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宇翔

作品数:1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军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伊斯兰
  • 2篇全球治理
  • 2篇主义
  • 2篇军事
  • 2篇军事行动
  • 2篇考论
  • 2篇角色
  • 2篇共同体
  • 2篇巴以问题
  • 2篇一带一路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参与
  • 1篇动因
  • 1篇新人
  • 1篇新闻
  • 1篇新闻记者
  • 1篇叙利亚危机
  • 1篇选举
  • 1篇沿线环境
  • 1篇伊斯兰国家

机构

  • 16篇北京第二外国...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建材国际贸...

作者

  • 18篇侯宇翔
  • 1篇董艳丽

传媒

  • 3篇世界宗教文化
  • 3篇西亚非洲
  • 2篇阿拉伯研究论...
  • 1篇当代世界
  • 1篇新华月报
  • 1篇俄罗斯东欧中...
  • 1篇北京教育(高...
  • 1篇阿拉伯世界研...
  • 1篇对外传播
  • 1篇韩国研究论丛
  • 1篇军事政治学研...
  • 1篇新丝路学刊
  • 1篇国别和区域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伊斯兰合作组织及其参与全球治理成效
2019年
伊合组织在五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顺利实现了全球治理角色的转型,逐步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体之一。与此同时,伊合组织在国际社会的角色意识不断增强,其参与全球治理的成效逐步凸显。本文分析了伊合组织全球治理理念,评估了其在地区安全、经济合作、全球反恐、反“伊斯兰恐惧症”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探讨伊合组织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的意义和前景。
侯宇翔
关键词:全球治理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中国的中东政策
2020年
党的十八以来,面对新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积极主动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思想、逐步形成了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阿拉伯之春”之后的中东正值动荡、转型与变革之中,中东社会对于稳定与发展的诉求愈发强烈。因此,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外交契合迎来了重要机遇期。随着国家地位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的中东政策体现在运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的实践之中,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抓手,是中国向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经验、贡献中国方案的重要平台。
李桂群侯宇翔
“一带一路”下中国—伊合合作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
2017年
中国与伊合组织的交往呈现起点高、渠道多元以及共同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特征。双边交往包括官方和民间两个渠道,但官方交流明显更为主要,民间交流一方面受官方的指导,另一方面规模也十分有限。"一带一路"提出后,中国与伊合组织的合作交流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主要是基于"丝绸之路"与穆斯林民族的天然资源、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精神文化和发展需求的互适性两个方面。中国和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关系历史悠久,中国同伊合组织交往和谐,但双方的挑战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观念和利益两个方面。观念上,伊斯兰国家将中国定位为"超级大国",对中国在很多方面抱有极高的期待,西方炮制的"中国威胁论"和"伊斯兰恐惧症"在双方之间互有负面影响。利益上,双方基于对各自政治、经济利益的考量,存在触碰对方政治底线的可能。对中国而言,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巨大差异也是中国和伊合组织开展共治路径探索的重要挑战。
侯宇翔
关键词:一带一路全球治理
俄美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博弈及其新发展
2021年
叙利亚危机爆发10年来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之一。回顾以俄、美为首的两大阵营围绕延续巴沙尔政权、解决化学武器和反恐问题以及叙利亚政治重建四个方面展开的竞逐,可以发现目前叙利亚局势已基本稳定。普京不遗余力地支持叙利亚政府军使俄罗斯在大国博弈中取得主动权,保证巴沙尔政权的延续使叙利亚成为俄罗斯中东战略的重要支点。由于叙利亚在美国中东战略布局中的价值不及伊拉克,美国不想投入过多资本,另外由于美国缺乏一套完整对叙政策,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表现得犹豫不决、谨慎克制,导致美国在叙"政权更迭"意图落空,在叙利亚局势中处于下风。拜登政府上台后试图将美国中东外交拉回到奥巴马时期的轨道,重新回到叙利亚棋局的博弈中,最小限度地参与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在未来叙利亚问题上俄强美弱的态势将长期维持,库尔德问题、极端主义和难民问题等都会给叙利亚重建带来巨大挑战,危机在短期内仍无法找到根本解决方案。
