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

作品数:38 被引量:201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土壤
  • 7篇秸秆
  • 7篇还田
  • 6篇玉米
  • 5篇秸秆还田
  • 4篇地膜
  • 4篇耕作
  • 3篇多层共挤
  • 3篇玉米播种
  • 3篇玉米播种机
  • 3篇镇压
  • 3篇土壤水
  • 3篇能值
  • 3篇小麦
  • 3篇还田方式
  • 3篇工作状况
  • 3篇共挤
  • 3篇光栅传感器
  • 3篇感器
  • 3篇播种机

机构

  • 38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滕州市农业局

作者

  • 38篇刘振
  • 23篇宁堂原
  • 11篇李耕
  • 6篇李增嘉
  • 5篇韩惠芳
  • 5篇胡恒宇
  • 4篇董智
  • 4篇孙涛
  • 4篇刘玲
  • 4篇李红丽
  • 3篇赵红香
  • 3篇陈国庆
  • 3篇张学鹏
  • 2篇田纪春
  • 2篇商营利
  • 2篇米庆华
  • 2篇徐磊
  • 2篇毕建杰
  • 2篇李传荣
  • 2篇杨燕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粮油食品科技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标准化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经
  • 1篇花生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农业科技与装...
  • 1篇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5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浑善达克沙地封育榆树疏林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
榆树(UlmuspumilaL.)疏林是榆树在沙质土壤上的一种特殊分布类型,是最适合沙地气候条件的隐域性顶极群落,也是浑善达克沙地中最稳定的植被类型。研究榆树疏林对于保护沙地生态环境,指导人工及天然榆树疏林草原的经营与管...
刘振
关键词:幼苗更新草本层
特殊颜色谷物研究进展和小麦相关新品种创制被引量:3
2021年
特殊颜色谷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特殊类型品种,因兼具功能性、营养性和观赏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高端农产品创制的热点方向。这些天然色素不仅可以增添食品色泽,还具有抗氧化、抗癌、提高视力等特殊功能。围绕特殊颜色谷物中花青素、麦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等三种重要色素,介绍其生物合成、主要功能和相关作物品种,进而聚焦重要粮食作物小麦,介绍最新培育审定的两种色素类功能性小麦“山农蓝麦1号”和“山农101”(山农黄酮麦1号)。为特殊颜色农作物研究和品种创制提供参考借鉴。
胥倩苗永辉刘振王群青毕建杰吴澎田纪春
关键词:色素花青素类胡萝卜素
连年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明确连年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玉米产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设置深松+秸秆还田(ST_(S))、深松(ST_(0))、免耕+秸秆还田(NTS)和免耕(NT_(0))4个处理,在玉米成熟期采集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含氮量、氮储量、多糖含量、富里酸含量、胡敏酸含量、团聚体相对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团聚体含氮量,同时测定玉米产量,分析连年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ST_(S)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含氮量和氮储量,与NT_(0)相比分别提高了96.19%、89.35%;在20~100 cm土层中,ST_(S)的土壤含氮量相对较高,与NT_(0)相比提高了13.13%;ST_(S)显著提高了20~100 cm土层土壤氮储量,与NT_(0)相比提高了29.20%。ST_(S)提高了0~40 cm土层土壤多糖含量、富里酸含量和胡敏酸含量,与NT_(0)相比分别提高了17.45%、62.66%和10.63%。在0~40 cm土层中,ST_(S)显著提高了2~1 mm和<0.053 mm团聚体相对含量,与NT_(0)相比分别提高了41.92%、336.42%;土壤>1 mm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含氮量最高,与NT_(0)相比分别提高了14.46%、6.86%。ST_(S)提高了玉米产量,与NT_(0)相比提高了8.29%。【结论】深松+秸秆还田更有利于提高连年耕作与秸秆还田0~20 cm土层土壤含氮量,0~40 cm土壤多糖、富里酸和胡敏酸含量,并且促进了较大团聚体形成,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
吕金玲刘振王宁沈莹杨乾李耕宁堂原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养分团聚体玉米
一种多功能可控多层共挤生物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可控多层共挤生物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根据使用方向,由上自下依次包括骨架层、功能层和控释层;骨架层、功能层和控释层均以PBAT和PLA(聚乳酸)树脂基体;骨架层原料中还包括增强增韧母粒;功能层原料中...
宁堂原刘振李耕张仁政盖子涵陈柔张德恒周子华张庆林
用于鉴定大豆疫霉根腐病感抗情况的代谢标志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定大豆疫霉根腐病感抗情况的代谢标志物及其应用,属于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代谢组学检测,以及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等数据分析,从大量代谢物中挖掘出可用于辅助降低抗病育种工作繁琐度的代谢标志物,...
胥倩王群青刘振张轲代伟程
秸秆利用循环模式的能值效率和持续发展能力被引量:9
2016年
