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保生

作品数:109 被引量:588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河北省教育厅博士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9篇理学
  • 8篇医药卫生
  • 7篇化学工程
  • 5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0篇荧光
  • 33篇光度
  • 31篇蛋白
  • 31篇光度法
  • 25篇光谱
  • 21篇罗丹明
  • 19篇牛血清白蛋白
  • 19篇猝灭
  • 18篇荧光猝灭
  • 16篇荧光光谱
  • 16篇光度法测定
  • 14篇四溴
  • 14篇四溴荧光素
  • 14篇离子
  • 14篇罗丹明6G
  • 12篇荧光法
  • 12篇沙星
  • 12篇分光光度法
  • 11篇荧光猝灭法
  • 11篇光谱法

机构

  • 107篇河北大学
  • 5篇廊坊师范学院
  • 5篇衡水学院
  • 4篇河北工程大学
  • 4篇保定职业技术...
  • 2篇保定师范专科...
  • 1篇沧州师范专科...
  • 1篇河北省职工医...
  • 1篇邯郸学院
  • 1篇河北职工医学...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 1篇保定市第四医...

作者

  • 109篇刘保生
  • 17篇吕运开
  • 14篇张红医
  • 12篇张彦青
  • 11篇薛春丽
  • 11篇王晶
  • 10篇李志云
  • 9篇王甫丽
  • 8篇高静
  • 8篇左本成
  • 8篇傅丽
  • 7篇赵长容
  • 7篇丁良
  • 7篇孙汉文
  • 7篇种宝红
  • 7篇曹世娜
  • 7篇王云科
  • 7篇杨超
  • 7篇曹冬林
  • 7篇赵风利

