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象(MRA)临床应用经验
- 1997年
- 多年来传统血管造影因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是临床检查诊断脑血管疾病、肿瘤性疾病的常规方法,有穿刺法、导管法、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DSA)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技术等等。上述各种方法都属于经动脉穿刺插管注射造影剂和接受X线辐射的创伤性检查,带有一定危险性。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是当前唯一无创性、无辐射、无造影剂反应、安全可靠的血管成像技术。为国内外影像学家和临床学家所关注。 MRA有相位对比法(Phase Contrast
- 张永芬廖玉珍刘晓林李京雨戈明媚陈小英徐力扬
- 关键词:头颈部MRA脑血管疾病
- 正常人导水管脑脊液流动的MR测量研究被引量:7
- 1997年
- 正常人导水管脑脊液流动的MR测量研究陈彦刘晓林戴建平有关脑脊液(CSF)运动的研究,在40年代初已经开始。O'Connel[1]根据腰椎穿刺测量首先提出了CSF循环与动脉搏动有关,颅内大动脉的扩张是CSF搏动性运动的根本原因。1955年,Bering...
- 陈彦刘晓林刘晓林
- 关键词:导水管脑脊液流动NMR成像
- 口服枸橼酸铁铵泡腾颗粒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评价口服枸橼酸铁铵泡腾颗粒(ferric ammon ium c itrate effervescent granu les,FAC)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可疑胆胰系病变连续性行磁共振(MR)检查98例患者的MRCP影像,其中口服FAC患者(FAC组)54例,未服FAC患者(未服FAC组)44例。对MRCP图像质量进行比较,按照MRCP图像显示肝内外胆管、胰胆解剖结构的清晰程度、病变形态及部位及背景有无胃肠道液体高信号干扰等为质量评价条件,分为好、一般和差3个等级。结果:FAC组的MRCP图像胃肠道液体高信号明显减低,在解剖结构及病变显示方面,诊断价值均优于未服FAC组(P<0.01)。结论:口服FAC可以提高MRCP图像质量,更清晰显示病变,对于胆胰病变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戈明媚刘志钦刘晓林王秋良廖玉珍
-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投药口服图像增强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陈齐鸣钱伟东宋文英李强刘晓林屈共党郑荣生刘超汤其强韦道祥路屹吴国林
- 该研究采用亲合免疫细胞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技术对1238例拟诊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患者的血清、脑脊液、及尿液中的特异性神经元抗-Hu抗体、抗-Yo抗体、抗-Ri抗体进行了检测,建立了免疫诊断方法。并根据PNSNS的临床...
- 关键词:
- 关键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 有机酸代谢性脑病1例
- 2010年
- 1临床资料 患儿2岁5个月,反复呕吐一年余,加重8d。一年余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1-2次/d,呈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不多,呕吐后患儿精神差,并于第2日出现嗜睡,继之昏迷,无抽搐及发热。当地医院血液检验结果为酸中毒,经输液、纠正酸中毒等治疗,病情缓解。8d前,患儿再次出现呕吐,来我院就诊。我院血液检验为酸中毒,尿检为甲基丙二酸尿症,
- 赵倩刘晓林刘志钦廖玉珍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甲基丙二酸血症
- 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被引量:1
- 1998年
- 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在MR影像上的特殊性表现,术前可以对肿瘤做出定性诊断。病例1:女性,42岁。发作性头痛一个半月,病状加重伴右侧肢体麻木、喷射状呕吐半个月。神经系统检查:右上肢肌力Ⅲ级,右巴氏征阳性。CT显示:左顶部6cm×6cm高密度,明显强化。...
- 刘晓林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NMR成像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陈齐鸣钱伟东宋文英李强刘晓林屈共党郑荣生刘超汤其强韦道祥路屹吴国林
- 该研究采用亲合免疫细胞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技术对1238例拟诊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症的患者的血清、脑脊液、及尿液中的特异性神经元抗-Hu抗体、抗-Yo抗体、抗-Ri抗体进行了检测,建立了免疫诊断方法。并根据PNSNS的临床...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脊液免疫诊断恶性肿瘤
-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76例MRI影像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的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7-01/2008-11临床诊断的76例HIE磁共振征象与病理联系。结果:76例HIE轻度9例MRI未见异常;中-重度67例MRI表现不同的异常信号。结论:MRI能够及时发现新生儿HIE脑损害程度及范围,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 刘晓林戈明媚刘志钦王秋良李敏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一例被引量:2
- 2009年
- 患者男,25岁。3年前外伤后影像学检查发现右侧枕叶异常影像,考虑占位性病变,未做治疗。无头痛、头晕,无视物模糊,无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无智力障碍,无发热、寒战。2007年9月1日复查发现枕叶占位性病变体积增大而入院治疗。体检: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MRI显示(图1,2):右侧枕叶中线旁有一不规则囊实性长T1长他信号,边界清晰,大小5.6cm×4.0cm,占位效应明显,右侧脑室后角受压上抬,中线结构无移位。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
- 王鲁平马付国黄羽刘晓林
- 关键词:神经元肿瘤乳头状占位性病变胶质侧脑室后角异常影像
- 鞍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鞍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鞍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患者女性43岁。MIR提示鞍区占位,肿瘤向鞍上及海绵窦侵犯。镜下可见梭形细胞结构,局部细胞密度较高,可见红染无细胞区及退变,核分裂平均<2个/10HPF,细胞呈编织状排列。免疫组化:CD34、CD99、bcl-2和vimentin(+),S-100和EMA(-)。结论发生于鞍区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罕见。由于其发病部位特殊,需将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相结合进行诊断,并注意与垂体细胞瘤、神经鞘瘤等鉴别。
- 王瑾徐升刘晓林王鲁平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理学影像学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