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强

作品数:137 被引量:909H指数:16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9篇机械工程
  • 2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0篇驾驶
  • 17篇车辆
  • 15篇公路
  • 13篇汽车
  • 13篇交通安全
  • 12篇换道
  • 12篇车道
  • 9篇信息融合
  • 9篇神经网
  • 9篇神经网络
  • 9篇驾驶员
  • 8篇制动
  • 8篇通事
  • 8篇网络
  • 8篇驾驶行为
  • 8篇交通工程
  • 8篇交通事故
  • 7篇BP神经
  • 6篇支持向量
  • 6篇支持向量机

机构

  • 132篇江苏大学
  • 3篇江苏省交通技...
  • 3篇南京南车浦镇...
  • 3篇江苏恒力制动...
  • 2篇大阪大学
  • 2篇淮阴工学院
  • 2篇武夷学院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韦恩州立大学
  • 1篇江苏京沪高速...
  • 1篇中国重型汽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江苏省公安厅
  • 1篇一汽海马汽车...
  • 1篇江苏省交通规...

作者

  • 132篇刘志强
  • 30篇倪捷
  • 25篇汪澎
  • 11篇王运霞
  • 8篇钱卫东
  • 5篇张晓娜
  • 4篇仲晶晶
  • 4篇李云霞
  • 4篇宋世亮
  • 4篇吕学
  • 4篇周桂良
  • 4篇詹永照
  • 4篇秦洪懋
  • 4篇张春雷
  • 3篇张建明
  • 3篇陈洁
  • 3篇王兆华
  • 3篇张海水
  • 3篇张利
  • 3篇张建华

