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冉飞

作品数:15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植物
  • 3篇碳储量
  • 3篇冷杉
  • 3篇阔叶
  • 3篇峨眉冷杉
  • 2篇物候
  • 2篇利用效率
  • 2篇模拟增温
  • 2篇海拔
  • 2篇高山草甸
  • 2篇比叶面积
  • 2篇
  • 2篇草甸
  • 1篇典型植物
  • 1篇电容
  • 1篇电容式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定居
  • 1篇冬瓜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5篇冉飞
  • 10篇王根绪
  • 9篇杨燕
  • 8篇杨阳
  • 3篇常瑞英
  • 3篇朱万泽
  • 3篇张莉
  • 2篇孙守琴
  • 2篇肖瑶
  • 1篇周志琼
  • 1篇王文志
  • 1篇王长庭
  • 1篇戴冠华
  • 1篇宋创业
  • 1篇温韩东
  • 1篇于立忠
  • 1篇吴冬秀
  • 1篇罗辑
  • 1篇赵常明
  • 1篇李向义

传媒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山地学报
  • 1篇矿冶工程
  • 1篇草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数据...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大兴安岭演替初期泰加林灌草层典型植物开花物候与生长对模拟暖干化气候的响应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揭示暖干化气候变化趋势对演替初期泰加林灌草层植物开花物候和生长的影响,以东北大兴安岭演替初期泰加林灌草层(高度<50 cm)植物为研究对象,根据植物生活史,选择典型的早花植物圆锥薹草(Carex diandra)和水葡萄茶藨子(Ribes procumbens),中花植物杜香(Ledum palustre)及晚花植物齿叶风毛菊(Saussurea neoserrata),监测模拟增温和排水处理2年后其完整的开花物候及生长状况,以期为认识气候变化下泰加林火后植被恢复演替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模拟增温和排水处理后,早花植物开花温度限制的提早解除使其花期提前,而水分限制使得晚花植物花期呈延后趋势,这可能为中花植物提供更大的生态位空隙,使其开花数量趋向于增加,花期提前且呈延长趋势;2)模拟增温和排水处理后,圆锥薹草、杜香和齿叶风毛菊的盖度和频度均呈增加的趋势,以杜香最显著,而水葡萄茶藨子的盖度和频度均下降;3)模拟增温与排水处理对植物开花物候的影响无显著交互作用,但土壤水分降低影响部分植物生长对增温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开花物候对暖干化气候的响应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异,因植物开花功能群而异。早、中花植物花期趋于提前,晚花期植物花期趋于延后,一方面可能导致群落生态位变化,对种间竞争产生潜在影响,引发群落组成和结构改变;另一方面可能成为群落调节其整体物候,以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宋小艳王根绪冉飞杨燕张莉肖瑶
关键词:模拟增温火烧迹地
2003~2015年CERN植物物候观测数据集被引量:6
2017年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植物物候观测数据集是CERN生态站植物物候观测数据综合集成的产物,包含21个生态站2003~2015年660余个物种的物候观测记录。因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观测的物候期不同,本数据集被分为木本子集和草本子集。木本子集主要记录了芽开放期、展叶期、开花始期、开花盛期、果实或者种子成熟期、叶秋季变色期和落叶期等物候信息。草本子集则记录了萌动期、开花期、果实或种子成熟期、种子散布期和黄枯期等物候信息。另外,本数据集还包含生态站代码、年份、样地代码、样地名称、样地类别、植物种名、拉丁名等信息。本数据集可以为环境变化、碳循环、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宋创业张琳吴冬秀白帆冯静冯丽杜明武杜娟戴冠华李向义李以康李原理刘世忠倪建冉飞饶兴权唐建维王小亮温韩东颜绍馗于立忠张新厚赵常明周志琼
关键词: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植物物候环境变化碳循环
西藏高原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碳储量及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7
2016年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养分的基本载体,在养分循环中是连接植物与土壤的“纽带”,其碳库直接影响着土壤碳库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库。本文以西藏高原冷杉、云杉、高山松、云南松、高山栎、柏木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收获法对森林凋落物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凋落物碳储量随着龄级的增大而增加;凋落物碳储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在3200~3600 m碳储量最大,随后碳储量开始下降;林芝地区凋落物碳储量最大,其次是山南地区和日喀则地区,最小的是昌都地区。
