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我院住院药房口服药退药情况及原因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药房口服药退药情况,分析退药原因。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我院住院药房口服药退药单据245条,分别对退药原因、退药名称与频次数量、退药科室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住院口服药房退药原因以患者拒绝取药和患者病情变化需调整用药为主;退药品种最多的是肠内营养液,其次为凝血酶冻干粉;出院退药数量最多的科室为介入科和妇产科。结论医院各方应重视药品退药问题,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责任心,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 刘伟刘泽田艳平郭桂明
- 关键词:住院药房退药
- 中药合理应用浅析
- <正>当代社会发展使人们对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中药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一些疑难病症和多系统病变治疗中,中药以其整体调整和多靶点作用特点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但是药物的双重性决定了药...
- 刘伟
- 文献传递
- 核苷(酸)类似物初始单药vs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优化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15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抗病毒不同方案...
- 李磊刘伟陈玉涵李鹏魏飞力范春蕾董培玲李冰陈德喜丁惠国
- 关键词: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核苷(酸)类似物
- 文献传递
-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浅析
-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从1940年生产出第一个品种,中药注射液已经有70多...
- 刘伟
-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中医药理论
- 文献传递
- 中药免疫调节作用浅析
- 刘伟
- 文献传递
- 我院门诊中成药药物利用分析
- 为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掌握我院门诊中成药用药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对2004年门诊用药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为医院药品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王玉芝刘伟
- 关键词:门诊中成药合理用药
- 文献传递
-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浅析
- <正>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从1940年生产出第一个品种,中药注射液已经有...
- 刘伟
- 文献传递
- 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1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抗病毒方案分为恩替卡韦(ETV)组(n=38),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组(n=23),替比夫定(LDT)+ADV组(n=16),未抗病毒治疗者作为对照组(n=39)。患者每3个月随访并收集其临床数据,分析各组Child-Pugh评分、病毒学指标、肝癌发生率、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各抗病毒治疗组在1年、2年时Child-Pugh评分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LDT+ADV组在2年时e抗原(HBe Ag)阴转率(72.7%)高于ETV组(30.4%,P<0.05);ETV组(0.0%)、LAM+ADV组(8.7%)、LDT+ADV组(0.0%)的2年累积肝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2%);各抗病毒治疗组、对照组的2年累积耐药率、肝癌发生率、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抗病毒治疗组在2年随访中均未出现严重肌病和肾功能损害。结论 LAM+ADV及LDT+ADV可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LAM+ADV及LDT+ADV的2年疗效和安全性与ETV相似。
- 李磊刘伟陈玉涵李鹏魏飞力范春蕾董培玲李冰陈德喜丁惠国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核苷(酸)类似物耐药
-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耐药增加肝细胞癌风险
-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初始单药及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肝癌发生风险。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30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抗病毒不同方案分为LAM组(n=39)、ADV组(...
- 李磊刘伟陈玉涵李鹏魏飞力范春蕾董培玲李冰陈德喜丁惠国
-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
- 文献传递
-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耐药增加肝细胞癌风险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抗病毒方案的优化。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0月随访2年的1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包括拉米夫定(LAM)组29例、阿德福韦(ADV)组57例、替比夫定(LDT)组30例、恩替卡韦(ETV)组38例及对照组39例。按HCC发生前是否耐药将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分为耐药组(31例)和无耐药组(123例),分析各组Child-Pugh评分、病毒学指标、耐药率、HCC发生率、患者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各抗病毒治疗组在随访2年时Child-Pugh评分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均<0.05);血清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基线值,各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e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V组累计2年耐药率低于LAM组、ADV组和LDT组(P均<0.05);抗病毒治疗各组及对照组间累计2年HCC发生率、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耐药组HCC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耐药组和对照组(P均<0.05);在2年随访中各组均未出现严重肌病等不良反应。结论 ET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优于其他单药治疗,抗病毒治疗耐药可增加HCC发生风险。
- 李磊刘伟陈玉涵李鹏魏飞力范春蕾董培玲李冰陈德喜丁惠国
- 关键词:肝硬化乙型肝炎抗病毒药核苷类药物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