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守帅

作品数:25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冶金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4篇生物浸出
  • 3篇生物脱硫
  • 3篇铜矿
  • 3篇脱硫
  • 3篇污泥
  • 2篇单质硫
  • 2篇堆浸
  • 2篇多元评价体系
  • 2篇厌氧
  • 2篇氧化菌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光谱
  • 2篇元评价
  • 2篇三维荧光
  • 2篇三维荧光光谱
  • 2篇生活垃圾
  • 2篇生物堆浸
  • 2篇硫杆菌
  • 2篇耐受
  • 2篇菌种

机构

  • 25篇江南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无锡市城市环...
  • 1篇无锡市环境卫...

作者

  • 25篇冯守帅
  • 23篇杨海麟
  • 10篇王武
  • 8篇张玲
  • 4篇辛瑜
  • 4篇陈金才
  • 3篇高凯
  • 3篇冷云伟
  • 3篇康文亮
  • 2篇夏小乐
  • 2篇詹晓
  • 1篇陈旭升
  • 1篇杜海
  • 1篇刘婷
  • 1篇仝艳军

传媒

  • 8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食品与生物技...
  • 2篇现代矿业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油脂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硫氧化菌种脱除硫化物生成单质硫限制性因素优化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针对硫氧化菌种较为特殊的生化特性,优选其氧化硫化物生成单质硫过程的相关限制性因素,以提高该类菌种生成单质硫效率。【方法】采用一株典型脱硫菌Thermithiobacillus tepidarius JNU-2(T.tepidarius JNU-2)氧化硫化物生成单质硫。研究该菌株在以Na2S2O3为能源底物时的培养特性和脱硫性能,并结合单因素实验对菌株氧化硫化物生成单质硫的限制性因素进行优选。【结果】T.tepidarius JNU-2在以Na2S2O3为唯一能源底物培养时的μmax为0.207 h-1,最终生物量为4.0×106 cells/m L。98%的Na2S2O3在24 h时被消耗殆尽,此时单质硫产量达到最大值为0.8 g/L。随后单质硫逐渐被氧化利用,最终稳定在0.2 g/L。经过对该过程主要限制性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优化,确定最佳碳氮源、Mg SO4、Fe SO4和能源底物条件分别为:CO2、NH4Cl0.5 g/L、Mg SO4 0.5 g/L、Fe SO4 0.1 g/L和Na2S2O3 15.0 g/L。优化后的氧化Na2S2O3生成单质硫过程的最大生物量可达4.8×106 cells/m L,单质硫产量提升至1.14 g/L。相较于未优化之前,单质硫的产量提高了42.5%。【结论】优化该过程主要限制性因素可有效提高化能自养型T.tepidarius JNU-2氧化硫化物生成单质硫效率。
冯守帅计云鹤杨海麟
关键词:单质硫
铜耐受定向驯化强化嗜酸喜温硫杆菌浸出贫黄铜矿被引量:3
2019年
生物浸出贫黄铜矿后期,累积的Cu^2+会对微生物产生胁迫效应从而影响浸出效率,因此该类微生物的铜耐受性定向驯化变得非常关键。对嗜酸喜温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进行6个月铜耐受定向驯化,将出发菌株与驯化菌株在不同铜胁迫浓度下(0、1和3g/LCu^2+)纯培养及浸出贫黄铜矿,并比较分析关键参数变化。在纯培养体系中,3g/LCu2+胁迫下最高比生长速率(μmax)由驯化前0.21d-1(13d)提升至0.54d-1(10d)。在0、1和3g/LCu^2+浸出体系中,菌株驯化后铜浸出率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17.64%、70.93%及306.09%。扫描电镜(SEM)分析矿渣形貌差异表明伴随胁迫作用增强菌体对矿物腐蚀程度变弱,在相同铜胁迫水平下,驯化菌株浸出体系矿渣表面呈现更多潜在的吸附位点及明显腐蚀痕迹。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矿渣表面关键官能团变化,驯化菌株浸出体系的矿渣呈现更多含硫基团。X射线衍射(XRD)分析矿渣成分表明驯化菌株浸出体系中呈现较为丰富的铁硫衍生物如Fe3O4、FeS。综上,驯化后A.caldus具备较强抵御铜胁迫能力,在浸出体系中保持了更活跃的生化浸出效应,有望在类似的工业生物浸出过程中发挥其潜在优势。
崔亚铨冯守帅黄兴陈金才杨海麟
关键词:生物浸出铜胁迫
