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杏

作品数:57 被引量:65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青光
  • 27篇青光眼
  • 18篇视网膜
  • 18篇网膜
  • 17篇光学相干
  • 17篇光学相干断层
  • 15篇黄斑
  • 13篇断层扫描
  • 10篇相干断层扫描
  • 10篇光学相干断层...
  • 9篇开角型
  • 8篇原发性
  • 8篇手术
  • 8篇成像
  • 7篇开角型青光眼
  • 7篇光学相干断层...
  • 6篇原发性开角型
  • 6篇切除
  • 5篇视网膜病
  • 5篇视网膜神经

机构

  • 52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红十字...

作者

  • 55篇刘杏
  • 25篇凌运兰
  • 15篇郑小平
  • 14篇葛坚
  • 13篇周文炳
  • 10篇蔡小于
  • 10篇叶天才
  • 7篇彭大伟
  • 5篇李梅
  • 5篇余敏斌
  • 5篇张欣
  • 4篇陈秀琦
  • 4篇余克明
  • 3篇于强
  • 3篇成安衡
  • 3篇刘奕志
  • 3篇程冰
  • 3篇骆荣江
  • 3篇王宁利
  • 2篇林玉兰

传媒

  • 16篇中国实用眼科...
  • 13篇中华眼底病杂...
  • 8篇眼科学报
  • 4篇中华眼科杂志
  • 3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眼科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实用眼科杂志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02
  • 17篇2001
  • 10篇2000
  • 10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00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角型青光眼血液流变学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液粘度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充盈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测量了眼压已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0例50只眼高(125S^(-1))、中(23S^(-1))和低(1.2435S^(-1))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测量了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进行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将四枝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充盈的时间定为臂一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时间。结果:高、中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红细胞压积均与臂——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时间呈正相关(P<0.05~0.005)。血液粘度越大,充盈时间越长。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液粘度升高可明显影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之臂——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时间,同时也表明血液粘度升高可减少视盘血液供应。眼科学报:1995;11:73-75。
刘杏周文炳葛坚叶天才蔡小于
关键词:青光眼血液流变学荧光血管造影开角型青光眼
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早期影响被引量:18
2002年
目的 探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早期影响。 方法 应用 Zeiss- Humphrey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仪观察和定量分析 2 1例 30只眼 ~ 期 DR患者视网膜光凝术前、术后第 3天和第 7天的黄斑中心凹和距离黄斑中心凹 75 0 μm处神经上皮厚度和色素上皮厚度的改变。 结果 光凝术后第 3天 ,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较术前显著增加 ,其变化值与年龄、血糖、DR病程呈显著的正相关 ,术后第 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 ;距黄斑中心凹 75 0 μm处的神经上皮厚度和色素上皮厚度无显著改变。 结论 视网膜光凝术能够引起 DR眼术后早期的黄斑水肿或使原有的黄斑水肿加重 ,表现为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的增加 ,老龄、血糖水平高。
张欣于强刘杏凌运兰柳青钟晓菁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凝固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厚度
Stargardt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特征及应用价值被引量:9
1999年
为了观察Stargardt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改变特征,探讨OCT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5例(10眼)Stargardt病患者的黄斑区进行了OCT扫描检查,并与正常人黄斑部OCT图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Stargardt病以黄斑部感光细胞损害为主要特征,同时视网膜厚度也明显变薄,感光细胞损害以中心凹最为明显,该病的OCT改变与组织病理学改变基本一致。OCT能够在无损伤状态下反映视网膜病变的组织学改变特征,OCT的临床应用为该病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罗光伟凌运兰刘杏黄时洲郑小平
关键词:STARGARDT病黄斑变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手术解剖疗效的评价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在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 (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手术疗效中的作用。 方法 用 OCT检测 19例 IMH患者 19只眼手术前、后的裂孔直径、孔晕直径、孔缘厚度及裂孔形态变化特征。 结果  OCT定量检测显示 ,裂孔直径平均由术前 (5 70 .95± 2 6 4.5 9)μm减少到术后 (337.0 5± 335 .95 )μm,孔晕直径平均由术前 (10 43.5 3± 2 78.80 )μm减少到术后 (6 95 .0 0± 483.0 0 )μm,孔缘厚度平均由术前 (389.78± 6 0 .5 8)μm减少到术后 (2 98.78±10 9.80 )μm。裂孔闭合、缩小 ,孔晕缩小 ,孔缘厚度减少共 17只眼 ,手术解剖成功率为 89%。 结论  OCT能客观、精确、有效地判断 IMH手术的解剖疗效。
高汝龙赵铁英刘杏吴德正张国明吴乐正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玻璃体手术黄斑裂孔
