治、不同作物的耐盐度以及灌区土壤的水盐动态等。这些工作为充分利用咸水灌溉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水质多劣于湿润地区,质量较高的水缺乏,淡水资源不足与农业生产发展的供需矛盾越来越严重,因此。
- 刘福汉
- 关键词:灌溉咸水田间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