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慧

作品数:17 被引量:67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恶性疟
  • 7篇原虫
  • 7篇疟疾
  • 7篇疟原虫
  • 6篇恶性疟原虫
  • 4篇基因
  • 3篇伍用
  • 3篇疗效
  • 3篇抗药性恶性疟
  • 2篇叶酸
  • 2篇青蒿
  • 2篇青蒿琥酯
  • 2篇微小按蚊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氯喹
  • 2篇抗性
  • 2篇还原酶
  • 2篇二氢叶酸还原...
  • 2篇按蚊
  • 2篇苯芴醇

机构

  • 17篇云南省疟疾防...
  • 1篇伦敦大学

作者

  • 17篇刘慧
  • 9篇杨亚明
  • 8篇张有林
  • 7篇李兴亮
  • 6篇李春富
  • 6篇车立刚
  • 4篇张再兴
  • 3篇张国森
  • 2篇董莹
  • 2篇许建卫
  • 2篇高白荷
  • 1篇孙晓东
  • 1篇李宗惠
  • 1篇黄国珍
  • 1篇高百荷
  • 1篇李菊升

传媒

  • 5篇中国寄生虫病...
  • 4篇实用寄生虫病...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02
  • 6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省不同地区恶性疟原虫MSA-1、MSA-2和Pf60.1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张国森杨亚明刘慧张再兴沈旭
关键词:疟原虫基因多态性
云南省一橡胶农场新垦区疟疾暴发流行影响因素调查
2002年
为了解影响疟疾暴发的有关因素,为当地抗疟措施提供依据。2000年7~10月在勐腊县关累港橡胶农场新垦区开展了疟疾暴发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导致疟疾暴发的影响因素为:人口流动、居民疟防知识差、医务工作者缺乏疟疾防治专业的知识、抗疟措施不力、疫情漏报严重等。
孙晓东黄国珍张再兴刘慧
关键词:疟疾影响因素流行病学
蒿甲醚片治疗疟疾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1994年
以蒿甲醚国服片剂,总量600mg/d×5在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治疗恶性疟,间日疟各52例和39例,临床治愈率均达100%,退热时间、疟原虫转阴时间及近期复燃率恶性疟分别为32.6±12.8h、31.9±12.7h和14.0%,间日疟分别为27.9±15.2h、33.3±10.4h和9.7%。结果显示,蒿甲醚片剂治疗恶性疟、间日疟具有与针剂同样高效、速效及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李兴亮车立刚高白荷张有林刘慧李春富张翔舒文谊
关键词:疟疾药物疗法
青蒿琥酯伍用伯喹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效观察被引量:10
1993年
青蒿琥酯600mg与伯喹90mg伍用,治疗抗药性恶性疟43例,退热时间26.9±19.5h,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33.8±10.4h,28d复燃率6.5%,对配子体形成和清除有明显效果,副反应少,但疗程长,对G-6-PD缺陷者不宜。与Fansimef相比,在退热速度、对配子体作用、副反应方面优于后者。
车立刚李兴亮杨亚明张有林李春富刘慧舒文谊
关键词:抗药性恶性疟青蒿琥酯
复方蒿甲醚片治疗抗药性恶性疟临床研究被引量:13
1995年
复方蒿甲醚片是由抗疟新药苯芴醇与蒿甲醚配伍的新制剂,在抗药性恶性疟流行区治疗恶性疟现症病人57例,临床治愈率100%;平均退热时间35.7±18.2h,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40.1±10.8h,28d根治率94.6%。用药后无不良反应,原虫配子体出现率2.1%。它对原虫在蚊体内孢子增殖有抑制效果。对减少疟疾传播有益,适宜于抗药性恶性疟的治疗。
车立刚张有林李兴亮舒文谊张翔李春富刘慧李宗惠
关键词:疟疾
