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基高
- 作品数:24 被引量:75H指数:4
-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miR-519d-3p靶向KPNA2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519d-3p对核转运蛋白α-2(KPNA2)的靶向作用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株U251、U87、T98G与正常胶质细胞株SVGp12,采用qRT-PCR与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miR-519d-3p与KPNA2的mRNA及蛋白表达。脂质体将miR-519d-3p mimics、si-KPNA2及其各自阴性对照转染入胶质瘤U251细胞;共转染分组:miR-519d-3p+pcDNA组(miR-519d-3p mimics与pcDNA共转染胶质瘤U251细胞),miR-519d-3p+pcDNA-KPNA2组(miR-519d-3p mimics与pcDNA-KPNA2共转染胶质瘤U251细胞)。MTT实验与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519d-3p与KPNA2的靶向配对关系,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519d-3p与KPNA2的作用关系。Western印迹检测CyclinD1、p21、p27、MMP-2、MMP-9、MMP-14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胶质细胞株SVGp12比较,胶质瘤细胞株U251、U87、T98G中miR-519d-3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KPNA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miR-519d-3p过表达后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促进p21、p27表达,而抑制CyclinD1、MMP-2、MMP-9、MMP-14表达;抑制KPNA2表达后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促进p21表达,而抑制CyclinD1、MMP-2、MMP-9表达;miR-519d-3p过表达同时上调KPNA2表达后部分逆转miR-519d-3p过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miR-519d-3p可通过负向调控KPNA2表达而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 胡德献孙衍昶冯基高莫业和
- 关键词:胶质瘤增殖迁移
- TSG101在人脑恶性胶质瘤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侵袭的关系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人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在人脑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肿瘤组织标本肿瘤组及同期因脑外伤入院的19例患者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使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临床样本中TSG101的表达水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测TSG101的表达与患者各临床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Western Bolt检测不同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TSG101的表达水平,选取表达最高的细胞在体外构建干扰TSG101表达的细胞系siTSG101组,Western Bolt及Real-time PCR进行验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Western Bolt结果示U251细胞中TSG101相对其他细胞高表达,体外成功干扰U251细胞TSG101的表达后其增殖能力在48h、72h出现升高(P<0.05)。Real-time PCR结果示恶性胶质瘤组织中TSG101的表达低于正常脑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示TSG101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无显著相关,与患者胶质瘤细胞分级存在负相关。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示干扰TSG101表达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 TSG101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并在胶质瘤的增殖侵袭过程中发挥抑制作用。
- 冯基高莫业和张彩彩徐鹏翔胡德献欧阳一彬刘达远
- 关键词:TSG101恶性胶质瘤增殖能力
- 电子健康素养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5
- 2020年
- 背景近年来电子健康素养在慢性病患者的管理中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关于电子健康素养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电子健康素养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分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Barthel指数(BI)、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HEALS)评价患者一般情况、健康行为、日常生活能力及电子健康素养,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中青年脑卒中患者HPLPⅡ评分;电子健康素养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16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4份,有效回收率为92.8%。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HPLP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付费方式、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病变性质及是否首次脑卒中患者HPLP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PLPⅡ评分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BI评分(r=0.498)、eHEALS评分总分(r=0.518)及其应用(r=0.524)、评判(r=0.509)、决策(r=0.497)维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BI评分及eHEALS评分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HPLPⅡ评分独立相关(P<0.05)。结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电子健康素养较差,健康行为水平为中等,且电子健康素养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独立相关。
- 戴春花王雪曾杏梅徐鹏翔冯基高
- 关键词:卒中中青年
- 急性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12月海口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22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事件相关性反刍性沉思问卷(ERR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得分为(13.65±4.69)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为(12.34±4.41)分。受教育程度高(β=-0.214)、家庭人均月收入高(β=-0.201)、领悟社会支持总分(β=-0.172)是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得分的不利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10.0%;受教育程度高(β=0.15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高(β=0.393)、领悟社会支持总分高(β=0.342)是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的有利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β=-0.118)是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的不利因素(P<0.01),可解释总变异的35.2%。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临床工作者应采取针对性干预,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促进患者由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向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转变,从而促进患者进行心理调适和疾病康复。
- 戴春花王雪曾杏梅徐鹏翔冯基高
-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领悟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
