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琳玲

作品数:31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综合征
  • 7篇动脉
  • 6篇血管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5篇梗死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影像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老年
  • 4篇急性
  • 4篇磁共振
  • 3篇蛋白
  • 3篇抑郁
  • 3篇神经功能
  • 3篇神经功能康复
  • 3篇帕罗西汀
  • 3篇卒中后
  • 3篇疗效

机构

  • 24篇丽水市中心医...
  • 5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丽水市中医院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1篇余琳玲
  • 13篇黄跃金
  • 13篇蔡学礼
  • 10篇邬至平
  • 7篇邱伟文
  • 6篇程伟进
  • 5篇陈洁芳
  • 4篇陈建军
  • 4篇王苑华
  • 3篇卢晔芬
  • 3篇陈建军
  • 3篇杨鸿群
  • 3篇李珊
  • 2篇车振勇
  • 2篇曾婷婷
  • 2篇陈洁芳
  • 2篇饶杰
  • 1篇彭潇
  • 1篇周晓红
  • 1篇高明

传媒

  • 3篇实用神经疾病...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临床医学
  • 2篇药物流行病学...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江西医药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2006年浙...
  • 1篇全国高血压与...
  • 1篇第九次全国神...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性痴呆与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颈内动脉(ICA)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VD患者及非痴呆患者各40例,行头颈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明确有无ICA狭窄及狭窄率,分析两组ICA狭窄例数及狭窄率的关系。结果 40例VD患者,有29例检出颈内动脉狭窄,平均狭窄率为(67.8±7.34)%,高于非痴呆患者[(45.7±6.9)%,<0.05];两组ICA狭窄患者中,左侧狭窄共24例,VD组22(91.7%)例;右侧狭窄者有13例,VD组8(61.5%)例;双侧均狭窄者1例,为VD组。结论 VD患者的ICA狭窄的发生率较高,狭窄程度较严重,早期应积极干预治疗。
邬至平蔡学礼陈洁芳余琳玲饶杰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颈内动脉
帕罗西汀联合西比灵预防更年期偏头痛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西比灵对更年期偏头痛发作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0例更年期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帕罗西汀联合西比灵为治疗组,单用西比灵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结果上述两项头痛指标在2组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偏头痛发作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尚能明显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结论帕罗西汀联合西比灵对预防更年期偏头痛发作优于单用西比灵。
余琳玲
关键词:偏头痛帕罗西汀西比灵
呋喃唑酮致多发性神经病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对我院1998年7月~2007年7月收治的由呋喃唑酮所致的多发性神经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均因胃肠疾病服用呋喃唑酮,以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服药后出现多发性神经病的时间为3周~13月,平均1.8月。29例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运动传导速度(MCV)减慢。B族维生素等治疗2月,治愈3例(8.4%),好转18例(50%),无效13例(36.1%),2例放弃治疗。
余琳玲陈洁芳黄跃金
关键词:呋喃唑酮多发性神经病
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时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记分(NIHSS)量表测定。结果:治疗后14d氯吡格雷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d治疗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对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
余琳玲蔡学礼李珊
关键词:脑梗死氯吡格雷超敏C反应蛋白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MRI与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MRI在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重要性及MRI表现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对22例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2例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表现为急性根痛、分离性感觉障碍、肢体瘫痪等,MRI主要表现为损害平面T1W低信号或等信号、T2W高信号,横断面平扫多数信号偏于脊髓腹侧,与脊髓前动脉供血区域一致,损害平面基本与临床定位符合,多数病例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结论MRI检查已逐渐成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诊断的最重要检查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蔡学礼高明黄跃金余琳玲
关键词:脊髓前动脉综合征MRI检查动脉硬化皮质脊髓束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美国AT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对急性脑梗死组(120例)和对照组(45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82.5%,对照组为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分叉处;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非梗死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浆纤维蛋白原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黄跃金杨鸿群邬至平陈建军余琳玲蔡学礼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检查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
脑血管造影后双侧枕叶梗死致皮质盲1例被引量:1
2008年
蔡学礼黄跃金余琳玲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枕叶梗死皮质盲入院查体视力下降
副癌性亚急性小脑变性4例追踪观察报告被引量:1
2005年
副癌性小脑变性(PCD)又称副肿瘤性小脑变性,是由恶性肿瘤引起的一种神经系统综合征.Brouwen首先作了描述,但到1938年才认识到与肿瘤的关系[1].主要表现为亚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可伴眼球震颤、复视及构音困难等.多数病人脑脊液有淋巴细胞和蛋白增高,头颅CT或MRI早期正常,后期显示弥漫性小脑萎缩,相关肿瘤主要是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肿瘤抗原引起的自体免疫反应有关[2].由于PCD可出现于癌肿诊断前数月甚至数年,故易误诊.现报告本院收治的4例.
邱伟文余琳玲郑荣远
关键词:恶性肿瘤淋巴细胞脑脊液
帕罗西汀联合氟桂利嗪防治更年期偏头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氟桂利嗪防治更年期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更年期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帕罗西汀联合氟桂利嗪为研究组,单用氟桂利嗪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的变化,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共观察8周。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每周偏头痛发作次数(0.5±0.3)比治疗前减少(1.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P<0.01);偏头痛持续时间(h/次)比治疗前短(2.7±0.7,7.6±3.1,t=11.9,P<0.01)。治疗8周末,对照组发作次数也比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0.3,2.7±0.7,t=8.0,P<0.01),偏头痛持续时间(h/次)比治疗前短(2.7±0.7,7.4±3.1,t=11.5,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t=3.7,P<0.05),两组偏头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HAMD和HAMA低于对照组(HAMD:5.9±1.8,8.7±2.3,t=7.3,P<0.01;HAMA:4.9±1.7,8.8±2.1,t=11.2,P<0.01)。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氟桂利嗪对预防更年期偏头痛发作优于单用氟桂利嗪。
余琳玲卢晔芬李珊
关键词:偏头痛帕罗西汀氟桂利嗪
脑干病变的眼球运动障碍BAEP MRI临床分析
2004年
余琳玲王苑华
关键词:脑干病变眼球运动障碍BAEPMRI磁共振成像脑干诱发电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