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景丽

作品数:16 被引量:63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4篇乙型
  • 14篇乙型肝炎
  • 14篇肝炎
  • 9篇病毒
  • 8篇乙型肝炎病毒
  • 8篇肝炎病毒
  • 6篇乙型肝炎表面...
  • 6篇表面抗原
  • 5篇抗原
  • 4篇孕妇
  • 3篇血清
  • 3篇血清学
  • 3篇母乳
  • 3篇宫内
  • 3篇宫内感染
  • 3篇病毒感染
  • 2篇新生儿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孕妇孕期
  • 2篇孕期

机构

  • 16篇南京大学医学...
  • 4篇泰兴市人民医...

作者

  • 16篇周乙华
  • 16篇刘景丽
  • 15篇胡娅莉
  • 7篇陈洁
  • 7篇冯静
  • 7篇林晓倩
  • 5篇徐飚
  • 3篇刘兰华
  • 3篇戴毅敏
  • 2篇朱湘玉
  • 2篇李洁
  • 2篇徐陈瑜
  • 1篇张姝
  • 1篇毕永春
  • 1篇茹彤
  • 1篇仇毓东
  • 1篇王景美
  • 1篇夏挺
  • 1篇张昭萍
  • 1篇潘明洁

传媒

  • 6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2...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羊膜腔穿刺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羊膜腔穿刺是否增加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母婴传播的风险。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羊膜腔穿刺的4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surfaceantigen,HBsAg)阳性孕妇及其子女,其中3例(7.5%)孕妇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antigen,HBeAg)阳性。随访时询问孕妇抗病毒治疗史,记录儿童预防措施,并采集儿童外周血,检测HBV血清标记物。同时检测同期采集的、于-80℃保存的HBsAg阳性孕妇的共48例羊水标本中的HBV标记物。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时平均年龄(31.5±5.5)岁(21~41岁),平均孕周(21.2±1.6)周(18.4~24.9周)。穿刺指征主要为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26例、65.0%)和高龄(4例、10.0%),14例(35.0%)孕妇经胎盘穿刺。所有孕妇穿刺前均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出生时均正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获得随访且保存羊水标本的28例孕妇中,2例(7.1%)HBsAg阳性,其中1例(3.6%)HBVDNA同时阳性。40例获随访的子代中,男性23例(57.5%),平均年龄(2.0±1.0)岁(7个月~4岁)。HBsAg阳性孕妇羊水HBsAg和HBVDNA阳性率大于HBsAg阴性者[4.7%(2/43)与3/5,χ2=14.705;0/43与2/5,χ2=17.948;P值均〈0.05]。37例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孕妇的子代无一例HBsAg阳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Bcoreantibody,抗-HBc)亦均阴性,另3例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孕妇的子代HBsAg和抗-HBc均阴性。子代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90.0%(36/40)。结论对HBeAg阴性孕妇,羊膜腔穿刺不增加其子代感染HBV的风险,经胎盘穿刺亦不增加HBV母婴传播的风险。对HBeAg阳性孕妇,羊膜腔穿刺是否增加HBV母婴传播尚需进一�
冯静李洁刘景丽朱海燕朱湘玉周乙华胡娅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羊膜腔穿刺术
妊娠和非妊娠育龄妇女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及其抗原水平比较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妊娠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复制及其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江苏省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和泰兴市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3月的214例孕妇(孕妇组),同时纳入513例HBsAg阳性非妊娠育龄妇女,并分为未孕组(无妊娠史者,158例)、分娩后7~12月组(170例)及分娩后2-5年组(185例)。采集4组研究对象的静脉血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血清学标记物;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BVDNA水平;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s区基因,测序后确定病毒基因型。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孕组、孕妇组、产后7~12月组和产后2~5年组的年龄[M(min~max)]分别为25.0(22.0~29.0)、25.3(22.7~30.2)、26.2(23.6-31.5)和29.3(24.0-32.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904,P〈0.01),HBeAg阳性率分别为34.2%(54/158)、33.6%(72/214)、35.3%(60/170)和29.2%(54/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7例研究对象中,HBeAg阳性者240例(33.0%),其血清HBVDNA水平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7.88(1.58-9.22)与2.62(1.42~6.74)logU/ml,Z=-20.511,P〈0.01]。4组HBeAg阳性的妇女中,B/C基因型比例相似,HBVDNA水平、HBsAg滴度和HBeAg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组HBeAg阴性者中,孕妇组C基因型比例较大[66.0%(91/142)],产后2-5年组B基因型比例较大[64.3%(81/131)](χ2=63.369,P〈0.01);而HBVDNA水平和HBsAg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HBsAg阳性妇女未孕、妊娠期、分娩后7~12月以及分娩后2~5年血清中HBVDNA水平和病毒抗原滴度均无明显变化,表明妊娠对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以及病毒抗原表达无明最影响
