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莲

作品数:45 被引量:280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天文地球
  • 17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珠江三角
  • 13篇珠江三角洲
  • 12篇古环境
  • 10篇有孔虫
  • 9篇盆地
  • 9篇介形类
  • 8篇第四纪
  • 8篇三水盆地
  • 8篇双壳
  • 8篇晚第四纪
  • 7篇双壳类
  • 7篇壳类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侏罗纪
  • 6篇古环境重建
  • 5篇全新世
  • 5篇微体
  • 5篇环境演化
  • 5篇环境意义

机构

  • 45篇中山大学
  • 10篇广东省地质过...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 1篇埃尔朗根-纽...
  • 1篇新疆石油管理...

作者

  • 45篇刘春莲
  • 8篇吴洁
  • 8篇董艺辛
  • 7篇杨小强
  • 7篇杨婷婷
  • 7篇殷鉴
  • 6篇陈亮
  • 5篇张素青
  • 5篇白雁
  • 4篇庄畅
  • 4篇车平
  • 3篇车晓光
  • 3篇杨建林
  • 3篇石贵勇
  • 3篇严伟术
  • 3篇黄毅
  • 3篇彭杰
  • 3篇吴月琴
  • 2篇秦红
  • 2篇谢叶彩

传媒

  • 14篇中山大学学报...
  • 9篇古地理学报
  • 4篇沉积学报
  • 3篇古生物学报
  • 2篇热带地理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洋通报
  • 1篇2006年粤...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2014年中...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侏罗纪双壳类绝灭事件(英文)
2000年
侏罗纪原始大西洋的双壳类数据反映了3次区域性海生无脊椎动物绝灭事件,分别出现于Pliensbachian末期,Callovian初期以及Tithonian期.其中以Tithonian事件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海平面变化以及所伴随的环境恶化是导致绝灭的主要原因.
刘春莲
关键词:侏罗纪双壳类
海南岛双池玛珥湖沉积中的碳、氮地球化学记录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22
2003年
根据岩芯的碳、氮含量及其比值分析并结合其他气候替代指标的分析结果 ,恢复了海南岛双池玛珥湖末次冰消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全新世大暖期始于 740 0aBP,结束于 2 70 0aBP左右 ,期间热带地区气候湿热 ,植物茂盛 ,双池玛珥湖主要处于沼泽化阶段 ,蒸发量与降雨量持平。但大暖期中仍存在气候的快速波动事件 ,约 72 0 0aBP和 70 0 0aBP前后、6 0 0 0— 5 90 0aBP、4 30 0—4 0 0 0aBP期间气候转凉 ,有机质生产力降低。大暖期前后 ,分别有明显的凉温但季节性暴雨频繁的气候(80 0 0— 740 0aBP、2 70 0— 2 30 0aBP) ,表示气候模式发生变化 ,降雨量相对大于蒸发量。此时双池玛珥湖处于深水期 ,由于气温降低以及湖水上升引起的湖边陡壁植被覆盖面积减少 ,植物生产力降低 ,导致了岩芯中有机质的低含量。
白雁刘春莲郑卓王建华杨小强王斌
关键词:有机碳蒸发量降雨量
杭州湾地区钻孔磁性地层学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基底分布的差异性和沉降不均衡性,导致地层发育特征因地而异.杭州湾为浙江省最大河流-钱塘江向东注入东海的漏斗状河口湾,该地区西部和南部为山丘,东部和北部为冲积平原,地形空间差异较大.因此,研究其南北部地区...
彭杰杨小强刘春莲林清龙刘也博
关键词:磁性地层学钻孔沉积物
文献传递
广东三水盆地古近系(土布)心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指示的氧化还原条件被引量:3
2006年