虹膜囊肿临床分析被引量:5
1995年
虹膜囊肿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很早以前,国内外已有报道,临床上通常按病因作为分类的依据,在各类中,以外伤性虹膜囊肿较为常见,如不及时治疗,对眼球造成较大的损害。本文收集8例虹膜囊肿,现报告如下。
马胜生刘杏
关键词:眼肿瘤虹膜囊肿
干扰素α-2b用于早期滤过泡失败的再治疗被引量:18
1998年
为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早期滤过泡失败的再治疗及应用干扰素α-2b(IFNα-2b)的疗效,我们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IFNα-2b对21例26只眼早期滤过泡失败的病例进行滤过泡针刺分离和球结膜下注射,其中早期滤过泡疤痕化或疤痕倾向19只眼,包裹性囊状泡7只眼。所有患眼接受小梁切除术时,术中曾应用过抗代谢药MMC(0.2mg/ml-0.3mg/ml)。术后发生滤过泡失败的时间平均22.0±8.7天。结果:随访时间最长13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9.4±1.9个月。治疗前平均眼压23.21±6.5mmHg,治疗后平均眼压16.10±5.18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后有18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治疗的完全成功率为69.2%,条件成功率92.3%。结论:应用IFNα-2b对早期滤过泡失败病例进行针刺分离和注射治疗可获良好的疗效,可挽救一部分濒临失败的滤过泡,而且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具有比5-Fu更理想的优点。本文强调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张秀兰彭大伟周文炳叶天才葛坚王宁利余敏斌刘杏彭寿雄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泡干扰素Α-2B滤过术
薄壁囊状滤过泡的结膜瓣加固术被引量:20
2001年
目的 探讨改良转移结膜瓣对矫正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薄壁囊状滤过泡的临床效果。方法 剪开滤过泡周围的结膜 (保留原滤过泡 ) ,游离转移上方或颞侧球结膜 筋膜组织 ,加固覆盖于经局部冷冻的变性囊状泡表面 ,转移结膜瓣的前缘固定缝合于周边角膜的槽状浅沟内。转移结膜瓣不够松弛时 ,在穹窿部做一减张性球结膜 筋膜组织切开。结果  46例 (5 2只眼 )术后随访 6个月至 4年 ,平均眼压由术前 (4 2 5± 1 33)mmHg(1mmHg=0 133kPa)提高至术后 (12 98± 5 70 )mmHg,差异有显著性 (t=3 2 6 ,P <0 0 1)。 5 1只眼仍保留滤过功能 ,2 0只眼的结膜渗漏和 6只眼的黄斑水肿消失 ,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χ2 =16 6 5 ,P <0 0 1)。 1只眼术后滤过泡消失 ,眼压升高 ,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以维持正常眼压 ,视为手术失败。结论 转移结膜瓣加固术是矫正薄壁囊状泡性低眼压、减轻黄斑水肿、修复结膜渗漏或破裂、防止眼内感染的有效手术方法。
叶天才李芙蓉李行王宁利余敏斌刘杏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抗代谢药
晚期青光眼术前含服心痛定预防球后麻醉致一过性黑朦被引量:19
2000年
为评价晚期青光眼患者抗青光眼手术中用心痛定预防球后麻醉后发生一过性黑朦的效果 ,我们对 10 2例 (114眼 )晚期青光眼患者于麻醉前 10分钟舌下含服心痛定 10 mg,并与未含服心痛定的对照组 2 6 8例 (30 2眼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麻醉前含服心痛定组无 1例发生一过性黑朦 ,而对照组却有 10例 (3.31% )发生一过性黑朦。提示心痛定能预防晚期青光眼患者术中球后麻醉后一过性黑朦并发症的发生。
刘杏李灿简峰凌运兰
关键词:心痛定球后麻醉一过性黑朦晚期青光眼
两种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网状透明质酸植入疗效比较
2001年
目的 :评价两种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术后最初 3个月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5 4例 6 2眼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采用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技术 (2 7眼 )和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加外部小梁切除技术 (35眼 ) ,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前房角表现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后各时点平均眼压值均较术前降低 (P <0 .0 5 ) ;术后第 3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是 (13.96± 5 .35 )mmHg和 (14.18± 3.5 1)mmHg,眼压下降幅度分别是 5 5 .0 8%和 45 .37% ;术后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加外部小梁切除组的平均眼压明显比单纯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组低 ,眼压下降幅度亦明显增加 (P <0 .0 5 )。两组术前和术后 3个月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前房角表现为空腔型和宽带型者 ,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加外部小梁切除组占 77.1% ,而单纯深层巩膜切除组占 70 .4%。两组并发症较少并且类似。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获得具有良好渗透功能的滤过膜 ,两种基础技术结合显著提高术后眼压下降的幅度和速率 。
叶天才冀建平张秀兰王宁利余敏斌刘杏陈秀琦
关键词:开角型青光眼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深层巩膜切除小梁切开术
门诊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讨门诊开展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将27例38眼门诊小梁切除术的病例与同期由相同手术医师施行的30例38眼住院小梁切除术病例进行比较,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1月、3月或以上眼压分别为1.4800±0.5977 kPa、1.8379±0.5517kPa、1.9650±0.4879 kPa。对照组术后1周、1月、3月或以上眼压分别为1.3468±0.5994kPa、1.7737±0.5177 kPa、2.0144±0.5447 kPa。经t检验,两组术后眼压、疗效、视力改变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条件成熟的医院选择性地开展门诊小梁切除术是有效、安全可行的。眼科学报1998;14:245~248。
敖晶晶刘杏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门诊青光眼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