徐陈瑜刘景丽刘兰华陈廷美徐飚陈洁胡娅莉周乙华
关键词:孕妇妇女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抗-HBc IgM)检测中的高假阳性
陈洁刘景丽冯静林晓倩胡娅莉周乙华
母乳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结合特性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母乳能否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结合以及结合特性。方法采集5例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抗-HBs)均阴性产妇产后1~2个月的母乳。分别用母乳全乳、乳脂和乳蛋白与酵母表达的高纯度HBsAg孵育,以牛奶和羊奶作为对照,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成分与HBsAg的结合能力;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种乳汁对HBsAg与抗HBs结合的抑制率;温度敏感试验[包括煮沸1min、巴氏消毒(65℃、30min)及不加热处理1检测母乳中与HBsAg结合成分的热稳定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选择0.11ag/ml的HBsAg为适当工作浓度进行试验。5例母乳均能明显与HBsAg结合(A450,1.306±0.300),而牛奶及羊奶与HBsAg的结合能力不明显(分别为2.157±0.150和2.232±0.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303,P〈0.01)。定量试验显示,母乳抑制HBsAg与抗HBs结合的抑制率为(74.26±17.26)%,高于PBS的(0.0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06,P〈0.01)。乳脂、脱脂乳及全乳均能与HBsAg结合(A450分别为0.877±0.486、0.513±0.069和0.376±0.146,F=44.475,P〈0.01)。经煮沸1min或巴氏消毒处理后,母乳全乳与HBsAg的结合能力均无明显变化;而脱脂乳结合能力有所降低(F=16.598,P〈0.01);母乳全乳和脱脂乳均能明显抑制HBsAg与抗-HBs的结合(F值分别为278.341和269.408,P值均〈0.01)。结论母乳具有与HBsAg结合的特性,其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乳蛋白,并具有热稳定性。母乳蛋白具有与HBV结合的能力。
刘景丽冯静林晓倩胡娅莉周乙华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抗体抗原抗体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孕期及产后病毒载量与抗原表达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妊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病毒复制及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4年3月孕前肝功能正常的37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有5个不同的采血时期,分别为孕中期(孕25-28周)、分娩时(分娩前后各2天)、产后6-8周、产后7-12个月及远期随访〔平均(4.8±1.1)年〕,每例孕妇至少观察两个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应用S基因测序确定病毒基因型。结果:371例孕妇中,34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孕妇在孕期或产后出现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孕中期或分娩时HBV DNA水平及HBsAg浓度与产后7-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HBeAg浓度在产后7-12个月有所降低(P〈0.05)。337例ALT正常者中,77例孕中期HBeAg阳性孕妇及其产后7-12个月的HBV DNA均为7.94 log IU/ml,HBsAg分别为4.54 log IU/ml和4.61 log IU/ml,HBeAg分别为3.10 log S/CO和3.09 log S/CO(P〉0.05)。70例分娩时HBeAg阳性孕妇及其产后7-12个月的HBV DNA分别为7.73 log IU/ml和7.98 log IU/ml,HBsAg分别为4.46 log IU/ml和4.59 log IU/ml,HBeAg分别为3.09 log S/CO和3.08 log S/CO(P〉0.05)。173例HBsAg阳性孕妇孕中期与远期随访比较,其中HBeAg阳性28例,HBV DNA分别为8.06 log IU/ml和7.95 log IU/ml(P=0.973),HBsAg分别为4.82 log IU/ml和4.79 log IU/ml(P=0.062),HBeAg分别为2.96 log S/CO和2.94 log S/CO(P=0.414);另145例HBeAg阴性孕妇孕中期与远期随访比较,其中HBV DNA分别为2.62 log IU/ml和2.82 log IU/ml(P=0.171),HBsAg分别为3.45 log IU/ml和3.44 log IU/ml(P=0.055)。此外,对17例肝功能正常孕妇孕中期、分娩时、产后6-8周及产后7-12个月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其HBV DNA水平在不同时期均无明显波动,HBsAg及HBeAg浓度也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不论肝功能正�
刘景丽徐陈瑜刘兰华徐飚陈洁胡娅莉周乙华
关键词:HBV复制HBSAG表达HBEAG表达
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标志物在诊断HBV宫内感染中的局限性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脐血HBV DNA水平和脐血抗-HBc IgM在诊断HBV宫内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采集HBsAg阳性孕妇278例外周血及其281例子女脐血,新生儿正规免疫预防,婴儿7...
周乙华刘景丽刘兰华徐陈瑜徐飚陈洁胡娅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孕期及产后病毒载量与抗原表达的动态变化
目的 探讨妊娠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病毒复制及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纳入孕前肝功能正常的371例HBsAg阳性孕妇,按采血时期不同,分为孕中期(孕25~28周)、分娩时(分娩...