古近系心组红岗段是广东三水盆地的主要生油层,以一套黑—灰黑色页岩沉积为主,其富含有机质、纹层理发育良好的岩层与相对贫有机质、含微体生物化石的微扰动层交替出现。根据纹层状页岩与生物扰动页岩的C-S-Fe关系以及对氧化还原条件敏感的痕量元素(Mo、U、V、Co、Ni、Pb和Cu)地球化学记录,对这两种不同岩相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水体氧化还原条件进行了分析。纹层状页岩的TOC、S含量和DOPT值均较高,TOC-S、TOC-DOPT显示较弱的相关性;而生物扰动页岩的TOC、S含量和DOPT值相对较低,TOC-S、TOC-DOPT相关性显著。痕量元素在两种岩相中的分布也有差别,各元素在纹层状页岩中的丰度均高于生物扰动页岩,尤其是Mo和U具有较高的丰度水平、且在不同岩相中显示明显差别。黑色页岩中的C-S-Fe关系和痕量元素(特别是Mo和U)分布反映了心组红岗段沉积时期湖盆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生物扰动页岩沉积期间,底部水体主要为氧化环境,间歇性出现贫氧条件,硫酸盐还原作用发生于沉积物/水界面及其以下沉积物中。纹层状页岩形成于缺氧的底部水体条件下,水体和沉积物中均可含H2S,为有机质保存以及对氧化还原条件敏感的痕量元素的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刘春莲石贵勇秦红董艺辛车平陈亮严伟术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氧化还原条件黑色页岩古近系三水盆地
珠江三角洲中部大鳌平原晚第四纪古生物记录及环境演化被引量:12
2012年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主要的三角洲之一,人口密集,在未来极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此该地区的海平面变化研究尤为重要。有孔虫、介形类等微体动物是半咸水中最重要的生物类群,对海平面变化非常敏感,虽然已有许多涉及研究区微体化石的研究,但该地区微体化石定量分析还未开展,详细的古环境演化过程亦有待阐明。本文利用取自珠江三角洲中部大鳌子平原的5个钻孔的岩芯进行分析,对其中PRD05和PRD04钻孔进行详细的微体动物群定量分析和宏体动物群分析,结合各钻孔沉积学及磁化率特征及其他3个钻孔测年样品的微体、宏体动物群分析,讨论了珠江三角洲中部的环境演化过程。微体动物根据已有水深分布资料,划为两种类型分别代表近岸和远岸两种类型,借以讨论海平面变化。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中部晚第四纪的古环境由钻孔中从下到上7个层位的划分体现为3个沉积阶段:1)低地沉积阶段(14340cal.aB.P.前),包括基岩及其风化层(层位A),末次冰期前和期间的河流沉积环境(层位B);2)全新世海侵阶段(14340~2860cal.aB.P.),包括障壁后沉积(层位C,14340~6480cal.aB.P.)和河口湾沉积(层位D,6480~2860cal.aB.P.);3)高地沉积阶段(2860cal.aB.P.至今),包括砂坝环境(层位E,2860~230cal.aB.P.)和三角洲平原沉积(层位F,230cal.aB.P.至今)。其中全新世海侵阶段的河口湾沉积,主要由微体动物群特征反映了更高分辨率的环境演化,包括全新世伊始的快速海侵(D1亚层);海侵速率降低(D2亚层);海平面显著上升(D3亚层);海平面范围最大(D4亚层),海平面最高(约5700cal.aB.P.);海平面快速降低(D5亚层);小规模海平面波动(D6亚层)。
董艺辛刘春莲陈木宏曲日涛吴土荣赵飞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有孔虫介形类
生物因素对双壳动物群地理分布的控制作用
1998年
生物因素对侏罗纪古大西洋双壳动物群地理分布模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最主要的生物因素是双壳动物幼虫类型.浮游异养型是最普遍的双壳幼虫类型,其地理扩散能力大大高于非浮游异养幼虫类型.前者可形成广泛的地理分布;而后者往往形成较狭窄的地理分布,并成为生物地理分区的重要标志.非浮游异养幼虫类型双壳分子的比例从温带至热带呈下降趋势.对双壳动物地理分布发生影响的其它生物因素还包括生活习性、摄食方式、再生产能力、适应能力及生物竞争等.
刘春莲
关键词:侏罗纪生物因素