极端嗜酸硫杆菌高效筛选、高密度发酵及保藏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针对嗜酸硫杆菌极端特殊的生化特性,分别建立双层平板培养高效筛选方法和补料分批高密度发酵策略,并优选最佳保藏方法,以强化对该类菌种资源的利用和储备效率。【方法】分别采用以异养型微生物Sacchromyces ellipsoideu和Rhodotorula sp.为底层培养物的双层平板培养嗜酸硫杆菌,并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TEM)考察细胞形态差异。结合硫化矿培养基设计及单质硫补料培养策略,延长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对数期,提高比生长速率。分析不同保藏方法对嗜酸硫杆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采用异养微生物——Rhodotorula sp.作为底层培养物的双层平板培养法在缩减1/3检出周期的同时将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的检出率提高了3倍左右。TEM结果表明双层培养中细胞形态更为规则。采用基于Starkey-硫化矿培养基的补料分批发酵策略提高了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平均比生长速率,硫对生物量转化率和生产强度分别比分批培养提高31.1%和187.9%。4°C低温保藏方式更适于嗜酸硫杆菌的保藏,有效保藏期1–3月。【结论】Rhodotorula sp.为辅助培养物的双层平板培养法可有效提高嗜酸硫杆菌的筛选效率。设计的Starkey-硫化矿培养基结合补料分批培养策略可实现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高密度培养。简单高效的4°C低温保藏方式更适合于嗜酸硫杆菌的中短期保藏。
冯守帅杨海麟高凯陈金才计云鹤王武
关键词:菌种保藏
苯系物降解菌PseudomonasputidaSW-3的筛选及其降解苯的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以苯、甲苯和苯乙烯为唯一碳源,从工业石油废水中筛选苯系物降解菌,分析其降解特性,探讨底物间相互作用对降解情况的影响。【方法】经生理生化和16S r RNA基因分析进行菌种鉴定,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含量,通过细胞的疏水性、乳化能力、排油圈及透射电镜观察分析菌株降解特性。【结果】经鉴定该菌为Pseudomonas putida,命名为SW-3菌株。最适降解条件下,单位菌体对苯、甲苯和苯乙烯的最大降解速率分别为0.072、0.035和0.019 g/(L·h),苯系混合物的总降解率达79.99%。底物降解实验表明,苯可促进甲苯和苯乙烯的降解,而苯乙烯则能抑制甲苯的降解。菌株的吸附、摄取和降解特性的研究发现,菌株SW-3在自身分泌的表面活性剂的协助下以耗能的方式运输苯。【结论】菌株SW-3具有产生表面活性剂和降解苯系物的能力,且底物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显著影响菌株对不同底物的降解。
张燕可冯守帅杨海麟黄兴唐嘉鼎吴泉钱顾利星
关键词:苯系物恶臭假单胞菌生物降解相互作用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高效培养及浸出黄铜矿初探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向硫化矿培养基中补加FeSO_4的方式以维持Fe^(2+)浓度为4~8g/L,可使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浓在培养39h时达到6.25×10~8 cells/mL,并在比生长速率几乎不降低的前提下提高了转化率和生产强度。然后对低氧化还原电位下低品位黄铜矿的浸出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0d浸出,铜的浸出率可达28.5%,且此浸出过程中菌的能源物质是Fe^(2+)而不是硫化矿物。
康文亮杨海麟冯守帅张玲冷云伟王武
关键词: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补料分批培养黄铜矿生物浸出
脱氮除磷假单胞菌的筛选及定量检测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筛选具有较强脱氮除磷能力的细菌,建立结合S1酶保护分析的分子探针技术,以分析该菌在发酵过程中的数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缺磷培养基厌氧培养、富磷培养基好氧培养和硝酸盐还原产气实验进行脱氮除磷菌筛选。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结合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试验,鉴定筛选株。设计相应的16S rRNA探针组,建立结合S1酶保护分析的分子探针技术。【结果】筛选的菌株被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命名为LY10。菌株LY10在富磷培养基中好氧培养24 h,总磷去除率达90.01%。在反硝化聚磷培养基中培养48 h,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84.71%和89.37%。针对假单胞菌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了一组用于结合S1酶保护分析的分子探针Probe-P.sp,该探针具有很高的甄别灵敏度,能够将LY10与丛毛单胞属(Commonas)等5种细菌区分开;分子探针定量分析假单胞菌LY10,其细胞量与吸光值呈线性关系,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3~106 cells/mL,线性方程为:y=-0.967 87+0.372 99x(R2=0.996 7,n=5)。【结论】新筛的假单胞菌LY10的脱氮除磷能力较强,具有生物脱氮除磷的工业化应用潜质。所建立的结合S1酶保护分析的分子探针技术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良好,有望应用于混菌体系中的假单胞菌的定性定量分析。