刘景丽徐陈瑜刘兰华徐飚陈洁胡娅莉周乙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结合人乳中乳铁蛋白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产妇乳汁中含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但母乳喂养不增加母婴传播风险。既往研究显示母乳具有与HBsAg结合的特点,本研究旨在确定母乳中能与HBsAg结合的成分。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完成。取2例HBV血清学标志均阴性的健康产妇的乳汁,同时用牛乳和山羊乳为对照。通过间接免疫印迹技术,观察高纯度重组酵母HBsAg与乳清蛋白结合情况,结合蛋白质谱分析结果,进一步通过竞争抑制实验,确定母乳中能与HBsAg结合的蛋白成分。结果间接免疫印迹显示,2例母乳乳清泳道均可在分子量约80 000处发现明显的反应条带,而牛乳和羊乳无相应条带。该反应条带处的蛋白质经蛋白质谱分析,提示与5种蛋白质序列同源性为28.4%~93.4%,其中同源性最高(93.4%)的蛋白为人乳铁蛋白。使用纯化的重组人乳铁蛋白,进一步经间接免疫印迹验证,显示人乳铁蛋白能与重组HBsAg结合。竞争抑制实验证明,纯化的重组人乳铁蛋白能显著抑制HBsAg与乙肝表面抗体的结合,且随乳铁蛋白浓度降低,抑制率降低。结论母乳中人乳铁蛋白能与HBV结合。进一步研究乳铁蛋白能否抑制HBV的感染性,对阐明母乳喂养不增加HBV母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张昭萍刘景丽冯静戴毅敏胡娅莉周乙华
关键词:乳铁蛋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脐血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记物诊断宫内感染的局限性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脐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血清学标记物在诊断HBV宫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0月8日至2013年5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和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中,纳入27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阳性、妊娠期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无丙型肝炎病毒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孕妇(其中3例双胎)。281例新生儿生后12h内均进行被动免疫及主动免疫。孕妇分娩后立即采集脐血,分娩后2d内采集外周血,婴儿7~12月龄随访时采集外周血。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清HBVDNA,检测下限为10^2U/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性检测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surfaceantibody,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antigen,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epatitis Beantibody,抗HBe)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Bcoreantibody,抗-HBc),以及抗HBcIgM。分析7-12月龄时的婴儿随访率,母血、脐血及婴儿的HBV血清标记物水平,婴儿慢性HBV感染率,以及脐血HBVDNA、抗-HBcIgM水平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7~12月龄时婴儿随访率为76.2%(214/281)。71例HBeAg阴性孕妇分娩新生儿71例,其中8例(11.3%,8/71)脐血HBVDNA阳性;随访到56例,其中7例(12.5%,7/56)脐血HBVDNA阳性,但7~12月龄时,54例(96.4%,54/56)抗-HBs阳性,HBsAg和抗-HBc均为阴性,无一例HBV感染。207例HBeAg阳性孕妇分娩新生儿210例,其中86例(41.0%,86/210)HBVDNA阳性;随访到158例,其中38例(24.1%,38/158)脐血HBVDNA和HBsAg同时阳性;但7~12月龄时仅6例(3-8%,6/158)HBsAg、HBeAg和抗-HBc同时阳性,HBVDNA为1.55×1071.51×10^9U/ml,诊断慢性HBV感染。脐血HBVDNA≥10^5U/ml者中随访到7例,其中4例7~12月龄时未感染�
刘景丽刘兰华徐陈瑜陈廷美徐飚陈洁胡娅莉周乙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生物学标记
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与胎儿严重畸形的相关性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宫内感染与胎儿严重畸形的相关性。方法2007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的南京及周边地区孕妇中,经产前B超和/或MRI发现胎儿严重畸形而终止妊娠者共436例。留取孕妇外周血和脐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MVIgM和IgG抗体。引产后行病理解剖,取胎肾、肺、肝、皮肤、心脏和胎盘组织以及脐血白细胞、脐血血浆和羊水沉淀悬液,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MVDNA。胎肾CMVDNA阳性和/或脐血CMVIgM阳性诊断CMV宫内感染。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36例胎儿中,7例(1.6%)胎肾CMVDNA阳性,且肺、肝、皮肤、心脏和胎盘以及脐血、羊水等组织或细胞发现不同程度的CMVDNA阳性,诊断为CMV宫内感染。168例多发畸形和268例单发畸形中,CMV宫内感染分别为1例(O.6%)和6例(2.2%)。单发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畸形胎儿的CMV宫内感染比例分别为6.1%(5/82)和1/9;其余系统单发畸形胎儿均无CMV宫内感染。比较CMV宫内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孕妇的年龄[(25.3±3.5)与(28.4±4.5)岁,t=-1.792]、体重[(51.3±6.7)与(55.0±8.0)kg,t=-1.204]、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比例[3/7与30.0%(129/429),Fisher精确概率法]、既往不良妊娠史的比例[0/7与6.8%(29/429),Fisher精确概率法]、妊娠早期阴道出血的比例[1/7与22.8%(98/429),Fisher精确概率法]及男性胎儿比例[4/7与54.3%(233/429),Fisher精确概率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MV宫内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分别有6和151例进行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比例分别为0/6与30.5%(46/1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181)。293例孕妇外�
林晓倩王景美刘景丽王志群戴毅敏李洁朱湘玉茹彤周乙华胡娅莉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胎儿先天畸形产前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