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沙

作品数:21 被引量:21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会议论文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4篇降水
  • 12篇热带
  • 10篇测雨
  • 9篇雷达
  • 9篇测雨雷达
  • 7篇热带测雨卫星
  • 6篇副热带
  • 5篇雷达探测
  • 5篇积雨云
  • 5篇副热带高压
  • 4篇水分析
  • 4篇夏季
  • 4篇海洋上层
  • 3篇星载
  • 3篇星载测雨雷达
  • 3篇遥感
  • 3篇叶绿素A
  • 3篇频次
  • 3篇副高
  • 2篇水色遥感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中国卫星海上...
  • 1篇佛罗里达州立...

作者

  • 21篇冯沙
  • 20篇傅云飞
  • 8篇曹爱琴
  • 5篇刘奇
  • 5篇刘显通
  • 5篇杨元建
  • 4篇孙亮
  • 4篇王雨
  • 4篇刘鹏
  • 4篇刘鹏
  • 3篇李锐
  • 2篇李天奕
  • 2篇刘勇
  • 2篇郑媛媛
  • 1篇刘国胜
  • 1篇张爱民
  • 1篇李崇银
  • 1篇胡运芳
  • 1篇李跃清

传媒

  • 6篇气象学报
  • 3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2008年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大气科学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海峡两岸第七...

