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

作品数:32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切除
  • 6篇肝癌
  • 6篇肝细胞
  • 5篇腹腔
  • 5篇肝切除
  • 4篇蛋白
  • 4篇切除术
  • 3篇乙肝
  • 3篇综合征
  • 3篇静脉
  • 3篇腹腔间隔室综...
  • 3篇肝切除术
  • 3篇肝脏
  • 3篇病毒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乙肝病毒

机构

  • 25篇柳州市人民医...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

作者

  • 26篇刘振
  • 22篇潘光栋
  • 17篇刘强
  • 14篇杨建青
  • 13篇袁林
  • 12篇肖亿
  • 11篇褚光平
  • 4篇谭盛强
  • 4篇朱晓雯
  • 3篇韦茵
  • 3篇王晓源
  • 3篇卢欣
  • 3篇吕光宇
  • 2篇蔡敬铭
  • 2篇李孝成
  • 2篇陈辉
  • 2篇蔡天斌
  • 2篇徐洪来
  • 1篇黄宇霞
  • 1篇罗建宇

传媒

  • 4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肝脏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微创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切除术残肝功能评估现状与研究进展
2019年
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肝癌治疗的主要方式。由于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不适合进行肝移植或因供体数量有限无法进行肝移植,因此,肝切除术是肝癌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1]。为达到镜下根治性切除,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近年来复杂和大范围的肝切除术开展越来越广泛[2]。尽管肝脏手术及围手术期管理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术前精准评估肝切除手术患者残肝功能并保留足够残肝体积,仍是决定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关键[3]。
刘振杨建青潘光栋
关键词: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肝脏手术肝切除手术远期生存率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2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4月至2013年5月2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通过观察腹腔压力与腹腔灌注压、尿量、血乳酸浓度、C反应蛋白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相互变化关系,探讨腹腔内压变化与患者临床理化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腹腔压力(IAP)与腹腔灌注压(APP)、尿量(UR)呈负相关,与BLA、CRP、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呈正相关(P<0.05).治愈患者治疗后IAP、APP、UR、BLA、CRP等临床理化指标及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而死亡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理化指标及评分改善趋势不明显(P>0.05).IAP、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及MODS评分是影响患者SAP近期死亡的4个危险因素.结论 控制腹腔压力有利于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全身炎症情况状态及脏器功能,腹腔内压力、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及Ranson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王晓源刘振潘光栋吕光宇韦茵蔡天斌
关键词:并发症筋膜间隔综合征并发症
肝脏MRI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在乙肝肝纤维化分期及肝功能分级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肝脏MRI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扫描在乙肝肝纤维化分期、肝功能分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内行MRI Gd-EOB-DTPA增强检查,将获取的图像传送至系统自带的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进行处理,测量感兴趣区域信号强度并计算肝胆期肝脏相对强化程度(relative enhancement,RE)和肝脏-门静脉强化程度比值(liver-portal vein contrast ratio,LPC)。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肝纤维化分期(0期、1期、2期、3期、4期)及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Child-Pugh B级、Child-Pugh C级)患者RE、LPC值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RE、LPC值与肝纤维化分期、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RE、LPC值鉴别肝纤维化分期和肝功能分级的效能。结果:RE和LPC值随着肝纤维化分期和肝功能分级的提升均依次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PC值与肝功能分级及肝纤维化分期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PC值在肝功能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鉴别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80%。结论:肝脏MRI Gd-EOB-DTPA增强扫描肝胆期RE和LPC值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分期、肝功能分级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并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效能,在评估乙肝患者肝纤维化分期、肝功能分级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刘振潘光栋刘强梁越邓奎品
关键词:GD-EOB-DTPA乙肝肝纤维化分期肝功能分级
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体会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期间,12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致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应用超声刀和血管闭合切割系统(Ligasure),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12例均在处理脾蒂前夹闭脾动脉,其中10例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7例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2例中转开腹。1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0~300min,平均210min;术中失血200~1 000ml,平均480ml;术后住院时间8~15d,平均9d;术后发生少量(<300ml)胸腔积液2例,少量(<300ml)腹水2例,轻度(<10ml/d)胰瘘1例,均未作特殊处理,带管出院后1个月好转拔管,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个月(4~20个月),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用超声刀预夹闭脾动脉,联合应用超声刀和Ligasure进行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是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成功的关键技术要领,该技术安全、有效、微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潘光栋杨建青蔡敬铭刘强褚光平袁林肖亿谭盛强刘振卢欣李孝成刘林森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腹腔镜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选择性肝门阻断巨大肝癌逆行性切除的研究