用能值法分析了不同农业循环模式的能值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期找到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农业循环模式。以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奶牛饲养系统和沼气发酵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施肥为对照模式(CK),设置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的农田循环模式、沼液还田的农沼循环模式和有机肥还田的农牧循环模式3种循环模式,用能值方法比较4种循环系统的能值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4种模式的净能值产出率(EYR)都大于1,农田、农沼和农牧循环模式的EYR分别是对照模式的1.13倍、54.22%和50.2%,农田、农沼和农牧循环模式的能值投资率(EIR)分别是对照模式的80.88%、4.25倍和5.85倍,农田、农沼和农牧循环模式的环境负载率(ELR)分别是对照模式的78.95%、3.71倍和1.76倍,农田循环模式对环境的压力最小,农沼循环模式对环境的压力较大,4种模式的ELR都在可接受范围内。农牧循环模式的产品安全性指标(EIPS)为-0.015,最接近于0,其产品安全性最高,而对照模式的产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种植模式中农田循环模式可持续发展能力优于对照模式,复合循环模式中农牧循环模式要优于农沼循环模式。综上所述,农牧循环模式的发展潜力最大,是最适合本地区的秸秆利用循环模式。
刘振刘玲张淑敏孙涛宁堂原李传荣李增嘉
关键词:能值可持续发展能力
喷灌条件下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均匀性与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为研究喷灌均匀系数对土壤水分、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喷灌条件下适宜耕作措施,于2018—2019年冬小麦生长季进行试验,试验设置旋耕(RT)、深松(ST)、深翻耕(CT)3种耕作处理,在每个处理选取18 m×18 m区域将其划分为9个6 m×6 m的小区作为试验区。结果表明:在3种耕作方式下历次喷灌均匀系数均值在63.91%~76.83%,而表层土壤含水量均匀系数均值依然可以达到84.20%~89.83%,较前者高14.48%~31.75%;冬小麦产量均匀系数较历次灌溉均匀系数均值高出9.99%~23.79%,比累计灌溉均匀系数低2.11%~7.85%,与表层土壤含水量均匀系数均值相差0.82%~6.04%。与RT相比,ST和CT处理产量分别提高9.38%,13.2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0.61%,12.88%。即相较于历次灌溉均匀系数,冬小麦产量均匀系数受累计灌溉均匀系数与表层土壤含水量均匀系数均值影响更大,且ST、CT为该灌溉条件下适宜的耕作方式。
刘文涛安振张梦坤朱树伟李耕高天平刘振宁堂原
关键词:喷灌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及高油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设置4种秸秆还田方式(沼液还田、有机肥还田、秸秆粉碎还田和常规施肥),以常规玉米郑单958为对照,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高油玉米5580田土壤碳氮含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秸秆还田方式下高油玉米5580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碳氮含量均大于常规玉米郑单958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碳氮含量的变化与玉米生育进度保持一致,均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4种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碳氮含量贡献为秸秆粉碎还田>有机肥还田>沼液还田>常规施肥,而对它们间关系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则为有机肥还田>秸秆粉碎还田>沼液还田>常规施肥。结果表明,种植用于饲用途径高油玉米利于土壤碳氮的积累,秸秆经过不同处理还田后对玉米均有增产效果,尤其有机肥还田增产效果显著(高油5580增产9.25%,郑单958增产27.43%)。可见,土壤碳氮及产量的变化不仅受秸秆还田方式的影响,玉米用途对其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刘玲刘振杨贵运李晓莎韩惠芳宁堂原李增嘉商艳丽马俊然
关键词:土壤碳土壤氮
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农田土壤碳来源与作物光合碳截获的影响
本研究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的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试验地(始于2002年)上进行,采用冬小麦(济麦22)?夏玉米(郑单958)大田和微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为了评价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同时区...
刘振
关键词:秸秆还田方式
沙柳沙障对沙丘土壤颗粒粒径及分形维数的影响被引量:24
2012年
统计分析了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设置沙柳活沙障和死沙障沙丘的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及其与土壤砂粒(〉0.05 mm)、粉粒(0.05~0.002 mm)和黏粒(〈0.002 mm)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流动沙丘相比,设置沙障沙丘的粉粒和黏粒含量增加,且随着土层的加深而表现为下降趋势,不同部位则均呈沙丘下部〉上部〉中部的趋势。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因设置沙障而呈增大趋势,且表现为活沙障沙丘〉死沙障沙丘〉流动沙丘;垂直分布上,设置沙障沙丘的土壤分形维数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小,而流动沙丘表现为表层与下层大而中层小的特征,沙丘不同部位的分形维数则均表现为沙丘下部〉上部〉中部。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大小与土壤质地的细粒化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且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05 mm粒径物质含量的增加和〉0.05 mm粒径物质含量的降低共同导致了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设置沙障后的增大。
李红丽万玲玲董智刘振王丽英
关键词:沙柳沙障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库布齐沙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