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玉媚

作品数:71 被引量:371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农科院院长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农业科学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茶树
  • 12篇品系
  • 12篇乌龙茶
  • 11篇新品系
  • 11篇红茶
  • 9篇选育
  • 9篇茶品
  • 8篇适应性
  • 7篇香气
  • 6篇性状
  • 6篇化学组成
  • 6篇茶树品种
  • 5篇栽培
  • 5篇高香
  • 5篇茶品质
  • 4篇新品系比较
  • 4篇生化成分
  • 4篇生物学
  • 4篇生物学性状
  • 4篇品比

机构

  • 68篇广东省农业科...
  • 5篇中山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广东省农业厅
  • 1篇广东省平远县...

作者

  • 70篇何玉媚
  • 66篇李家贤
  • 44篇黄华林
  • 23篇晏嫦妤
  • 21篇乔小燕
  • 19篇苗爱清
  • 18篇吴华玲
  • 10篇陈栋
  • 8篇赵超艺
  • 5篇卓敏
  • 5篇庞式
  • 5篇赖兆祥
  • 5篇叶创兴
  • 4篇李成仁
  • 4篇黄国资
  • 4篇吴利荣
  • 4篇宋晓虹
  • 4篇胡海涛
  • 4篇黄国滋
  • 3篇吴家尧

传媒

  • 20篇广东农业科学
  • 18篇广东茶业
  • 10篇广东茶叶
  • 3篇茶叶科学
  • 3篇茶叶科学技术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 1篇园艺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2008年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1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茶多酚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与品质性状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对优选5号、优选8号、优选9号等3个杂交育成的高茶多酚茶树的生化成分与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茶树品种一芽二叶的生化成分含量丰富,芽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云南大叶,其中茶多酚含量比云南大叶高8.70%~10.03%,芽叶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表现为夏茶>春茶>秋茶,儿茶素含量表现为夏茶>秋茶>春茶,咖啡碱、氨基酸含量表现为春茶>夏茶>秋茶,3个品种均适制高档红茶;此外,3个高茶多酚茶树品种的鲜叶产量特别高(比云南大叶高34%以上)、栽培适应性强(移植成活率达97%以上)。
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晏嫦妤卓敏乔小燕
关键词:茶多酚品质性状生化成分适应性
茶树新品种区域性试验报告被引量:3
1997年
为考察茶树新品种的适应性及经济性状表现,于1985年从省茶科所引进无性系新品种11个,在湛江平岭建立品种区域试验示范区,以期通过试验,为茶叶生产推广良种提供依据.兹将6年来的试验结果作如下报告.
李卓金李家贤何玉媚
关键词:茶树土壤养分
全文增补中
茶树新品系比较试验总结报告被引量:2
1997年
本试验经1985年以来的8年研究表明,云大淡绿、英红5号、英红6号、英红10号、云大单株5号、风庆3号等6个无性系均属乔木型大叶种。表现发芽早。芽叶黄绿色、茸毛多或特多。生长势强,丰产性状突出。六年品比平均1/15公顷年产干茶119.~193.5公斤,比云南大叶增产10.4~79.3%。
李家贤曾佛桂苗爱清何玉媚林友欣
关键词:茶树新品系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
全文增补中
高咖啡碱品种的生物学性状与化学品质特征的研究
咖啡碱是茶叶品质的特征成分之一,茶叶中的含量大多在3~5%左右。据统计,全国育成的300多个品种(系)中春茶含量达6%的仅占0.7%。咖啡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从而起到提神、利尿等多种作用和疗效。
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
关键词:咖啡碱生物学性状茶叶品质
茶树苗圃化学除草试验报告被引量:1
2002年
我省农作物化学除草始于60年代,到80年代,应用已相当广泛,化学除草面积已达到1000多万亩,其中早地面积300多万亩,对减轻人工除草劳动强度、防治草害、降低成本、增产增收起到良好的作用.
李家贤吴利荣何玉媚方华春苗爱清
关键词:茶树苗圃化学除草
英红6号红茶香气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6
2009年
对英红6号红碎茶香气化合物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英红6号红茶香气由醇、醛、酮、酯、内酯酸及未知物等7类42种化合物组成,在已鉴定的37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香气总物质的59.9%;该红茶中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含量与国家级茶树良种云南大叶十分相近,其香气特征与感观审评结果亦完全吻合。
李家贤何玉媚黄华林卓敏晏嫦妤乔小燕
关键词:红茶香气物质化学组成
广东茶树群体品种品质成分差异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对16个有代表性的广东地方群体茶树品种的品质成分包括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组分等进行了测定,比较各群体品种间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南昆山白毛茶中的茶多酚含量(46.62%)和儿茶素含量(21.722%)最高,东源上莞茶、清远笔架茶、惠阳小叶茶、兴宁官田茶、高州白心茶等品种的氨基酸含量均较高,这些群体品种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研究的重要茶树品种资源,同时也可以用作培育优质茶树品种的育种材料。
晏嫦妤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赵超艺唐颢凌彩金
印度阿萨姆亲缘杂交种“秀红”红茶香气化学组成研究被引量:10
1998年
用GC/MS技术分析了印度阿萨姆亲缘自然杂交后代新品种“秀红”红碎茶香气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其香气物质有醇、醛、酮、酯、内酯、酸、含氮化合物及未知物等8类44种.在已鉴定的38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约占香气挥发油总量的64%,其中萜烯醇含量为51%,以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反)—2—已烯醛、苯乙醛、水杨酸甲酯、(顺)—3—已烯醇、橙花叔醇、正已醛、2—苯乙醇等化合物为主体特征.与中国云南大叶种比较,红茶香气特征成分差异较小,而对红茶花香起主要作用物质含量高,差异较大,总含量丰富而协调.
苗爱清李家贤何玉媚
关键词:香气化学组成
不同遮荫材料育苗试验
2003年
短穗扦插育苗,必须适度遮荫,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以利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成活生长.本试验根据广东英德的气候特点,探索几种不同遮荫材料的育苗效果,为育苗生产提供参考.
李家贤何玉媚吴利荣苗爱清吴家尧黄国资
关键词:育苗扦插苗圃含水量气候生长性状
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对近年来发展的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ACGM、SRAP、TRAP、SCAR、RSAP及SCoT的原理、特点进行介绍,综述这些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在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晏嫦妤李家贤黄华林吴华玲乔小燕何玉媚
关键词:SRAPTRAPSCAR分子标记茶树种质资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