传媒

  • 16篇中国安全科学...
  • 10篇重庆理工大学...
  • 8篇汽车工程
  • 8篇公路交通科技...
  • 6篇机械设计与制...
  • 6篇交通运输系统...
  • 5篇公路交通科技
  • 4篇江苏大学学报...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3篇拖拉机与农用...
  • 3篇中外公路
  • 3篇计算机工程与...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重庆交通大学...
  • 2篇机电工程
  • 2篇计算机应用与...
  • 2篇计算机应用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科技与企业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1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0篇2011
  • 6篇2010
  • 11篇2009
  • 15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机器视觉的驾驶疲劳检测方法被引量:9
2006年
针对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驾驶防瞌睡装置,讨论了当前的发展状况和应用情况,提出了基于红外光源、差分图像、Kal man滤波的系统方案。在红外光照射下,利用视网膜对不同波长红外光吸收率的显著差别,引起图像处理区域改变,同时利用神经网络辅助Kal man滤波器对眼部位置进行跟踪预测,实现司机在一定范围内活动时跟踪眼睛、测量眼睑和眼球状态的分析技术。该方法为检测司机在驾驶中是否困倦提供了关键的技术,实验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刘志强汪旸
关键词:PERCLOS视觉
基于驾驶行为的追尾避撞控制策略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通过制动或换道来实现的追尾避撞控制策略。首先通过模拟驾驶仪采集驾驶员避免追尾碰撞的换道时机、制动强度、最大加速度变化率和反应时间,构建了驾驶员制动避撞行为和换道避撞行为模型;然后建立基于制动安全距离、碰撞时间和换道安全距离的危险估计模型,实时计算行车发生追尾碰撞的危险等级并据此选取相应的主动避撞介入时机和方式;最后依据碰撞时间和结合前馈控制的线性状态反馈控制方法,分别建立制动避撞策略和换道避撞策略。Matlab仿真和实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避撞控制策略能通过自主换道或制动避免中低速跟车行驶时的追尾碰撞。
刘志强张春雷张爱红倪捷朱伟达
双车道公路线形连续性分析与评价被引量:8
2008年
针对公路线形连续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基本要求,以运行车速为中介,提出了相邻路段运行车速相协调的路线设计理念,并参考国外双车道公路及国内高等级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提出了双车道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经实例分析,证实所提标准较为合理,从而为设计和改建双车道公路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该路段事故多发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此外,从驾驶员行驶舒适性的角度对线形的舒适性作出了评价,并提出了双车道公路线形舒适性的评价标准。
刘志强王运霞钱卫东倪捷
关键词:交通工程线形连续性双车道公路
疲劳驾驶的转向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为有效地实现疲劳提前预警,研究了心电信号(ECG)和转向特征随驾驶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分析了ECG信号的4个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分析之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综合的ECG评价指标来分辨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分析了驾驶员在不同驾驶状态,不同的道路线形下的转向行为,应用转向熵方法分析了转向数据,结果表明:相比清醒状态,疲劳状态下的转角熵升高了57.1%。
刘志强焦立峰
关键词:疲劳驾驶心电信号
驾驶员注意涣散检测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通过对注意涣散时驾驶员头部运动及面部表情变化特征的分析,系统实时监测驾驶员眼睛、嘴巴位置和运动状态信息,构建驾驶员注意涣散特征表征参量,实现对驾驶员注意涣散状态信息的检测与提取。驾驶员注意涣散表征量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利用BP神经网络非线性识别的优势对驾驶员注意特征进行模式分类,实现驾驶员不同注意涣散状态下的特征捕捉。同时采用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技术,对驾驶注意涣散多源表征信息进行决策融合,实现对驾驶员注意涣散状态的判断。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与D-S规则多源信息决策融合技术的运用提高了驾驶员注意涣散特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汪澎刘志强仲晶晶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多源信息融合
基于减速度的车辆主动避撞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预防碰撞类事故,提高驾驶安全性,构建一种以避撞减速度为评价指标的主动避撞模型(DAC)。模型以车辆避撞时所需的最小减速度为系统阈值,将驾驶者的制动延迟时间定为1.2 s;针对不同危险场景下的临界避撞条件,提出以α为目标参数的避撞报警算法;并通过仿真,初步分析DCA模型与时间模型(TTC);然后利用模拟驾驶仪等设备进行DCA模型和TTC模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避撞过程中DCA模型与TTC模型都具有良好的预警能力,但在避撞率和及时性方面,DCA模型分别比TTC模型提高了5.4%和1.02 s。
刘志强贾海江汪彭周桂良
关键词:交通安全
基于信息融合的车辆险态运行模式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提出了一种车辆运行状态识别体系。鉴于车辆行驶环境的复杂性,多作业工况条件的影响以及车辆行驶行为表现特征的多元性,采用BP神经网络技术与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技术相结合的信息模式分类及融合判断的解决方案。为验证所提出的方案,建立车载摄像机视频实时检测系统,以车道偏离信息和跟驰车间距信息作为车辆行驶的表征参量,实现车辆险态行驶特征表现的检测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模式分类和多源信息融合决策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了车辆危险行驶姿态表征信息甄别的自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平。
汪澎刘志强杨培培
关键词:车辆行驶状态BP神经网络信息融合
基于视觉的车辆侧后方道路图像检测技术被引量:6
2010年
针对车辆在换道过程中易发生碰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车辆侧后方包括盲点区域在内的道路图像的检测算法。该算法对车辆侧后方车道线分为内外两侧进行分析,解决了因摄像机安放位置所产生的感兴趣区域不对称问题。利用基于梯度特征的阴影检测法对接近的车辆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通过单目视觉测距和两车的几何位置关系计算两车的距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识别本车后方的车道线和车辆,并且当两车距离在55米以内时,系统可以有效的对车距进行估计。
刘志强宋世亮汪澎仲晶晶
关键词:换道感兴趣区域梯度特征单目视觉
基于蚂蚁算法的公交网络优化方法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以现有的公交站台、起终点设置及公交站台的OD矩阵为基础,分析公交优化的目标和约束条件,建立公交线网优化模型,采用蚂蚁算法进行公交线网规划。在蚂蚁选择节点的过程中,提出由“味道”和“信息素”来决定转移概率。最后通过算例进行验证,对用蚂蚁算法进行公交网络优化作出评价。
倪捷刘志强
关键词:蚂蚁算法城市公交网络优化
基于分段归类拟合算法的车道检测系统被引量:6
2009年
车道检测是车道侧偏检测的前提,是车辆辅助驾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双阈值法得到二值化图像,将车道图像分为近景和远景两部分,采用分段归类拟合算法,归类相邻像素点,分段拟合同类车道线,分区域连接相似车道线的方法,对直道和弯道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分段归类拟合算法在晴天,强光照等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直道和弯道的拟合效果,有较强的抗噪声能力,是一种可靠的实时车道检测方法。
许波文张建明刘志强
关键词:车道检测智能交通系统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