年份

  • 3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12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南方地基雨量计观测与星载测雨雷达探测降水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3
2010年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上搭载的测雨雷达(PR)探测结果和中国40°N以南地区约430个台站雨量计观测结果,分析研究了1998 2005年中国南方地区这两种降水资料气候分布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降水资料在2.5°空间水平分辨率上,所描述的中国南方降水率气候分布在多年年平均和季平均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降水率极值和极值区范围大小等细节上两者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地面雨量计结果相对PR结果偏高,其中中国南方50%以上地区两者相差在1 mm/d以内、30%的地区两者相差在1-2 mm/d,夏季差异可超过2 mm/d。对两种降水资料差异的原因分析表明,地面雨量计空间分布密度是影响两者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当格子内雨量计超过6个时,两者的相关系数大于0.7;夏季两种降水资料的相关性都比其他季节差,不论格子内的雨量计数量多与少;对流降水多发地区,两种降水资料之间的差异大于层云降水多发地。利用PR探测结果对夏季青藏高原多年月平均降水率分布及高原东、西部的降水特点的分析表明,6月高原东部出现2 mm/d左右的降水区,而在7和8月1 mm/d的降水区域基本覆盖了除高原西部以外的整个高原,其中高原中部地区出现降水率近3mm/d的大值区。月降水距平的时间演变表明,高原降水偏少月份要多于偏多月份。
刘鹏傅云飞冯沙曹爱琴杨元建李天奕自勇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雨量计降水率青藏高原
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夏季积雨云云砧
热带测雨卫星(TRMM)测雨雷达探测产品资料 2A25 中“其它”类型降水一直被忽略,它具有什么物理含义也无从知晓。本文利用个例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十年夏季亚洲“其它”类型降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其它”类型降水样本中...
傅云飞刘鹏曹爱琴冯沙刘显通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降水积雨云
文献传递
高光谱大气红外探测仪探测及应用
极轨卫星的红外遥感空间分辨率高,且能够反演多种大气参数廓线,已经广泛应用于云、降水、水汽、气溶胶、地表和海表温度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使用的大气温湿廓线主要来自泰罗斯卫星上搭载的垂直探测器(Advanced TIROSOpe...
冯沙傅云飞
关键词:AIRSATOVS红外探测
文献传递
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夏季积雨云云砧
热带测雨卫星(TRMM)测雨雷达探测产品资料2A25中'其它'类型降水一直被忽略,它具有什么物理含义也无从知晓。本文利用个例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十年夏季亚洲'其它'类型降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其它'类型降水样本中包含...
傅云飞刘鹏曹爱琴冯沙刘显通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
文献传递
冬、夏季热带及副热带穿透性对流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文中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搭载的测雨雷达(PR)1998~2007年的探测结果,就热带及副热带地区穿透性对流的频次、条件降水强度及垂直廓线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对流和穿透性对流都主要发生在热带辐合带(ITCZ)、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亚洲季风区、20°N以南的非洲以及美洲等地区,它们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变化特征,而且陆地深对流更容易发展成为穿透性对流,但绝大部分地区的穿透性对流频次不超过0.2%。对穿透性对流条件降水强度的分析表明,热带及副热带大部分地区的穿透性对流条件降水强度在10mm/h以上,且洋面的条件降水强度要比陆地大,但由于其频次较小导致其对总降水的贡献并不大。尽管深对流和穿透性对流降水廓线的外形比较相似,但相同的高度,深对流的降水强度要比穿透性对流偏小,而且这种差异随海陆和纬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此外,热带地区(15°S~15°N)冬、夏季深对流和穿透性对流降水廓线都只存在较小差异,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刘鹏王雨冯沙李崇银傅云飞
关键词:测雨雷达降水频次降水强度降水廓线
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夏季积雨云云砧
傅云飞刘鹏曹爱琴冯沙刘显通李锐刘奇王雨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
基于ISCCP观测的云量全球分布及其在NCEP再分析场中的指示被引量:26
2010年
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已经积累了20多年的持续云观测资料,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具权威的全球尺度云量信息,为全面认识全球尺度云气候特征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长期稳定的ISCCP D2云量资料,文中系统地分析了全球尺度总云量以及高、中、低云云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球总云量均值为66.5(单位:%),其中洋面71.6,陆面55.9。全球云量分布极不均衡,且海陆差异显著,洋面局部云量最高可达90,而包括南极大陆在内的所有陆面区域多为云量低值中心。高云和低云全球分布形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陆面以高云为主,洋面低云相对较多。低云集中分布于太平洋东南部和东北部的近海岸地区以及南半球洋面,热带辐合带、南太平洋辐合带等大尺度强对流活动区内高云数量占优势。特别,在气候平均态上分离低云和高云区,并结合对NCEP再分析资料所提供环流背景场的分析,研究发现两类云所对应的垂直和水平风场具有明显的差异。高云区从低空到对流层顶为一致的强下降运动,低云区的中高层被上升气流所控制但近地面一般存在弱的上升运动。反映在水平辐散场上,两类云对应的辐散度在垂直方向上变化趋势相反,其中低云对应的典型背景场为低层辐散高空辐合。进一步考虑水汽因素,600与850hPa水汽通量散度差对低云(负差异)和高云(正差异)的云量空间分布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刘奇傅云飞冯沙
关键词:ISCCP云量NCEP环流特征
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夏季亚洲对流与层云降水雨顶高度气候特征被引量:32
2012年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的10年探测结果,对夏季亚洲对流降水与层云降水雨顶高度分布、雨顶高度与地表降水强度的关系、雨顶高度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和中国东部平原的多数(70%以上)对流降水雨顶高度分布在8—12和5—10km,其他地区分布在5—9km;陆面对流降水雨顶平均高度高于洋面。洋面和陆面层云降水雨顶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多在5—8km。夏季亚洲浅对流降水比例少,而深厚对流主要出现在中国东部平原、西南、印度次大陆西部至伊朗高原东部地区,比例约40%。洋面和陆面的弱对流降水的雨顶平均高度在7—8km,弱层云降水相应的雨顶平均高度多小于7.5km;陆面约90%的强对流降水雨顶平均高度在9km以上,而强层云降水雨顶的平均高度通常不超过8.5km。夏季亚洲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雨顶平均高度均随着地面平均降水率的增大而升高,两者遵从二次函数关系。对流降水及层云降水频次、强度和雨顶高度的日变化峰值分析表明,陆面这些参量的日变化强于洋面,并且三者的日变化基本同步。
傅云飞曹爱琴李天奕冯沙郑媛媛刘勇张爱民
关键词:星载测雨雷达降水
基于TRMM卫星探测的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和潜热分析被引量:62
2008年
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及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探测结果、GPCP降水资料,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和潜热特点。GPCP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降水主要集中在它的东南部,7月和8月雅鲁藏布河谷及其以东的横断山脉地区降水显著,平均最大雨强达7 mm/h;而TRMM测雨雷达(PR)探测结果指出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存在一降水大值区,强度近3 mm/h;GPCP给出的地表降水率较TRMM测雨雷达探测结果高出一倍以上;夏季高原西部的平均降水率小于4 mm/h(GPCP)/2 mm/h(TRMM PR)。TRMM PR探测的统计结果分析表明,高原降水云"雨顶"(Storm Top)较周边地区高出2 km^4 km,如同"塔"状分布。研究结果还指出因地表海拔高,TRMM PR的降水类型分类方法不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根据降水廓线的特征,文中定义了青藏高原三种降水类型:深厚强对流、深厚降水和浅薄对流,并通过标准化廓线方法,指出了不同类型降水廓线之间的差异及其与周边地区降水廓线的差异。文中还给出了高原夏季总潜热分布及平均廓线,指出了高原潜热平均廓线与周边地区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高原降水具有强烈的日变化,降水峰值出现在午后地方时16点左右,这些降水多以零散块状水平分布,而在垂直剖面上呈"馒头"状分布。统计结果还发现青藏高原上对流活动较周边地区活跃,高耸的对流活动所形成的"云塔"如同"天梯",使得低层大气中的高水汽含量和低臭氧含量空气向高空输送,进而造成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低层水汽大值区和臭氧低值区。
傅云飞刘奇自勇冯沙李跃清刘国胜
关键词:青藏高原TRMM卫星降水结构
季尺度副热带高压中心内降水分析
本文利用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GPCP-1DD降水资料,依据频次分析,研究了季节尺度副高中心内降水分布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副高中心内四季均存在降水,其中夏季副高中心降水频次为40~80%,而其它季节副...
冯沙傅云飞
关键词:降水副热带高压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