杨建青刘振刘强潘光栋褚光平袁林肖亿苏柏友蔡敬铭谭盛强
该课题在国内首次证明了相对于传统的第一肝门完全阻断、顺行肝切除技术,联合应用选择性第一肝门阻断、逆行肝切除技术治疗巨大肝癌在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疗效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进一步证实其有利于减少患者健...
关键词:
关键词:肝癌分子生物学
Per1基因在肝细胞癌中低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刘振杨建青刘强潘光栋褚光平袁林杨立肖亿陈辉
该课题通过研究Per1基因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发现Per 1可能是肝癌不良预后的一个重要分子生物学标志和基因治疗靶点。通过采用CCL13-HBx肝癌细胞模型研究了Per1启动子甲基化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
关键词:
关键词:肝细胞癌分子生物学预后
选择性肝门阻断联合逆行肝切除治疗巨大肝癌对健侧肝组织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门阻断联合逆行肝切除治疗巨大肝癌对健侧肝组织再灌注损伤、余肝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巨大肝癌(直径≥10 cm)患者按照Zelen设计的临床分组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完全阻断第一肝门的顺行肝癌切除,观察组行选择性阻断第一肝门的逆行肝癌切除,两组均于肿瘤切除后留取少许健侧肝组织。检测两组患者术后1周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前白蛋白(PA)水平及健侧肝组织肝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周的ALT明显降低、PA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而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肝组织肝细胞凋亡水平、[Ca2+]i、MDA含量均明显下降,SOD活性明显增高(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选择性第一肝门阻断逆行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癌更有利于减少健侧肝组织的再灌注损伤和保护余肝功能。
杨建青刘振潘光栋刘强褚光平袁林肖亿
关键词:肝功能检测
干扰素α抑制乙肝病毒X蛋白诱导的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干扰素α抑制乙肝病毒X蛋白诱导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为肝癌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脂质体法构建pcDNA3.1-HBx质粒转染CCL13细胞,将CCL13/HBx细胞与干扰素-α共培养,并用RT—PCR、Western Blot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CCL13/pcDNA3.1、CCL13/HBx、CCL13/HBx—INF—α中p202、PTEN基因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CCL13/pcDNA3.1、CCL13/HBx、CCL13/HBx—INF—α细胞侵袭能力。结果CCL13/HBx细胞中p202、PTEN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CL13/pcDNA3.1细胞和CCL13/HBx—INF—α细胞(P〈0.05),而CCL13/pcDNA3.1细胞与CCL13/HBx—INF—α细胞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L13/HBx细胞通过Matrigel的细胞数[(37.2±3.8)个/HP]明显多于CCL13/pcDNA3.1[(6.4±1.2)个/HP,t=8.369,P〈0.05]和CCL13/HBx—INF—α细胞[(7.6±1.3)个/HP,t=7.256,P〈0.051,而CCL13/pcDNA3.1与CCL13/HBx—INF—α细胞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可能通过上调乙肝病毒X蛋白所介导的p202基因、PTEN基因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杨建青潘光栋褚光平刘强肖亿袁林刘振
关键词:HBX质粒转染干扰素-Α
HBx蛋白诱发人肝细胞恶性表型的蛋白组学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HBx蛋白对人肝细胞发生侵袭恶性表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稳定表达HBx基因的CCL13-HBx细胞系及转染空质粒的CCL13-pcDNA3.1细胞系的总蛋白质,凝胶经蓝银显色后,采用Image Master 2-DE Elite 4.01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MALDI-TOF-MS质谱仪得到相应的肽质指纹图谱后,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结果获得了背景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CCL13-HBx和CCL13-pcDNA3.1细胞总蛋白,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蛋白质点共26个,通过质谱分析鉴定出14个非冗余的与细胞代谢、细胞周期及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论建立了CCL13-HBx,CCL13-pcDNA3.1细胞系的2-DE图谱,鉴定了14个HBx诱发肝癌发生的相关蛋白质,为在蛋白质水平阐明HBx的诱发肝癌发生的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杨建青潘光栋刘振褚光平刘强肖亿袁林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DKK1与肿瘤发展被引量:1
2014年
Wnt信号通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转化、生长、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等过程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已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1]。作为Wnt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分泌型抑制因子,DKK1在肿瘤中的作用亦得到了逐步重视。最新研究表明,分泌性蛋白DKK1(dickkopf-1)在多种肿瘤存在明显表达异常,并且其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及预后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提示DKK1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复发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2-4]。在此本文就DKK1的结构、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前景进行综述。
刘振潘光栋
关键词:肿瘤发生发展肿瘤细胞转化关键角色复发监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