侯宇翔李圣辉
关键词:政治重建
赛莱菲主义在土耳其的传播与挑战
2018年
近年来,赛莱菲主义的全球传播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而从土耳其社会发展看,受到伊斯兰教逊尼派哈乃斐教法学派和马图里迪教义学派影响,后又经共和制度、西方哲学思想以及世俗主义的洗礼,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苏菲社会组织形式。由此,过去30多年来,赛莱菲主义者虽通过出版书籍、新媒体推介等多种宣传方式及受到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土耳其部分地区得以传播,但基于历史遗痕、教义本身的严苛性以及"圣战赛莱菲"的负面效应,赛莱菲主义在土耳其的崛起还很遥远,在土耳其苏菲社会也很难有所发展。
伊玛德.卡杜里侯宇翔李圣辉
阿拉伯记者迈尔旺·苏达赫看中国
2012年
阿拉伯国家新闻记者是阿拉伯媒体以及阿拉伯舆论的主要工程师,同时在阿拉伯国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作为中国的踏实朋友,阿拉伯国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作为中国的踏实朋友,阿拉伯国家的资深媒体人迈尔旺·苏达赫笔耕不辍地介绍和描绘着中国。
侯宇翔董艳丽
关键词:阿拉伯国家新闻记者迈尔社会地位朋友
圣战式“吉哈德”的三维考论被引量:1
2016年
"吉哈德"是一个伴随着伊斯兰教的诞生而出现的宗教概念,同时其内涵和外延也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近代以来以"吉哈德"为口号的各种"圣战"和恐怖活动却又给这一概念造成了消极影响。本文利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古兰经》原典中"吉哈德"的含义解析和分类,梳理各历史时期对圣战式"吉哈德"含义的演变过程,探讨现实状况下圣战式"吉哈德"的思想嬗变及对其的工具化诠释。
侯宇翔赵九之
关键词:伊斯兰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要注重沿线环境的“伊斯兰属性”
2016年
伊斯兰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伊斯兰国家的"伊斯兰属性"对现实中中国和伊斯兰国家间相互需求的对接至关重要。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应该也必须认知、理解沿线国家在地域状况、民族构成、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文化风俗的不同,从而寻求该战略的适应性落地路径。因此,梳理和廓清“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伊斯兰因素"的构成和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该战略落地对接后发挥可持续效应的重要基础。
侯宇翔
关键词:伊斯兰国家文化风俗民族构成世俗生活伊斯兰文化
新海洋政策下土耳其出兵利比亚及其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土耳其历史上曾在地中海、黑海和红海等海域建立过强大的海上势力。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土耳其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发展,东地中海勘探发现大量天然气,全球性大国和地区强国在该地区利益争夺加剧。蛰居大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土耳其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提出“蓝色家园”理念,制定新海洋政策,努力扩大海洋版图,与地区和国际势力对抗,大力维护自身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土耳其为扩大海上势力,加强了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与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签订海洋和军事协议,并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以此与欧盟、俄罗斯和埃及等国际和地区势力抗衡。东地中海版图的重构或将演变为长期冲突的开端,未来出现军事紧张局势或开展基于新局势的国际谈判等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侯宇翔
关键词:军事行动
美国在叙利亚危机上的战略布局及其角色定位被引量:1
2016年
叙利亚地处中东地区的中心地带,一直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注焦点。随着2011年年初叙利亚内战的爆发,美国在中东的战略优势进一步被削弱。因此,美国为维护自身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不惜借叙利亚危机发力。本文以美国对中东的战略性布局为切入点,首先回顾了美国在叙利亚危机之前对中东及叙利亚的政策规划和战略调整,廓清美国对待此次危机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归纳美国的战略出发点和着力点,从而分析美国在此次危机中的角色定位。
侯宇翔叶萌
关键词:叙利亚危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