传媒

  • 22篇河北大学学报...
  • 20篇光谱学与光谱...
  • 19篇发光学报
  • 11篇分析试验室
  • 5篇分析化学
  • 5篇光谱实验室
  • 4篇理化检验(化...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冶金分析
  • 2篇中国光学
  • 1篇化工安全与环...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与粘合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4篇2004
  • 8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罗丹明6G·四溴荧光素双显色体系浮选光度法测定锗的研究被引量:6
1997年
向锗与茜素氨羧络合剂(ALC)罗丹明6G(R6G)形成的Ge(ALC),(R6G)5甲苯浮选物中,加人0.1mol/L的NaOH溶液,使R6G离子进入水相,并向其中加入与R6G颜色相同的四溴荧光素(TBF),形成等色染料离子对R6G+·TBF-再被甲苯浮选。将浮选物溶于丙酮,于530nm处进行光度测定.由于10个染料分子同时吸光,使本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ε=5.8×105L·mol-1·cm-1,锗含量在0.004—0.1mg/L眼从比耳定律。回收率为96.7%—103.8%,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4.4%,用于蔬菜中痕量锗的测定,得到满意的结果。
刘保生
关键词:罗丹明6G四溴荧光素浮选光度法
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研究头孢他啶与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机理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主要通过荧光光谱法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在298,303,310 K温度下头孢他啶(CFD)与胰蛋白酶(TRP)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CFD与TRP之间是通过1∶1的静态猝灭方式相互作用。依照双对数方程处理荧光猝灭数据得到了CFD与TRP作用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通过热力学方程求得了不同温度下CFD与TRP作用的热力学参数。实验数据表明,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和氢键作用,这与分子对接技术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王金菊刘保生边刚段韶彤李彤彤
关键词:光谱法分子对接头孢他啶
同步荧光光谱探究头孢西丁钠与溶菌酶的结合机制被引量:1
2020年
在模拟生理学条件下(pH=7.40),采用同步荧光法研究了头孢西丁钠(CFXS)和溶菌酶(LYSO)中的荧光基团酪氨酸(Tyr)残基、色氨酸(Trp)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FXS以静态猝灭的方式猝灭LYSO中的Tyr、Trp残基的荧光,结合位点数n≈1。310 K时,Tyr与Trp残基反应的荧光猝灭比率分数NSFQR(Trp)(60.25%)>NSFQR(Tyr)(39.75%),结合位置更靠近Trp残基。Hill系数nH约为1,表明CFXS与LYSO中Tyr与Trp残基的结合不会影响后继配体与蛋白质的结合。CFXS与LYSO中Tyr残基的药物结合率W(Q)为0.19%~0.13%,Trp残基的药物结合率W(Q)为0.23%~0.14%,游离的药物含量几乎不变,这表明CFXS与LYSO中Tyr与Trp残基的结合基本不影响药物的疗效。Tyr残基的蛋白结合率W(B)为52.69%~54.67%,Trp残基的蛋白结合率W(B)为67.67%~69.39%,因此,蛋白中游离的氨基酸残基数目会明显降低。CFXS-LYSO结合体系的主要作用力类型是疏水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CFXS与LYSO之间还存在氢键作用,且两者的最佳结合位置在LYSO的活性中心附近,两者的结合改变了活性中心处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
张红彩刘保生程旭
关键词:同步荧光法头孢西丁钠溶菌酶荧光基团分子对接
溴酚蓝测定血清白蛋白质的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用酸性染料为探针对蛋白质的定量已应用于临床医学及生命科学的研究中, 本文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溴酚蓝(BP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的反应. 在pH=2.79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 血清白蛋白与溴酚蓝通过分子间力形成蓝色复合物使吸光度增加. λ=605 nm时, εBSA=5.20×105 L·(mol·cm)-1, εHSA=5.12×105 L·(mol·cm)-1;BSA在0~78.0 mg·L-1, HSA在0~81.6 mg·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 检出限分别为BSA: 2.93 mg*L-1, HSA:3.12 mg·L-1. 对7个人血清蛋白总量平行6次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1.2%~3.1%, 回收率91.9%~105.6%.
刘保生张红医王甫丽曹永献
关键词:溴酚蓝分光光度法牛血清蛋白
等色染料离子对浮选光度法测定铟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用pH=5.5的醋酸与醋酸钠缓冲溶液,解析溴铟酸与罗丹明6G(R6G)形成的三元络合物R6G·InBr4,加入四溴荧光素(TBE)与游离出的R6G形成等色染料离子对R6G·TBE,离子对同时被甲苯浮选,将浮选物溶于丙酮.由于2种染料颜色相近,同时参与铟的测定,使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灵敏度较R6G·InBr。萃取光度法测定铟提高5倍.摩尔吸光系数ε=2.0×10^5L/(mol·cm),铟的质量浓度在0~0.5mg/L内遵从比耳定律,用于粗铜中微量铟的测定,回收率为98.5%~102.3%,6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6%~3.2%,结果满意.
曹冬林刘保生王云科
关键词:四溴荧光素罗丹明6G浮选光度法
碱性介质中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IV)配离子氧化天冬氨酸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被引量:3
2001年
在碱性介质中于 20-35℃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IV)配离子 (DDN)氧化天冬氨酸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Ni(IV)]为一级,对天冬氨酸为正分数级。准 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OH-]增加而减小,1/kobs对[io-4]有线性关系,表明二羟基一过碘酸合镍 (IV)配离子(DMN)是氧化剂的活性物种。无盐效应且未检出自由基的存在。据此提出了包括 DPN和MPN以及天冬氨酸存在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并求出相应的活化参数。
单金缓魏海英王莉申世刚刘保生孙汉文
关键词:二过碘酸合镍天冬氨酸分光光度法
荧光猝灭法快速测定食品中苏丹红I的含量被引量:6
2009年
在乙醇介质中,λex/λem=280/495nm由于强荧光染料吖啶黄的荧光与苏丹红I的吸收光的等色性,苏丹红I能够有效吸收吖啶黄发出的荧光,使其荧光猝灭,依此建立荧光测定苏丹红I的新方法,该方法快速简便其线性范围为:1.5×10-6mol/L~3.5×10-5mol/L。用于辣椒、辣椒酱食品中痕量苏丹红I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8%~2.7%,回收率为:89.5%~109.0%,方法检出限为:6.4×10-7mol/L。
国占生刘保生赵风利王晶薛春丽
关键词:荧光猝灭苏丹红吖啶黄
荧光法研究左氧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机理及含量测定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体系中左氧氟沙星(LVFX)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猝灭。在不同温度下求得了左氧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发现随反应温度上升k值下降。由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左氧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主要为色散力。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又根据Foerster理论,测得了左氧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能量转移效率,相互结合距离。进一步证明了该反应是单一静态猝灭过程,阐述了其猝灭机理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研究发现人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程度的对数与左氧氟沙星含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25℃时线性范围为:2.0×10-6—2.4×10-5mol·L-1,检出限为1.2×10-7mol·L-1。用于片剂中左氧氟沙星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相对标准偏差为:1.5%—2.1%,回收率为:94.8%—97.7%。
陈玉海张彦青赵风利刘保生
关键词:荧光猝灭左氧氟沙星人血清白蛋白
铽-环丙沙星与罗丹明B间稀土敏化荧光能量转移机理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荧光光谱法及紫外光谱法研究发现pH6.2醋酸-醋酸钠(HAc-NaAc)水溶液中铽与环丙沙星形成络合物使铽在490,545,590nm处出现Tb3+的特征发射峰即荧光被强烈的敏化增强,且在545nm处的荧光强度最大,铽离子的锐线发射光谱的特征最强峰545nm与罗丹明B的最大吸收峰波长552nm十分接近,能够发生能量转移反应。因此,随着碱性染料罗丹明B的加入铽-环丙沙星的特征荧光呈现有规律降低,表明罗丹明B对铽-环丙沙星荧光有猝灭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其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猝灭。又根据Frster理论,测得了罗丹明B对铽-环丙沙星的能量转移效率,相互结合距离等参数。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该反应是单一静态猝灭过程,阐述了其荧光猝灭机理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刘保生王云科张彦青傅丽吕运开
关键词:环丙沙星罗丹明B
铽-沙拉沙星荧光光度法测定沙拉沙星含量被引量:7
2009年
在pH5.9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Tb^3+与沙拉沙星反应形成1:2的稳定络合物,发出Tb^3+特征荧光。Tb^3+在激发波长335nm,发射波长545nm处的特征荧光强度与沙拉沙星含量成正比,沙拉沙星溶液浓度在0.05~0.65mg/L范围内符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72μg/L。该方法用于片剂中盐酸沙拉沙星含量的测定,6次平行测定该方法回收率为94.8%~104.3%,相对标准偏差为1.5%~3.8%。
陈玉海赵风利张彦青刘保生
关键词:沙拉沙星荧光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