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盈菊
- 作品数:13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周血线粒体DNA、miR-223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线粒体DNA、miR-22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9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单器官障碍组和多器官障碍组、休克组和非休克组,依据临床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另选4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受试者外周血线粒体DNA以及miR-223水平,同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外周血线粒体DNA以及miR-223高于对照组(P<0.05);多器官障碍组两指标水平均高于单器官障碍组(P<0.05),休克组患者两指标水平高于非休克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外周血线粒体DNA、miR-223水平及其联合用于评估患者多器官障碍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76、0.777、0.860,两指标单独及其联合用于评估脓毒症休克AUC值分别为0.717、0.644、0.773;死亡组患者外周血线粒体DNA、miR-223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两指标单独及其联合用于预测患者临床转归AUC值分别为0.867、0.556、0.966。结论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线粒体DNA、miR-223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和临床转归情况密切相关,两指标联合有助于提高其在疾病严重程度评估价值和临床转归预测价值。
- 马海艳刘学文付盈菊吴雅坤
- 关键词:脓毒症疾病严重程度临床转归
- 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634位点及白细胞介素8(IL-8)-25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血清IL-6、IL-8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风险的关系;分析IL水平与其编码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132例NSCLC患者(NSCLC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期1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为基础的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技术检测IL-6-634C/G及IL-8-251T/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随机选取10%进行基因测序验证,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中IL-6及IL-8浓度。结果(1)NSCLC组血清IL.6(9.56±5.52)ng/L、IL-8(4.25±2.12)n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65±2.12)、(1.12±0.8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携带IL-6-634位点CG和CG+GG基因型人群NSCLC发病风险分别是CC型的1.760倍和1.84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60,95%CI:1.064—2.911,P=0.027;OR=1.846,95%CI:1.149—2.967,P:0.011);IL-8—251位点TA及AA基因者的NSCLC发病风险较TT型患者有所减低,但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与腺癌患者比较,IL-6—634C/G及IL-8.251T/A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SCLC组中IL-6—634C/G及IL-8—251T/A各基因型患者的血清IL-6及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NSCLC患者血清IL-6及IL-8水平明显升高;IL-6.634位点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NSCLC的发病风险可能增加;IL-6及IL-8的表达水平与IL-6.634及IL-8-251的基因多态性无明显关系。
- 李君蕊肖颖付盈菊赵宝春张雅丽李广平卢玉娟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基因多态性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因子
- 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与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的风险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与有机溶剂代谢相关酶的遗传多态性是否会影响人类溶剂性脑病(CSE)的患病率。方法研究对象包括CSE患者(n=97)和对照组(n=214)。对照组主要为社会经济背景相近的健康工人,对两组患者中与有机溶剂代谢相关酶类的基因多态性进行了观察,采用的方法为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的基因主要包括CYP1A1( MspI 和Ile/Val)、CYP2E(RsaI和DraI)、EPHX1(外显子3的Tyr113His和外显子4的His139Arg)、GSTM1(缺失基因型)、GSTT1(缺失基因性)以及GSTP1(GSTP1*A,GSTP1*B和GSTP1*C等位基因)。结果 CYP2E1*5B突变等位基因(OR 5.8,95%CI 1.8~18.8)和GSTP1*C突变基因(OR 0.40,95%CI 0.17~0.94)的CSE发病率更高。 EPHX1外显子4 Arg139突变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风险低(OR 0.25,95%CI 0.06~1.13)。结论 CYP2E1、EPHX1和GSTP1遗传多态性会改变发生CSE的风险。
- 付盈菊李君蕊赵宝春亢瑞娜
- 关键词:CHRONICSOLVENTENCEPHALOPATHY
- 不同类型炎症中白细胞介素诸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炎症中白细胞介素(IL)诸细胞因子IL-1、IL-2、IL-6、IL-8、IL-12、IL-18和IL-4、IL-10、IL-13水平变化及变化持续时间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放射性免疫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于不同时间检测感染性炎症75例(感染组)和自身免疫性炎症74例(自身免疫组)患者血清各因子含量值共8次,比较各因子变化情况及变化持续时间。结果IL-1、IL-2、IL-6、IL-8、IL-12、IL-18因子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2周后,感染组各因子检测水平开始降低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自身免疫组多数因子则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两组各因子异常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IL-10、IL-13因子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1—2周后,感染组各因子检测水平开始降低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自身免疫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2组间异常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胞因子异常变化水平,特别是异常波动时间与炎症的性质及结局可能有内在因果关系。
- 李君蕊赵宝春付盈菊黄靓妹才立云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白细胞介素