PCR检测Pf60.1基因诊断恶性疟实验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为探讨通过 PCR技术检测 Pf60 .1基因来诊断恶性疟的可行性 ,采用 PCR技术检测了 4年前采集贮存的 2 0例疑似疟疾病人的血样。阳性对照为恶性疟原虫 FCC1 /HN培养株 ;阴性对照为食蟹猴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及非疟区的正常供血员血样。结果为 FCC1 /HN株、1 2例镜检定为恶性疟和 2例混合感染的血样扩增出长度为 3 1 3 bp~ 3 2 0 bp的特定 Pf60 .1基因片段 ;而阴性对照均未产生 DNA带型。此结果说明检测Pf60 k D中的 Pf60 .1基因片段的方法稳定性好 ,特异性强和敏感性高 ,是恶性疟诊断的理想方法之一。
刘慧张国森杨亚明张强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聚合酶链反应
云南省致乏库蚊对四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调查被引量:3
1999年
云南省分别在1978—1981 年和1992—1994 年间开展了致乏库蚊对杀虫剂的敏感性调查。根据剂量死亡率回归线和区分剂量线相交点所处的位置, 判定1978 —1981 年的抗性等级(LC50 测定) , 再与同一监测点1992—1994 年抗性级(区分剂量法) 比较, 评估其敏感性。结果云南大部份地区致乏库蚊对DDT、杀螟硫磷和敌百虫, 由敏感(S) 或初步抗性(M) 发展为初步抗性或抗性(R), 原来的R种群仍保持不变; 但对马拉硫磷仍象10 多年前一样敏感。
许建卫刘慧
关键词:致乏库蚊抗性杀虫剂药敏性
云南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对DDT的抗性发展状况被引量:6
1998年
蚊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是制约化学防治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华按蚊是云南间日疟流行区的主要媒介,分布于云南省海拔4000m以下的所有地区。主要疟疾媒介微小按蚊在全省129个县的89县有发现,在北纬25°以南,海拔600~1400m的地区为危险地带[1]。在云...
许建卫刘慧
关键词:中华按蚊微小按蚊DDT抗性
恶性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突变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测云南恶性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dhfr)与乙胺嘧啶和双氯胍抗性有关的基因位点突变的情况。方法 应用特异性套式PCR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分析 (RFPS)检测采自现场的干滤纸血样。结果 检测到恶性疟原虫dhfr基因内 16 ,5 1,10 8和 16 4位氨基酸有不同程度的突变 ,以Asn 10 8和Ile 5 1为甚 ,出现频率分别为 94.1%和 90 .1%。野生型 (3D7型 )Ser 10 8出现较低频率 9.1% (6 / 6 6 ) ,而Ala 16出现频率较高 6 1.8%(42 / 6 8) ;突变型比例高 ,HB3型 ,7G8型 /FCR3型和Cambodian型比例为 1∶2 1∶7.5。结论 首次在云南西双版纳州检测恶性疟原虫dhfr基因内 16 ,5 1,10 8和 16 4位氨基酸存在不同程度的突变 ,与乙胺嘧啶抗性有关的 7G8型突变率较高 ,而与双氯胍抗性有关的FCR3型则较低。
张再兴杨亚明刘慧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
磷酸咯萘啶与复方磺胺多辛、伯喹伍用治疗抗氯喹地区恶性疟疗效的进一步观察被引量:3
1994年
磷酸咯萘啶800mg(基质)与复方磺胺多辛2片,伯喹45mg(基质)伍用,在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治疗恶性疟42例,平均退热时间39.0±17.3h,平均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41.5±13.6h。服药后48h疟原虫无性体下降率为97.6—100%,28天内复燃率为10.3%(3/29);治后5天内配子体清除率达87.5%。与5年前的疗效相似。显示该方案并不随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的敏感性下降而下降,当地临床观察证实恶性疟原虫对复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的抗性率达41.7%。
李春富张有林李兴亮杨亚明刘慧舒文谊张翔
关键词:磷酸咯萘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