深圳坪山新区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深圳市坪山新区境内出露了一套上白垩统至古近系古新统的紫红色、砖红色河湖相碎屑岩沉积。近期在这套地层下部的紫红色泥质砂岩中首次发现了成窝的恐龙蛋化石和大量的蛋化石碎片。简要报道这些蛋化石的初步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蛋壳的显微结构和矿物组分及初步分类学分析结果。深圳坪山新区产出的恐龙蛋化石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埋藏的地层层位以及蛋化石结构而显示出重要的地质意义,为研究白垩纪期间恐龙的迁移、古地理分布、演化以及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极好的材料。
刘春莲殷鉴朱照宇吴月琴车平
关键词:恐龙蛋化石白垩系
珠江三角洲PRD05孔的高分辨率介形类记录与晚第四纪古环境重建被引量:28
2008年
对珠江三角洲西江河口附近PRD05孔(113°11′02″E,22°31′24″N)的岩性和介形类的高分辨率分析表明,受海平面变化和河流作用的影响,研究区晚第四纪经历了多次环境变化。26600aBP以前为河流环境,底部为河道沙砾沉积,随后水动力条件减弱,发育河漫滩沉积。26600—13400aBP前期发育泛滥平原相沉积,后期受末次冰期的影响,本区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泛滥平原相沉积的上部风化成杂色黏土。珠江口地区冰后期海侵应开始于约13400aBP。13400—9000aBP为海侵初期,本区形成沼泽相沉积。9000—4850aBP为全新世大海侵时期,本区为持续的河口海湾环境,发育以海相—半咸水型为主的介形类动物群,发生了3次小规模的海平面波动,导致水体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介形类动物群的组成和丰度。最大海侵发生于7500—7140aBP之间,PRD05孔主要介形类属种的丰度在这一阶段达到全新世最大值。4850aBP以来为持续海退期,河流作用增强,本区逐渐转变为上三角洲平原环境。
刘春莲Franz T Fursich董艺辛车晓光陈亮庄畅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介形类高分辨率晚第四纪古环境
三水盆地古近系(土布)心组黑色页岩中黄铁矿的形成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18
2006年
黄铁矿是富有机质沉积的特征矿物。根据TOC/S、TOC/DOP、S/Fe关系以及S-TOC-Fe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对三水盆地古近系土布心组红岗段黑色页岩中沉积黄铁矿的形成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土布心组红岗段黑色页岩的黄铁矿有成岩黄铁矿和同生黄铁矿两种成因组分。红岗段下部(亚段A)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低,底部水体以弱氧化条件为主,硫酸盐还原作用发生于沉积物/水界面以下,黄铁矿为成岩成因,其形成主要受有机质的限制。红岗段中上部(亚段B和C)的沉积条件变化频繁,其有机碳含量变化幅度大。富有机质(TOC>4%)岩层形成于缺氧的底部水体条件下。水体中可含H2S,碎屑铁矿物在埋藏之前即与之在水体中反应形成同生黄铁矿。这一过程不受有机质的限制,而是受活性铁与H2S接触时间的限制。同时,由于大量淡水输入导致硫酸盐浓度的降低,从而对硫化物形成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对于低有机质(TOC<4%)样品,黄铁矿由同生和成岩组分组成。其中以成岩黄铁矿为主,其形成过程主要受有机质限制,而同生黄铁矿受铁矿物与H2S接触时间的限制。
刘春莲董艺辛车平Franz T Fürsich石贵勇陈亮严伟术
关键词:黑色页岩古近系三水盆地
阿拉伯半岛中南部上前寒武系至自垩系地层分布及特征被引量:1
1991年
阿拉伯半岛中部和南部结晶基底之上最早的稳定沉积是前寒武纪晚期至早寒武世的断陷盆地沉积,以碳酸岩、碎屑岩和蒸发岩为特征。寒武系至下二叠统地层由陆源碎屑岩及少量碳酸岩组成。晚二叠世开始广泛海侵。以浅海灰岩为主,沉积范围向南扩展。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初期地壳上升剥蚀。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以浅海碳酸岩为主,其间晚白垩世土伦期再次受到地壳运动影响。
刘春莲
关键词:阿拉伯半岛前寒武系白垩系地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