- 体液免疫因子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在DEACMP患者中变化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ioning,DEACMP)患者血清免疫因子及脂质过氧化产物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40例,另选取同期在唐山工人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IL-2、IL-6、IL-10及MDA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入院时血清IL-2、IL-6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0、M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均有所恢复(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中IL-6浓度水平与MMSE评分相关(r=0.34,P〈0.05),且认知障碍程度越重,IL-6浓度水平越高(P〈0.05)。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炎症因子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MDA均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病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检测其浓度水平对于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付盈菊李君蕊刘华群
-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白介素2白介素6白介素10
- 细胞因子中白细胞介素受体的平衡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受体的结构、信号转导及临床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4-01/2006-01关于白细胞介素及其受体的文章,检索词为“Interleukin recepertor”并限定语言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4-04/2006-04关于白细胞介素受体的文章,限定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白细胞介素受体”。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白细胞介素受体有关的文章,删除明显无关文献或相关性不强的文献,对剩余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明确其相关性。纳入标准:随机对照研究;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和综述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4篇有关白细胞介素及其受体的文章,31个实验或临床研究纳入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及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31个研究包括1600例患者和432只动物,分别阐述了白细胞介素受体的结构,信号转导及作用机制,白细胞介素受体与临床疾病如变态反应性、自身免疫性、肿瘤、炎症等的关系。①白细胞介素受体的结构:白细胞介素受体均为跨膜糖蛋白结构,其N端位于细胞外,C端进入胞内,跨膜区为数目不等的氨基酸组成的肽链。②白细胞介素受体的信号转导:包括JAK-STAT途径、Ras-MAPK级联反应途径和p13k途径。③白细胞介素受体与疾病:白细胞介素受体与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器官移植、骨质疏松及某些心肌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结论:白细胞介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其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其受体完成,白细胞介素受体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白细胞介素受体的信号转导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尤其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 付盈菊赵宝春
- 关键词:信号转导
- 炎症因子白介素的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
- 李君蕊付盈菊张雅丽肖颖李广平赵宝春卢玉娟
- 课题针对白介素基因与其对应的白介素水平联合检测分析与肺癌的发病相关性,该项目采用荧光定量PCR为基础的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及基因测序验证的方法对非小细胞患者及健康对照进行了基因分型,发现IL-1RN-2018的C等位...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癌白介素
- IL-1RN-2018多态性及IL-1Ra/IL-1β比值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
- 2015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IL-1Ra)编码基因2018(IL-1RN-2018)多态性及血清IL-1Ra/IL-1β比值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相关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85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为基础的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检测IL-1RN-2018T/C基因SNP,随机选取10%进行基因测序验证,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中IL-1Ra及IL-1β水平。结果 (1)NSCLC组患者IL-1RN-2018基因的TC型、TC+CC型的NSCLC发病风险分别为TT型的2.646倍和2.31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鳞癌患者与腺癌患者比较,IL-1RN-2018T/C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SCLC组患者的血清中IL-1Ra、IL-1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1Ra/IL-1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NSCLC组中各基因型患者的血清IL-1R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RN-2018的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NSCLC患病风险增加;IL-1Ra/IL-1β的降低可能预示NSCLC患病风险。
- 李君蕊肖颖付盈菊张雅丽卢玉娟亢瑞娜赵宝春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多态性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10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提高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急性DEACMP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DEACMP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智能障碍;首发症状多为行为、精神异常;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广泛不规则慢波,持续性出现;综合治疗加高压氧治疗效果好。结论DEACMP临床表现多样,脑电图动态监测有助于早期诊断,足疗程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 付盈菊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 免疫稳态与细胞因子平衡-不同类型炎症中诸促炎因子水平差异及其意义
- 目的: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生活机体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病理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浸润。致炎因子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后可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促进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临床上炎症一...
- 付盈菊
- 关键词:炎症免疫稳态细胞因子促炎因子
- 文献传递