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肿瘤
  • 4篇左旋棉酚
  • 4篇小鼠
  • 4篇小鼠宫颈癌
  • 4篇抗肿瘤
  • 4篇宫颈
  • 4篇宫颈癌
  • 3篇肿瘤作用
  • 3篇抗肿瘤作用
  • 2篇凋亡
  • 2篇移植瘤
  • 2篇沙利度胺
  • 2篇维泰醇
  • 2篇U
  • 1篇凋亡机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医务
  • 1篇医务人员

机构

  • 12篇石河子大学
  • 5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新疆石河子大...

作者

  • 12篇刘文
  • 7篇巩平
  • 6篇杨鑫磊
  • 6篇宿星
  • 2篇王于理
  • 2篇郑秋生
  • 2篇唐辉
  • 1篇李晶
  • 1篇徐艳秋
  • 1篇段新菊
  • 1篇李军
  • 1篇刘浩
  • 1篇葛肖艳
  • 1篇李娜
  • 1篇成静

传媒

  • 5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农垦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年份

  • 4篇2024
  • 8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利度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d),又名反应停,是一种合成谷氨酸衍生物。最初时,该药是作为镇静剂治疗孕妇妊娠呕吐进入市场。在其后的流行病调查中发现.其具有致胎儿畸型的副作用,而被全面禁止使用。但在近年来通过多宗国内外的实验研究,各国学者发现沙利度胺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以及上调机体免疫功能等抗肿瘤作用,目前该药已经在多个临床实验中应用于如肾细胞癌、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及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Thd再次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通过实验研究证实:沙利度胺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刺激免疫系统活性、遏制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抑制癌细胞对间质的黏附等途径有效的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
杨鑫磊宿星刘文李晶巩平
关键词:抗肿瘤作用沙利度胺抑制血管生成非小细胞肺癌机体免疫功能
左旋棉酚对小鼠宫颈癌移植瘤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左旋棉酚((-)-gossypol,LGP)及其联合顺铂对小鼠宫颈癌移植瘤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观察左旋棉酚采用灌胃、腹腔注射两种给药方式对小鼠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建立90只昆明小鼠宫颈癌U1...
刘文
关键词:凋亡机制左旋棉酚给药方式安全性评价
文献传递
维泰醇对小鼠宫颈癌U_(14)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维泰醇对宫颈癌U14细胞的抑制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以探讨维泰醇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维泰醇对宫颈癌U14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采用AO/EB双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并计算其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U14细胞内Bcl-2,Bax、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维泰醇对U14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维泰醇能引起细胞凋亡,并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维泰醇下调U14细胞内Bcl-2、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ax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维泰醇可抑制宫颈癌U14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维泰醇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上调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宿星巩平王冬慧刘文杨鑫磊郑秋生
关键词:维泰醇宫颈癌U14细胞抗肿瘤
兵团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研究
2024年
目的 了解202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探索影响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相关因素,为医疗机构提升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第三师和第八师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分类与等级资料采用频数、率描述;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推断。结果共调查医务人员2171人,医务人员总体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84±0.58)分,9个维度中得分前三位分别为工作本身、同事关系和工作认可,得分最低的维度是工作条件;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地域、职称、职务、收入对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年龄、文化程度、执业年限、白班时长对满意度有负向影响。结论兵团医务人员满意度总体较高,但不同职业满意度差异较大。工作时长是影响医务人员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医务人员工作强度越大、工作时间越长满意度越低。医院在确保日常医疗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应合理安排医务人员轮流休假。