杨阳王根绪冉飞常瑞英
关键词:凋落物碳储量海拔龄级
高山植物种子萌发、幼苗存活和定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9
2020年
高山植物的自然更新,是高寒山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维持以及群落生产力高低的重要前提条件。弄清其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响应特征,可为准确评估高山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的演变方向和格局提供数据支撑,并为探索内在的演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高山植物种子萌发、幼苗存活与定居的3个关键更新环节展开,综述了生物因素(植物自身因素、植物间相互作用、动物干扰、昆虫授粉等)和非生物因素(温度、水分、土壤性质等)对这3个关键环节影响的研究结果。在种子萌发阶段,极端干旱和高山积雪提前融化改变植物–传粉昆虫相互关系和营养结构网络。升温和降水增加促进植物种子萌发,升温能打破种子休眠改变种子生理状况,而增加土壤水分能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而温度过高和水分过多却对种子萌发产生阻碍作用,归因于温度高于萌发阈值造成高温胁迫,土壤水分过多产生病原体。幼苗存活和定居阶段,植食动物干扰和植物种间竞争对幼苗的存活和定居有利有弊,适当的动物干扰增加幼苗生长空间,资源贫乏山地的植物种间竞争促使幼苗相互协调共生,促进存活和定居。动物对幼苗的高强度取食和干扰及资源富足的区域植物种间竞争造成植物资源获取受阻,都抑制幼苗存活和定居。迄今为止,有关升温对高山植物幼苗存活的影响还存在争议(促进或者没有影响),但升温和增加降水可以促进幼苗生长的结论比较一致,这可能是更温暖湿润的土壤可以为幼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养分吸收利用。本文阐明了高山植物早期更新3个阶段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对其的影响,也指出了忽略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多重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不足,同时提出了需要继续深入探索的科学问题,以期为气候变化对高山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提供文献借鉴�
赵小祥王根绪杨凯冉飞杨阳杨燕
关键词:种子萌发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
模拟增温改变川西高山草甸优势植物繁殖物候序列特征被引量:8
2018年
以西南横断山区高山草甸优势植物种珠芽拳参(Polygonum viviparum)和银叶委陵菜(Potentilla leuconota)为研究对象,将其物候分为花芽期、开花期、凋谢期和种子成熟期4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开始、峰值和结束3个状态。采用开顶式增温箱进行模拟增温,连续增温4年后,于增温第5年的2016年生长季跟踪调查了模拟增温对珠芽拳参和银叶委陵菜的繁殖物候序列的影响,以探讨高山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结果显示,模拟增温后:1)珠芽拳参各物候阶段的持续时间缩短;除凋谢阶段起始、结束期延迟外,其他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各阶段的过渡期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繁殖周期缩短;2)银叶委陵菜各物候阶段的持续时间延长;凋谢期结束前各状态(除开花峰值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提前;各阶段过渡期对增温的响应不一致,繁殖周期延长。结果表明:完整的繁殖物候序列能更准确地反映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应对策略存在种间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进一步改变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
张莉王根绪王根绪冉飞肖瑶肖瑶杨燕
关键词:高山草甸
二氧化氯氧化法处理含氰废水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针对某含氰含铜废液,采用二氧化氯氧化法脱除废液中氰,再用硫化法沉淀回收溶液中铜。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氧化法除氰合理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5℃、溶液初始pH=9.5、反应时间60 min、二氧化氯气体流速60 mL/min,此时除氰率达到96%以上;硫化沉淀法回收除氰后液中的铜,合理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60 min、溶液初始pH=3、搅拌速度300 r/min、硫化钠用量为理论量3倍,此时沉铜率达到93%以上。