- 介入栓塞技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究介入栓塞技术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临床效果及患者认知功能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115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资料,其中经单纯弹簧圈栓塞71例,球囊辅助弹簧圈2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3例,同期收取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测试介入栓塞术前、术后认知功能以及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单纯弹簧圈栓塞组完全栓塞29例,大部分栓塞40例,部分栓塞2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组完全栓塞16例,大部分栓塞4例,部分栓塞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完全栓塞17例,大部分栓塞3例,部分栓塞3例。与单纯弹簧圈栓塞组比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组(χ~2=6.886 2,P=0.032 0)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χ~2=15.900,P=0.000 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组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0,P=0.026 2)。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情况:单纯弹簧圈栓塞组(24.0±0.2)分与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组(24.3±0.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38 6,P=0.000 0),单纯弹簧圈栓塞组(24.0±0.2)分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21.5±0.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84 8,P=0.000 0),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组(24.3±0.2)分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21.5±0.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00 2,P=0.000 0)。结果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明显高于单纯弹簧圈栓塞和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结论不同介入栓塞技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疗效满意,并对患者认知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更显著。
- 刘达远莫业和冯基高欧阳一彬
-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疗效康复
- BDNF/TrKB介导的突触丢失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远期认知障碍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介导的突触丢失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远期认知障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重锤打击法制作TBI模型,将小鼠分为Sham组、TBI组、TBI_OE_NC组、TBI_OE_BDNF组、TBI_Sh_NC组、TBI_Sh_BDNF组,每组40只。Sham组、TBI组分别在造模后1、3、5、7 d检测神经元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和突触体密度、BDNF、TrkB mRNA及蛋白表达。将OE_NC和OE_BDNF组腺病毒载体3μl注入承受单侧大脑皮质重锤打击的小鼠海马体,免疫荧光法检测BDNF、突触素(Synaptophysin)在小鼠海马体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TrkB、p-TrkB、突触蛋白(SYN)1、SYNA、突触后致密蛋白(PSD)95等蛋白表达水平,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能力。将TBI_Sh_NC和TBI_Sh_BDNF组腺病毒载体3μl注入正常小鼠海马体,免疫荧光法检测Synaptophysin在海马体中的表达,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能力。TUNEL法检测Sham、OE_NC和OE_BDNF组脑组织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磷脂酰激酶-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PI3K、p-AKT、B细胞淋巴瘤(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leaved-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d)3等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TBI组脑海马体神经元突触后致密物厚度(5、7 d)和突触体密度(3、5、7 d)显著降低(P<0.05)。TBI组BDNF、TrkB mRNA和蛋白水平随时间逐渐降低(P<0.05)。相较于TBI_OE_NC组,TBI_OE_BDNF组脑海马体中BDNF、TrkB、p-TrkB、SYN1、SYNA、PSD95表达提高,细胞凋亡水平降低,p-PI3K、p-AKT、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cleaved-caspased3蛋白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诱导BDNF-TrkB表达减少,进而抑制PI3K/Akt通路开启细胞凋亡途径,导致突触数量减少,损伤小鼠的远期认知能力。
- 孙衍昶冯基高欧阳一彬刘达远
-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
- CD39在胶质母细胞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及治疗潜力被引量:1
- 2024年
-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成人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异质性高、增长快速、侵袭性强,患者预后不佳。近年来,细胞表面酶CD39在GBM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CD39通过高效分解胞外ATP和ADP,生成免疫抑制性分子腺苷,显著影响抗肿瘤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CD39在调节GBM中多种免疫细胞(如MDSCs、TAMs、TILs、NKs和DCs)功能中的作用,探讨了针对CD39的治疗策略,包括抑制剂和抗体治疗的潜力,为GBM治疗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为开发更有效的GBM治疗方法提供了新视角,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 刘运运钱牧祝毓帅冯基高张超才赵建农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免疫调节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
- TSG101在人脑恶性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侵袭的关系
- 冯基高莫业和欧阳一彬刘达远孙衍昶冯昌奋
- 基于CBL原理的“三明治”教学在外科实习带教中的探索与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基于CBL原理的“三明治”教学在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选择2021年6月至2021年11月间在我院外科轮转的本科实习医师共48名,按照每组24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生采取基于CBL原理的“三明治”教学法教学,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的讲授式实习带教教学模式;分别对两组学生做专业理论、病例分析、操作技能考核及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量化评分;采用SPSS26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核、病例分析成绩及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得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基于CBL原理的“三明治”教学在外科实习带教中效果优于传统带教方法,可以促进理论课及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 徐磊张秀峰熊伟刘彦合冯基高张顺利宋韬
- 关键词:CBL
- 下调LSINCT5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增殖、迁移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下调LSINCT5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增殖、迁移能力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法构建稳定干扰LSINCT5的细胞株(U251 sh LSINCT5细胞),得到干扰效率高的sh LSINCT5 1#组、sh LSINCT5 3#组和转染GV248的对照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S)观察细胞培养0、24、48、72h时增殖能力变化,划痕修复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细胞黏附分子(E-cadherin)、紧密连接蛋白-1(Zo-1)、细胞骨架蛋白(Vimentin)表达,MTS法观察X射线仪下分别照射0、2、4、8 Gy后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sh LSINCT5 1#组、sh LSINCT5 3#组培养48、72 h时细胞增殖能力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sh LSINCT5 1#组、sh LSINCT5 3#组细胞的修复距离均较对照组短,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sh LSINCT51#组、sh LSINCT5 3#组E-cadherin、Zo-1表达高,Vimentin表达低(P均<0.05)。sh LSINCT5 1#组、sh LSINCT5 3#组在2、4 Gy剂量照射时细胞增殖能力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下调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LSINCT5的表达,能抑制细胞增殖、转移,并增强细胞放疗敏感性。
- 冯基高莫业和徐鹏翔胡德献欧阳一彬刘达远张彩彩
- 关键词:胶质瘤细胞迁移上皮间充质转化放疗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