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荣华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 低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性能
- 2012年
- 以甲醛水溶液、碘甲烷以及烷基伯胺为原料合成了疏水基链长不同的3种三聚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3,5-三(十二(或十四、十六)烷基)-1,3,5-六氢三嗪碘化铵盐,记作B12、B14、B16,同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低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B12、B14、B16具有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值(分别为3.91×10-4mol/L、5.98×10-4mol/L和5.57×10-4mol/L)和较低的临界表面张力γcmc值(分别为30.63 mN/m、45.79mN/m和50.99 mN/m);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Ccmc值和γcmc值分别为1.2×10-2mol/L和39.0 mN/m。所合成表面活性剂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相比具有更高乳化能力。在同系表面活性剂中,随着疏水碳链的增长,其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减弱,乳化性能增强,泡沫性能减弱。
- 何荣华李华斌马晓艳刘露黄磊
- 关键词:低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疏水基乳化性能
- 非均质变异系数对聚合物驱各小层驱油效果及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油层非均质变异系数(V_k)对各单层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V_k下,特别是V_k≥0.3时,高渗透率层位的最终采出程度高(61%~62%),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低(5%OOIP~15%OOIP)。当V_k为0~0.3即油层相对均质时,由于水驱波及效率高,各小层的最终采出程度基本相同,约为62%。随着V_k的增大,高渗透率层(第6、7小层)采收率增幅分别从15.71%OOIP和16.27%OOIP降至13.78%OOIP和6.47%OOIP;中高渗透率层(第4、5小层)采收率增幅保持上升趋势,从14.68%OOIP和15.14%OOIP分别增至30.35%OOIP和23.52%OOIP;中低渗透率层(第1、2、3小层)的则先增加后降低。当全区综合含水98%时,总是高渗层进入的聚合物溶液多,含水率高;低渗层进入的聚合物溶液少,含水率低。剩余油主要存在于渗透率相对较低层(第1~4层)。第2~4层进入的聚合物溶液分别占该小层孔隙体积的17%、22%和28%,占全区注入量的5%、7%和10%。第2~4小层是该方案条件下,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贡献层位。
- 刘露孙长红李华斌何荣华牛忠晓
- 关键词:聚合物驱小层动态特征驱油效果含水率
- 河间东营油藏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 截止到2005年6月,河间东营油藏累计生产原油193.79×104t,综合含水79.8%,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9.4%。该区块仍然有60%以上的原油未被采出,具有开展三次采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潜力。由于油层温度高(90℃)...
- 何荣华
- 关键词:驱油效果数值模拟采收率
- 驱油微生物被引量:4
- 2011年
- 从华北油田采出液分离得到一株采油菌LQ1。实验表明,该菌株能降低原油的含蜡量、凝固点、粘度、界面张力和发酵液的pH值,含蜡量从32.4%降至28.5%,凝固点从36℃降至31℃,粘度从151.5 mPa·s最终降为79.4 mPa·s,界面张力13.6 mN/m降为8.4 mN/m,pH由7.2降为6.1。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该菌株能大幅度提高高温稠油藏的原油收率,对四个油藏采收率提高幅度分别为3.2%、6.8%、9.4%和11.5%。该菌株经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 龙烈钱李华斌黄磊何荣华李晓蔓
- 关键词: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实验华北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