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俊
- 作品数:13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海水中铀的富集研究——Ⅳ.氢氧化铝-蛤蜊壳粉-氯化钾复合富集剂的制备条件与富集铀的关系
- 1985年
- 1978年,我们首先提出了氢氧化铝-蛤蜊壳粉-氯化钾复合富集剂的制备和富集铀的报告。本文就这种富集剂沉淀终点溶液的PH、沉淀时溶液溫度、沉淀放置(陈化)时间、烘干溫度、硫酸铝浓度、氨水浓度及蛤蜊壳粉含量等条件对富集铀的影响进行了实验。
- 周仲怀徐丽君刘兴俊
- 关键词:壳粉氢氧化铝氢氧化物氯化钾
- 莱州湾海水中U的不均匀分布规律及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3
- 1991年
- 本文报道了1984年和1987年莱州湾海水中U分布规律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莱州湾海水中U存在着不均匀分布规律,其不均匀分布主要受黄河水高浓度U入海扩散、稀释的影响和控制;雨季,也受到附近河流输入的一定影响。调查结果说明,莱州湾海水中U浓度普遍较高,但尚未构成对海洋生物污染的影响。初步论证了莱州湾海水中U对形成沿岸地下浓缩海水高U浓度的影响。
- 周仲怀徐丽君刘兴俊赵其渊李家丰张勇
- 关键词:地球化学
- 莱州湾沿岸地下浓缩海水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及其成因的研究被引量:5
- 1990年
- 我们在1986—1988年调查研究莱州湾沿岸平原地下浓缩海水中的铀浓度时,发现该地区铀的浓缩倍数与海水浓缩倍数不成正比,有的要比后者高出几十倍。这种异常现象不仅是铀,其它微量元素也存在。研究地下浓缩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行为,对研究地下浓缩海水形成的原因及扩大地下浓缩海水和化学资源的来源、开发利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周仲怀徐丽君刘兴俊
- 关键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论盐、碱、镁的联产问题被引量:1
- 1992年
- 从可能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论证了盐、碱、镁的联产问题。强调了利用莱州湾沿岸地下浓缩海水和饱和盐水的预处理方法以及白泥(盐泥)的综合利用问题,并着重指出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盐、碱、镁联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周仲怀徐丽君刘兴俊
- 关键词:镁联产
- 从苦卤制备超高纯镁砂的工艺
- 一种从苦卤制备超高纯镁砂的工艺,先向苦卤加入沉淀剂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把后者轻烧成氧化镁,加工成型,然后煅烧,其特征在于所用的沉淀剂为氨水,煅烧在1500~1600℃下进行。本工艺的优点是以苦卤为原料其中的镁含量相对较高,...
- 周仲怀徐丽君刘兴俊
- 文献传递
- 胶州湾水域的营养盐被引量:26
- 1994年
- 本文根据1983—1986年胶州湾水域理化环境的调查资料,对胶州湾及临近水域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磷酸盐和硅酸盐的空间时间分布变化、主要来源及它们与其它环境因子的关系等作一些探讨。
- 沈志良陆家平刘兴俊王一飞
- 关键词:营养盐浓度水域盐度浮游植物
- 从卤水提取多种镁化合物的方法
- 一种从卤水提取多种镁化合物的方法,以氨水沉淀出氢氧化镁,其特征是将氢氧化镁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即为活性氢氧化镁,第二部分轻烧后得到轻质氧化镁,第三部分经煅烧、加工成型和重烧成高纯镁砂。氨水的重量百分浓度为6—7%,氨水与卤...
- 周仲怀徐丽君刘兴俊
- 文献传递
- 莱州湾沿岸地下浓缩海水中高浓度铀的发现及其地球化学异常被引量:7
- 1989年
- 1986年1月至1987年9月,利用激光铀分析法对莱州湾沿岸地下浓缩海水中的铀浓度进行了调查,在我国首次发现莱州湾沿岸广大地区地下浓缩海水中溶存高浓度铀。本文讨论了铀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地下浓缩海水中铀浓度的因素,探讨了高浓度铀的来源,并推测莱州湾沿岸沉积物中可能存在铀源。
- 周仲怀徐丽君刘兴俊
- 关键词:铀地球化学
- 黄河口铀的化学行为被引量:3
- 1989年
- 本文根据1984年4月—1984年11月和1987年10月对黄河口铀的调查结果,讨论了铀的某些化学行为,提出,黄河口(特别是河门站)水中铀可能是处于热力学不平衡状态,较详细地探讨了影响黄河口水中铀存在形态的各种因素。黄河口水中铀除以可溶态存在外,悬浮态铀的存在比较明显。还初步认为黄河口水申铀的地球化学异常现象具有一定的非保守性质。
- 周仲怀徐丽君刘兴俊
- 关键词:铀地球化学黄河
- 日本九州西南部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分布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讨论了日本九州西南部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NO_3-N,NO_2-N,NH_4-N,PO_4-P和SiO_3-Si的分布。
- 沈志良陆家平刘兴俊
- 关键词:海域间隙水营养盐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