杨继伟杨海麟冯守帅梁洪杰王武
关键词:RRNA
关于《生物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被引量:1
2016年
《生物技术基础》是生物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涉及面广,知识点较多,理论性强。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双语教学、多层次互动、展示及科研促进教学等复合的教学体系,可增强学生自主式和展示式学习的机会,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知识与技能互动,并贯穿始终。在此基础上,实施更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初步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对提高该类课程的学习效果和专业水平,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冯守帅夏小乐杨海麟辛瑜张玲王武
关键词:双语教学互动式教学多元评价体系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的原酒品质评价模型建立
2024年
酒厂的生产主要采用传统的“看花摘酒”工艺,依靠工人的主观经验进行评价。实际生产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接酒过程的不确定性,原酒品质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通过采集原酒样本并配制掺加不同浓度酒尾(0.0%~2.0%)的复合原酒,进行荧光扫描得到三维荧光光谱,建立物质变化与荧光数据变化之间的联系:采取切除散射、拉曼归一化、Savitzky-Golay平滑、去除异常值等方法进行光谱预处理,通过平行因子分析将其分解为四个互不相关的组分,结合单物质荧光光谱特点进行综合相似度分析,对各组分进行了初步鉴别。结果表明,大部分酸类和酯类物质的荧光光谱与组分二相关性更大,组分二的荧光特性受酸类和酯类物质影响更大;数据集大小由781×61×164简化为4×164,达到了数据降维的效果。建立了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对原酒品质进行评价,采取遗传寻优算法(GA)对支持向量机模型优化。GA-SVM模型较原始SVM模型性能有所提升,优化后的模型准确率由88.64%提升至95.45%,模型精确率由0.94提升至1.00。三维荧光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检测的有效手段对原酒质量进行评价,为酒厂摘酒过程实现在线检测提供支持。
孙雍荣权志熙丁林志冯守帅龙凌凤杨海麟
关键词:白酒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
硫化物废水形成生物脱硫污泥中单质硫的回收
2016年
针对生物脱硫污泥中单质硫回收困难的问题,以生物脱硫系统产生的污泥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生物硫污泥的特性。经过测定得到了如下结果:生物脱硫污泥中单质硫的含量为51.2%,蛋白质5%、Na^+8.32%、Ka^+7.47%、Mg^(2+)4.82%、SO_4^(2-)10.5%、Cl^-4.45%和灰分8.24%,单质硫被带电聚合物所包裹。根据污泥的特性,设计了一套高温溶解-低温析出的单质硫回收工艺。生物硫污泥和萃取剂(甲苯/四氯乙烯=5/95)在80℃下萃取30 min,萃取剂的用量为20 m L/g生物硫污泥,萃取完成后高温过滤,滤液在4℃下过夜保存,再次过滤析出的单质硫晶体。单质硫的回收率为91.2%,析出的单质硫纯度可达98%,可以直接用于其他工业。萃取剂重复使用5次后单质硫的回收率仍可达到79.6%。结果表明,高温溶解-低温析出法可有效从含硫化合物产生的生物硫污泥中提取单质硫。
计云鹤冯守帅陈金才詹晓杨海麟
关键词:单质硫萃取
微板核酸杂交检测芽孢杆菌属的方法建立
2015年
以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枯草芽孢杆菌为模式菌株,针对具有高保守性及特异性的16SrRNA设计一组核酸探针,建立了对芽孢杆菌属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新型的微板核酸杂交检测方法,优化了关键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当S1酶反应温度为42℃时,芽孢杆菌属检测探针能分开目标序列仅差一个碱基的近缘属。当捕获探针和信号探针工作浓度均为5nmol/L,与分析探针杂交温度都为50℃,杂交时间分别为60min和15min时,检测信号的强弱与细菌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能实现定量检测,灵敏度高达1.33×102cells/mL。本方法提供了一个快速定性定量的检测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于白酒发酵过程中芽孢杆菌属实时监测的潜力。
刘婷冯守帅辛瑜王武杨海麟
关键词:芽孢杆菌属RNA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