白雪松冉飞孙守琴常瑞英
关键词:含铜废液含氰废液二氧化氯脱氰硫化法
川西亚高山-高山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放牧强度的海拔梯度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为明确川西高山-高山草甸植物多样性和放牧强度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为该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川西地区贡嘎山东北坡雅加埂峡谷地带,沿海拔3000-4400 m范围内设置7个亚高山-高山草甸研究样地作为研究对象,以铁丝笼模拟围栏放牧,调查其笼内外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获取逐月地上生物量,采集土壤样品并分析土壤有机质(SOM)、总氮(TN)、总磷(TP)、有效氮(AN)和有效磷(AP)含量.结果显示: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均匀度指数随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丰富度指数在海拔梯度上呈明显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海拔3850 m样地;放牧强度随着海拔升高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草地实际载畜量并未超过理论载畜量;冗余分析结果显示表层土壤有效氮和总磷含量是影响亚高山-高山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非生物因子,放牧干扰对该区域植物群落多样性没有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增加表层土壤中的氮含量有助于维持山区草地的多样性,同时盈余的载畜量允许当地扩大发展畜牧业,以增加当地牧民的经济收入.(图4表1参46)
曾芳王根绪张莉杨凯唐川川赵小祥吕雅琼段宝利冉飞张社梅杨阳杨燕
关键词:放牧强度海拔梯度
贡嘎山高山林线动态与生理形成机制被引量:5
2017年
作为典型的生态交错带,高山林线因其特殊的结构、功能及对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贡嘎山高山林线动态,林线峨眉冷杉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基于贡嘎山地区现有的峨眉冷杉、川西云杉、川滇高山栎3个林线树种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测定,探讨了贡嘎山高山林线形成生理机制,贡嘎山地区林线树木可能遭受冬季碳限制,"碳源与碳汇"的平衡关系影响高山林线的位置与分布,生长在高山恶劣环境条件下林线树种的发育和幸存,不仅依赖于最小需求的NSC浓度,而且要求冬季高于3的可溶性糖:淀粉比率,以成功越冬和维持其正碳平衡;指出了今后应重点关注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尺度高山林线动态长期观测与模拟、高山林线树木对极端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高山林线森林植被碳源-汇关系的长期监测等研究。
朱万泽冉飞李迈和王文志贾敏
关键词: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全球变化
贡嘎山林线峨嵋冷杉叶片功能属性特征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以贡嘎山东坡、西坡和东北坡四处林线峨眉冷杉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了叶片比叶面积(SLA)、全氮(N)、全磷(P)、全碳(C)和碳同位素,并结合林下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有效氮(AN)、有效磷(AP)含量,从叶片化学计量特征、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角度,试图利用植物叶片功能属性探讨林线植物峨眉冷杉的现存可能机制。结论显示,环贡嘎山林线峨眉冷杉林线的叶片N∶P均低于10,说明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N限制;林线处相较于低海拔林下土壤有更低的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磷,以及更低的比叶面积(SLA),说明该区域冷杉的分布和生长可能受到可获取的土壤养分限制,峨眉冷杉生长转向资源保守型,减缓生长以适应可利用资源贫瘠的环境。研究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土壤养分利用状况和植物本身的资源利用策略也是影响贡嘎山林线峨眉冷杉生长和分布一个不容忽视的可能潜在因子,在未来模型碳估算中应当予以考虑。
赵小祥王根绪彭阿辉张莉冉飞冉飞杨阳
关键词:峨眉冷杉林线土壤养分比叶面积碳同位素
雨雪自动分离监测记录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雪自动分离监测记录装置,由漏斗、环形孔板、电容式雨雪识别传感器、电容式雨雪识别传感器信号调理模块、电加热片、翻斗、干簧管开关、单片式数据记录器、电源、壳体和底座组成。在圆筒状壳体的上部放置漏斗,漏斗的下...
李春杰王根绪郭仕利杨燕冉飞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