夏雪吴娇健李皖豫刘文弓雪
关键词:满意度医务人员
人工智能技术与FNAC联合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技术联合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2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进行甲状腺超声人工智能检查、超声引导下加负压FNAC以及二者联合检查,完成后统计患者的病理学结果,人工智能检测将内置算法作为指导,观察病灶参数,对良性、恶性例数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检出率、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12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病理学检测出有良性结节者44例(34.38%),恶性结节者84例(65.63%);FNAC检测出良性结节患者55例,恶性结节患者73例;人工智能检测出良性结节患者49例,恶性结节患者79例;联合检测出良性结节患者45例,恶性结节患者83例。在各检测方式阳性与阴性预测值结果中,FNAC检测阳性预测值为65.45%,阴性预测值为89.04%;人工智能检测阳性预测值为71.42%,阴性预测值为88.61%;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为95.55%,阴性预测值为98.80%。采用预测值对识别诊断绘制ROC发现,FNAC检测AUC值为0.789、灵敏度81.82%、特异度78.91%、约登指数0.60;人工智能检测AUC值为0.784、灵敏度79.55%、特异度79.54%、约登指数0.59;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85、灵敏度97.72%、特异度92.28%、约登指数0.90,提示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与单一检测相比,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结论:与单一检测相比,人工智能技术与FNAC相结合的检测方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诊断效率更高,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葛肖艳马婷刘文
关键词:甲状腺人工智能技术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血清VEGF、bFGF、TNF-α及CA125水平影响的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d;酞咪哌啶酮)联合化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糖类抗原125(human carbon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沙利度胺组(n=15)与对照组(n=15)。沙利度胺组接受"紫杉醇+卡铂+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对照组除无沙利度胺外,用药方案同沙利度胺组。采集各组患者化疗前和化疗两周期后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VEGF、bF-GF、TNF-α及CA125的表达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在两组毒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的前提下,沙利度胺组有效率为66.67%,临床获益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33.33%,临床获益率为86.67%。沙利度胺组总有效率及获益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获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bFGF、TNF-α及CA125的含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沙利度胺组较对照组可更好的降低患者血清VEGF、bFGF、TNF-α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A125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应用于晚期卵巢癌患者,在不增加药物毒副反应的前提下,有提升近期疗效的趋势。
杨鑫磊刘文宿星李娜王于理巩平
关键词:沙利度胺晚期卵巢癌化疗
混合式教学在留学生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留学生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9级留学生秋季班消化系统疾病进行混合式教学,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2018级留学生相比,分析比较两组学生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章节考试得分;发放调查问卷,分析比较混合式教学前后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接受程度。结果:混合式教学组消化系统疾病平均(82.25±5.236)分高于传统教学组(76.12±8.572)分;教改后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接受度(76.92%)高于教改前(53.84%);教改后学生对课前预习的认同率(82.69%)高于教改前(59.61%);教改后学生主动参与预习率(94.23%)高于教改前(32.69%);教改后学生愿意参与教改教学活动率(65.38%)高于教改前(36.54%),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式教学在留学生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刘浩刘文徐艳秋骆苗苗段新菊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留学生消化系统疾病
