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义雄 作品数:9 被引量:53 H指数:4 供职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经济管理 历史地理 农业科学 更多>>
重庆南川区旅游资源调查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对新的旅游发展背景和南川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进一步分析,调查了南川的旅游资源,着重分析了南川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冯义雄 朱丽东 杨凌强关键词:旅游资源 西安高陵M_S4.4地震天体引潮力和温度变化过程初探 被引量:1 2011年 对2009年11月5日西安高陵MS4.4地震的天体引潮力周期变化过程进行计算,并据该周期分析多源综合温度数据资料,提取地震过程的异常温度变化图像。结果表明:天体引潮力对地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诱发作用;震前温度发生明显异常,经历了起始增温-异常减温-温度恢复的演变过程。显示微震过程中天体引潮力作用明显,温度异常也有清晰反映,是地震热异常现象的有力证据,也是对利用热异常预测地震方法科学性的补充证实。 陈闻晨 叶玮 冯义雄 李黎霞 马未宇 赵虎关键词:地震 天体引潮力 温度变化 基于生存环境演变的良渚文化信息图谱 全新世环境变迁与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探讨全新世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对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及其发育环境一直是环境考古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 冯义雄关键词:良渚文化 环境变迁 文献传递 庐山JL剖面红土磁化率特征及古环境记录 被引量:23 2011年 江西九江庐山地区JL剖面红土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1.典型网纹红土的磁化率远小于弱网纹红土和棕黄色黄土-古土壤,数值上,棕黄色黄土-古土壤是网纹红土的2.33倍。剖面各层段频率磁化率均值变化于10.09%~13.71%,且与磁化率显著正相关,表明风化成土作用中形成的超顺磁性颗粒对红土磁性增强具有重要贡献。2.湿润气候和土壤渍水的假潜育环境下铁磁性矿物易于分解、转化、淋失,这可能是导致网纹红土磁化率异常偏小的主因。从而在剖面上磁化率与CIA变化趋势相反,两者峰谷波动又基本一致。3.结合ESR年代,JL红土磁化率沿剖面自下而上分为4个波动式增大的阶段,可与早更新世以来季风环流演变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转折期对应,记录了大尺度内的古环境变化信息。早更新世以来该区环境湿润程度波动式减弱,气候自中更新世以来由湿热向干冷转变。 朱丽东 姜永见 张明强 叶玮 李凤全 冯义雄关键词:第四纪 磁化率 古环境记录 浙江省全新世环境变化的文化响应 被引量:4 2010年 浙江省全新世古文明的诞生、发展和衰落与当时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全新世以来,气候变暖为古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浙江省先后出现了上山文化、小黄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人类文明的兴衰随着气候干湿冷暖的波动而变化,温暖湿润的气候促进山区等相对干燥地区人类活动的繁荣,湿热气候导致的水域扩大则抑制地势低平地区和沿海地区人类活动的发展,而相对干凉的气候则有利于地势低平地区和沿海地区文明的发展与演进,同时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不断增强,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逐渐提高. 叶玮 李黎霞 朱丽东 冯义雄 陈闻晨 董建博关键词:全新世 环境变化 内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6 2010年 依据内江市2002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对土地面积变化幅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了内江市土地利用类型总体的变化情况以及各县(市、区)之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差异。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0.0对内江市2002—2006年的社会经济系统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镇化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增加确定为引起内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通过这些驱动力因素对内江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论述分析,从中发现驱动力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内江市的实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和建议,从而实现内江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冯义雄 朱丽东 朱力 屈小斌关键词:土地利用 驱动力 良渚时期文化发展与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11 2011年 浙沪苏地区良渚考古资料和海平面变化研究表明,良渚文化的兴、盛、衰与5.5-4 ka B.P.期间海平面升降密切关联。5.5-4.9 ka B.P.,浙沪苏地区海平面处于高海面之后的急剧下降期,降幅约3.9 m,陆地生存空间扩大,加之气候温暖,良渚文化开始兴起,良渚人择高地而居,盛行干栏式建筑,遗址分布相对分散,从事稻作农业生产。4.9-4.3 ka B.P.,浙沪苏地区进入低海面时期,良渚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遗址数量增多,分布相对集中,并向外围地区扩展。此时气候干凉,水井大量出现、盛行地面建筑、稻作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社会等级分化,揭示出低海面促进了良渚文化的繁荣。4.3-4 ka B.P.,海平面回升,渐渐进入又一高海面时期,良渚先民生存空间缩小,文化分布范围相对压缩,且以台墩和坡地建筑为主,遗址数量较中期减少,海面回升的同时,洪涝灾害,异常降温等灾变加速了良渚文化的衰落。总体来讲,5.3-4.0 ka B.P.期间"海面下降-低海面-海面回升"的过程推动了良渚文化由兴起到繁盛再到衰落的演替过程。 朱丽东 冯义雄 叶玮 王天阳 李凤全 李黎霞关键词:良渚文化 海平面变化 全新世 第四纪加积型红土与下蜀黄土理化特征比较 被引量:9 2009年 加积型红土和下蜀黄土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常见的第四纪沉积物。测试了加积型红土的粒度、矿物与石英砂表面特征、磁化率、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理化指标,并与下蜀黄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积型红土与下蜀黄土在理化特征上具有整体相似性,显示风成特性,但较下蜀黄土经历了更为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同一剖面自下而上为加积型红土至棕黄色下蜀土的沉积序列,揭示了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风化成壤强度减弱、气候由湿热向干凉转变的趋势;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沉积年代相当的下蜀土风化特征差异反映了古环境变化的纬度效应。 伊继雪 朱丽东 姜永见 叶玮 袁双 李凤全 张明强 冯义雄 李建武关键词:下蜀黄土 古气候 第四纪 西南地区农业应对极端干旱研究初探 被引量:2 2010年 从大气环流动力效应、地形地貌效应和人类活动效应因素出发,对2009年末至2010年初我国西南地区极端干旱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西南地区农业如何应对极端干旱进行了初步探索,得出预防性措施和补救性措施相结合是农业有效应对极端干旱的最佳策略。 陈闻晨 李黎霞 冯义雄 叶玮 董建博关键词: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