左旋棉酚对小鼠宫颈癌U14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和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左旋棉酚[(-)-gossypol,LG]对小鼠宫颈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其与顺铂(Cis-platin,DDP)联用的效果,同时观察左旋棉酚采用灌胃、腹腔注射两种途径给药对小鼠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建立小鼠宫颈癌U14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按随机原则将90只小鼠分为左旋棉酚腹腔注射[(-)-gos-sypol interaperitonea Injection,LGIP]组、左旋棉酚腹腔注射+顺铂(LGIP+DDP)组、左旋棉酚口服[(-)-gossypol peros,LGPO]组、左旋棉酚口服+顺铂(LGPO+DDP)组、顺铂(DDP)组及模型对照组6组,连续用药干预8天,在用药第1、3、5、7天及停药2日后分别测量各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并绘制生长曲线。停药后两日处死小鼠,剥离瘤体,称量瘤重并计算抑瘤率。密切观察用药期间各组小鼠一般情况的变化(包括体重、白细胞、脱毛),同时记录小鼠死亡情况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皮下注射宫颈癌U14细胞建立昆明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率达100%。各干预组小鼠移植瘤的体积及瘤重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LGPO+DDP组小鼠移植瘤的体积及瘤重明显低于DDP组、LGPO组、LGIP组(P<0.01),DDP组小鼠移植瘤的体积及瘤重低于LGPO组、LGIP组(P<0.01),LGPO+DDP组与LGIP+DDP组、LGPO组与LGIP组之间的移植瘤的体积及瘤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干预组在用药开始后小鼠的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1),按减轻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LGIP+DDP、LGPO+DDP、DDP、LGIP、LGPO(P<0.01),其中,LGIP+DDP与LGPO+DDP、LGIP与DDP组小鼠体重减轻无统计学差异(P>0.05)。DDP组、LGPO+DDP组、LGIP+DDP组小鼠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DDP组小鼠白细胞水平低于LGPO+DDP组(P<0.05),LGPO组、LGIP组与模型对照组的小鼠白细胞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LGIP组与LGIP+DDP组小鼠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它各干预组(P<0.01),且肠梗阻的发生率分别高达93.3%、53.3%,明显高于其它各干预组(P<0.01)。结论:左
刘文巩平杨鑫磊宿星唐辉
关键词:左旋棉酚宫颈癌肠梗阻白细胞水平
维泰醇和紫杉醇对U_(14)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比较维泰醇和紫杉醇对宫颈癌U14细胞抗肿瘤的作用,及维泰醇抗宫颈癌作用的特点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AO/EB染色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等观察、比较维泰醇及紫杉醇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能力。结果:二者均能显著抑制U14细胞的增殖,维泰醇抑制U14细胞增殖的能力低于紫杉醇。维泰醇、紫杉醇对U14细胞48h的IC50值分别为7.02μmol.L-1、0.71μmol.L-1。7μmol.L-1的维泰醇与0.7μmol.L-1的紫杉醇诱导宫颈癌U14细胞凋亡的能力相当。二者下调宫颈癌U14细胞内Bcl-2表达的能力相当,但7μmol.L-1维泰醇下调Bax表达的能力稍弱于0.7μmol.L-1紫杉醇。结论:维泰醇及紫杉醇均可抑制宫颈癌U1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而维泰醇因其较低的细胞毒性及成本低廉有望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
宿星巩平刘文杨鑫磊郑秋生
关键词:维泰醇紫杉醇抗肿瘤
左旋棉酚对小鼠宫颈癌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2012年
目的探讨左旋棉酚[(-)-gossypol,LGP]对顺铂诱导小鼠宫颈癌移植瘤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宫颈癌U14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将60只小鼠按随机原则分为左旋棉酚组、顺铂(Cisplatin,DDP)组、左旋棉酚+顺铂(LGP+DDP)组及模型对照(Model Control)组4组,用药干预8天后采用电子天平称量瘤重并计算抑瘤率;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瘤组织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Bcl-2、Bax和P-g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各干预组小鼠移植瘤瘤重均低于Model组,其中LGP+DDP组瘤重最低,其次为DDP组(P<0.01);各组移植瘤组织内AI均高于Model组(P<0.05),且LGP+DDP组最高(P<0.01);含LGP组移植瘤组织内P-gp、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Bax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Bax/Bcl-2比值升高,LGP+DDP组的上述作用明显优于单药组(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P-gp蛋白的表达量与Bcl-2的表达量呈正相关,与Bax的表达量呈负相关(P<0.01)。结论 LGP能抑制小鼠宫颈癌移植瘤的生长,且与DDP联合后抑制作用更显著;其可能的机制:LGP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上调Bax蛋白诱导小鼠宫颈癌细胞凋亡,降低P-gp蛋白的表达,增加肿瘤组织对DDP的化疗敏感度。
巩平刘文王于理宿星杨鑫磊唐辉
关键词:左旋棉酚宫颈癌凋亡P-GP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